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55篇
安全科学   205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915篇
基础理论   304篇
污染及防治   112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研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Ф)对于环境污染物镉、铅的细胞毒性反应,探讨巨噬细胞作为生物监测指示物的意义.实验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分别经不同浓度氯化镉、醋酸铅染毒后,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酶标仪检测其还原MTT能力、吞噬功能及NO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氯化镉、醋酸铅染毒后(10-4mol·L-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突起消失,细胞死亡;巨噬细胞还原MTT能力显著下降(p0.05),NO合成明显减少(p0.05),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结果说明,氯化镉、醋酸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果提示,PMФ可作为生物监测指示物,应用于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992.
混合凋落物分解非加和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凋落物的分解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形式。在许多混合凋落物的实验研究中,混合凋落物的实际分解速率往往偏离于基于单种组分凋落物计算的预期分解速率,产生非加和性效应。从混合凋落物实验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大多数混合凋落物实验的质量损失、养分释放、微生物丰富度和活性都表现出非加和效应。混合凋落物实验不同设计方案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各组分的初始比例、凋落袋、取样和各组分的分拣均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引起混合凋落物分解非加和性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机制三方面综述了非加和效应的潜在机制。未来的研究应模拟野外环境下凋落物的实际分解,并与气候变化、生态恢复等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993.
文章采用2010年全年瑶湖水质监测指标的月分析数据,利用物元分析法和动态贴近度法对瑶湖监测点的布设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瑶湖监测点布设优化后,将原有的14个监测点减至9个监测点,且2种方法优化后所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这为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具有较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重污染型河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臭氧氧化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凌云  张锡辉  宋乾武 《环境科学》2011,32(5):1357-1363
研究了臭氧直接氧化黑臭河水对于常规污染物和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从南方某条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涌中采集原水,臭氧投加浓度分别为28 mg·L1和42 mg·L-1、对应曝气时间30 min和80 min,考察臭氧氧化对黑臭河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色度和浊度,以及正壬基酚(4-n-NP)、叔辛基酚(4-t-O...  相似文献   
995.
何洁  王伯光  刘舒乐  赵德骏  唐小东  邹宇 《环境科学》2011,32(12):3577-3581
建立液氮浓缩采样/热解析脱附/GC/MS联用分析方法,测量了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6个不同处理单元及2个周边环境点中挥发性卤代有机物的组分及含量水平,研究了其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个采样点共检测出19种挥发性卤代有机物,包括11种卤代烷烃、3种卤代烯烃及3种卤代芳香烃、2种卤代酸酯等,平均检出浓度范围为n.d.~33.39μg·m-3,总浓度均值范围为34.91~127.74μg·m-3·CH2Cl2、CHCl3、CFC-12、C2H4Cl2、CFC-11、C2HCl3、C2Cl4是污水处理厂主要的挥发性卤代有机物,它们主要由污水中相应物质挥发而来.脱水机房挥发性卤代有机物浓度最高,提升泵房次之,污泥浓缩池最低;研究还发现,提升泵房、曝气池及生化池的挥发性卤代有机物排放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96.
受限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通过对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分析,评估其安全状况,制定相应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尤为重要。因此,采用了JHA对受限空间作业进行分析,针对作业中各风险因素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7.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一艘内河船舶燃用B10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柴油为1:9,体积比)进行实际工况排放测试。出港和进港工况下,CO、THC、NOx和PM瞬态排放速率波动明显,巡航工况下,CO、THC和PM瞬态排放速率较稳定,NOx排放随空气流量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同燃用纯柴油时气态物和颗粒物排放相比,船舶燃用B10生物柴油时,在出港、巡航和进港工况,CO排放速率下降了20.37%、24.39%和6.05%,THC下降了8.2%、8.13%和25.23%,PM下降了53.11%、22.38%和36.55%,PN下降了14.17%、18.75%和46.47%;在出港和进港工况,NOx排放速率下降了54.28%和40.39%,在巡航工况,NOx上升了10.45%;燃用2种燃油排放颗粒物均随粒径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大致相同,燃用B10生物柴油时核态颗粒物数量下降明显。试验表明,船舶燃用B10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气态物和颗粒物排放。  相似文献   
998.
苯系物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污染物,它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传统的处理方法有液体吸收法、吸附法、焚烧法、冷凝法、生物法等,本文对比分析了各传统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项新型的等离子体技术,它具有对环境温度反应迅速、适用范围极广、系统紧凑性和操作简单的特性,同时还具备停留时间短暂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主要研究了使用不同类型的等离子体反应器处理苯系物的实验装置,分析了影响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苯系物的相关影响参数,如施加的电压和电场强度、输入能耗、反应器类型、反应器尺寸、载气、停留时间、苯系物的种类等,例如催化剂可以提高分解效率,优化反应条件,同时分别阐述了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降解机理.最后提出,将等离子体技术与多种处理技术联合使用,将会成为未来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9.
“以粮为纲”的食物安全观,使中国在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过程中,片面追求耕地占补的数量平衡对食物安全的保障作用,而忽视了耕地以外的用地类型对区域食物安全的作用,不仅导致补充耕地的质量与占用耕地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由于盲目对草地、林地、滩涂湿地等进行开发而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论文从食物安全的内涵出发,引入农田当量与食物当量概念,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农田当量的供需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改进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农田当量与食物当量的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统一粮食产量和养殖水产品产量的食物当量,进而统一耕地与养殖水面的农田当量供给。2)受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抛荒比例较高等因素影响,近年研究区来自耕地的农田当量下降了37.3%;与此同时,尽管研究区养殖水面面积也在不断缩减,但受标准养殖塘建设、养殖技术进步以及品种改进等因素的影响,来自养殖水面的总农田当量上升了18.3%。来自耕地和养殖水面的总农田当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46:54变为2015年的31:69。3)在温饱、小康和富裕3个不同生活水准下,研究区本地耕地和养殖水面提供的农田当量,都难以满足常住人口的需求,但是,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建设高标准养殖塘、提高养殖水面单产等措施,可以提高耕地和养殖水面的农田当量至19 771.22 hm2,进而降低约35%的农田当量缺口。在此基础上,论文得到转变食物安全观念,重视耕地以外的用地类型的食物供给能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高标准养殖塘建设,提高耕地和养殖塘的农田当量供给能力;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探索耕地占补平衡的多样化实现形式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00.
Tenax吸附剂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被用做有机气体吸附剂,应用于环境检测行业中。本文简述了Tenax-Ta检测管的发展历程,列举了Tenax-Ta检测管在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检测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