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8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485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为解决作业船只溢油储存容量的限制,及避免作业船只往复溢油驳运,缩短溢油应急时间,本文开发了一种可折叠的大容量浮动油囊,阐述了油囊的工作原理,试验研究了油囊囊体和骨架的组成材料,分析了油囊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结果显示,大容量浮动油囊具有容量大、强度高及存储体积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2.
停靠在港口的船舶和油轮以及码头原油储运地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往往会对港口内及外海海域造成严重污染。对于港口内溢油要做到"及早围控,安全第一,清除彻底",这就需要一个适宜且清晰的处置预案。通过分析港口溢油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港口溢油的具体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在不同含量燃料油180号水溶性成分(WAF)胁迫下纤细角毛藻脂肪酸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燃料油WAF胁迫下,微藻生长过程中脂肪酸合成速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16∶1和18∶4的δ13C值与油浓度(WAF)成大致的线性关系,这说明燃料油的毒害作用不仅使海洋微藻类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受到影响,同时引起脂肪酸合成过程发生碳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因此,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如16∶1等可作为溢油对海洋微藻类胁迫程度评价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4.
结合轻污油罐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了轻污油罐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浮盘冲顶、油罐撕裂、管线断裂、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风险,剖析了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增加轻污油闪蒸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95.
为了有效识别民用机场多任务保障作业所带来的交叉、死锁、互斥等作业风险,并解决民用机场风险管理过程中辨识方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安全风险识别模型,从功能的分解、抽象、模块化、封装四个基本方面对民用机场多任务保障中的风险识别环节展开研究,完成了民用机场危险源基类模板的绘制;结合组合数学知识,通过对对象间的作用分析,来识别民用机场多任务保障作业中的交叉、死锁、互斥等运行风险;结合应用示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应用,验证了该风险分析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济南市表层土壤中PAHs的分布、来源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域,采集测定了35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PAHs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其组成特征、来源和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种PAHs在所有样品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部分达到100%.含量范围为55.8—1.24×104μg·kg-1,平均值1.27×103μg·kg-1,中位值263μg·kg-1,低于已报道的我国其他地区表层土壤PAHs的污染水平.各功能区含量高低顺序为工业区、交通繁忙区、商业居民区和农田.PAHs组成分析与因子分析表明,济南市表层土壤中PAHs为混合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作用占优势.16种PAHs的Bap总毒性当量浓度(TEQBa p)在0.54—1.37×103μg·kg-1之间,7种致癌性PAHs的TEQBap占总TEQBap的98.9%,是环境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农田土壤风险水平较低,工业区土壤风险水平较高,需要管理部门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97.
为最大程度降低溢油事故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充分考虑海上油膜漂移特性及溢油点和漂移点对救援物资需求不确定等特点,基于鲁棒优化思想,建立救援应急成本最小、应急时间最短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并基于NSGA-Ⅱ算法设计求解方法.结果 表明:决策者可根据自身对溢油事故规模的判断,得到不同应急物资调度方案,为应急出救点的选择和物资调度...  相似文献   
98.
文章主要对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进行风险识别,并对部分溢油事故做定量分析,对溢油事故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分析,进而针对井喷事故、平台储罐泄漏事故、海管/立管事故及船舶碰撞事故提出风险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
以秸秆和玉米叶为吸油材料,分别经50,100,150,200℃热处理后,进行模拟溢油吸附实验,确定不同温度下热改性材料的吸油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热改性后的农作物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较短,当温度低于100℃时,热改性后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为5 min,随着温度的增加,饱和吸附时间减小,在温度达到150℃和200℃时,材料对原油的饱和吸附时间缩短到4 min和3 min。秸秆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热处理温度达到200℃时,其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反而下降。不同温度热改性后的玉米叶对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0.
油指纹是目前溢油鉴别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冀东油田海上开采力度不断加大,该项技术将在污染事故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站运用荧光光谱法对油品的普通、同步、三维荧光进行分析,利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GC-MS)对油品风化前后的生物标记化合物烃类组成开展研究,建立了油指纹数据库。建立一套适用于冀东油田的溢油污染源鉴别的方法,为油田区域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为日后疑似溢油事件的处理做好基础数据和油样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