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41.
142.
溴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生物小分子作用机制亟待探索.本文采用M06-2X/6-311++G(2d,p)/PCM/water理论方法计算了研究胸腺嘧啶(T)与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m]Br,n=2、4、6、8、10)相互作用形成的T-[Cnmim]+、T-Br-、T-[Cnmim]Br和T-2[Cnmim]Br体系的结构和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T与阴阳离子间形成典型构型的稳定顺序是:共面 < 垂直 < 堆积(T-[Cnmim]+),top < front(T-Br-),T-[Cnmim]+ < T-Br- < T-[Cnmim]Br < T-2[Cnmim]Br.T与Br-之间的氢键作用与咪唑阳离子伴随弱氢键的堆积环境更有利,阳离子烷基链长影响不明显.在堆积构型中胸腺嘧啶与咪唑阳离子以π-π+色散吸引为主,并伴随C-H…O和C-H…π弱氢键作用,部分碱基电子转移至阳离子(π→π+),其NBO分析显示稳定化能主要来自π→π+*(ΣEπ→π+*2)轨道作用的贡献;T与Br-之间以静电吸引为主,溴离子向胸腺嘧啶转移电子,稳定化能源于lpBr→σN-H*.  相似文献   
143.
对拉萨河27个采样点、拉萨污水处理厂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水样的采集,并用双三元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GLC-MS/MS)首次对水样中的17种全氟化合物(PFAS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FASs在拉萨普遍存在,拉萨河表层水中平均Σ13 PFASs浓度为322pg/L,范围从60到1724pg/L.拉萨河PFASs的浓度水平低于其他大城市流域,但高于南北极表层水体.拉萨河中的主要化合物为全氟丁酸(PFBA)(25%)、全氟戊酸(PFPeA)(22%)、全氟辛酸(PFOA)(14%)、全氟辛烷磺酸(PFOS)(14%)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13%).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拉萨河中全氟化合物的排放还存在一些点排放源,拉萨市产生的污水并未完全汇入到拉萨市污水处理厂中处理.基于PFBA和PFBS的全氟产品使用比较广泛,而基于PFOA和PFOS的全氟产品只在某些区域或行业有相对多的使用量或排量.PFASs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拉萨全氟化合物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模式受季节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是PFASs排放到拉萨河中的一个重要点源.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到拉萨河中的全氟化合物约为37mg,拉萨河排放到雅鲁藏布江的物质荷载约为292t/a.在未来,所有的废水都应严格地纳入污水处理厂经达标处理后再排放.尽管PFOA和PFOS在拉萨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一定的转型,但是基于全氟化合物的产品的限制应进一步系统地执行和强有力地落实.  相似文献   
144.
为探究河流水体和污水厂出水中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及其前体物的污染特征,采用羟基自由基氧化、WAX固相萃取分离富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相结合的方法,以泗河水体及其附近污水厂出水为例,对上述不同水体中的PFAAs及其前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前体物对水体污染的贡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泗河水体和附近污水厂出水中PFAAs的总浓度(∑PFAAs)分别为3.87~40.84和55.59~110.91 ng·L~(-1),均值分别为24.92和88.04 ng·L~(-1);PFOS、PFHx S、PFOA、PFHx A和PFNA是浓度较高的污染物;污水厂出水中PFAAs的浓度明显高于泗河,泗河上游水体PFAAs的浓度低于下游.在对水样进行氧化处理后,泗河水体中碳原子数为4~12的全氟羧酸类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arboxylic Acids,PFCAs)浓度增加值(∑Δ[PFCAC4-12])低于附近污水厂出水,但污水厂出水中前体物的转化率(Δ[PFCAs]/[PFCAs]氧化前)低于泗河水体,因此,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前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5.
改性沸石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HDTMAB)制备了改性沸石,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HDTMAB的加入量、有机污染物的初始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等,绘制了改性沸石吸附2,4-DCP的吸附等温线并得到了饱和吸附容量。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2,4-二氯苯酚(2,4-DCP)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实验条件下对2,4-DCP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6.
30种离子液体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地考察了30种具有不同烷基链长度、阴离子基团和阳离子骨架(甲基咪唑、二甲基咪唑和吡啶)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对一种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 (Vibrio qinghaiensis sp. Q67)的毒性效应.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Logit或Weibull函数可有效地表征30种ILs的剂量-效应曲线,其相关系数R>0.98,均方根误差RMSE<0.053;30种ILs对Q67的毒性差异很大,pEC50值在1.01~5.48之间;ILs对Q67的毒性具有烷基链效应,且烷基链上每增加2个碳原子,其pEC50值增加近1倍;ILs的阴离子基团、阳离子骨架及ILs本身的吸光性不显著影响ILs对发光菌Q67的毒性.  相似文献   
147.
绿色表面活性剂微乳液膜处理含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PG1214-烷烃-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APG1214-辛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和APG1214-癸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都有相当大的油包水微乳区,APG1214-癸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更稳定。采用APG1214-癸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液膜体系处理含苯酚的废水,探讨了氢氧化钠的浓度、接触时间、乳水比、油相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除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癸烷47%、水25%、APG+戊醇28%的微乳液,在静置120min时微乳液膜的破损率小于0.31%。采用APG1214-癸烷-戊醇-水(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接触时间为10min,乳水比为1:5,废水的pH值为4.5时,一次性除酚率不小于97%,而且油相重复使用十次,除酚率不会降低。  相似文献   
148.
建立了以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污水中16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柱富集浓缩,采用BEH-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甲醇和5 mmol·L-1乙酸铵溶液(pH=9)为流动相梯度淋洗,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内标法定量.16种PFASs在0.1~4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目标物加标回收率为65.1% ~12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 ~8.0%(n=6),方法检出限为0.012~4.00 ng·L-1.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污水中PFASs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9.
采用十八烷基伯胺(OCT)对亲水土壤斥水化,进行斥水土壤的临界含水率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以及击实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OCT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关系,获得OCT质量分数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液限、塑限、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水及斥水性土壤为高液限黏土,土壤状态为坚硬;随着斥水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土壤斥水等级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斥水土壤液限随着OCT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塑限随着OCT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率随着土壤斥水等级增大而增大,增幅平均为5.7%。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斥水土壤工程应用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0.
迭鞘石斛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为川产石斛主流品种,在传统中医药中应用广泛,主要具有促进肠胃运动、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扩张血管、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现从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鸟苷(1)、它乔糖苷(2)、vanilloloside(3)和9-β-D-allofuranulsylguanine(4).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迭鞘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它乔糖苷(2)和9-β-D-allofuranulsylguanine(4)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