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3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628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83篇
综合类   1405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81篇
灾害及防治   23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31.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EKC理论研究,对我国环境经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目前发展阶段,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应采取的措施及有效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2.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通过对隧道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建模来分析围岩施工的变形特征,可以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从而指导隧道的下一步施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某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数据拟合与建模分析,并通过计算拟合残差选取更适合的预测模型来处理分析数据。由模型预测结果可知,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到的拟合值更加贴合实际发展趋势,拟合精度更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33.
基于层次可拓分析法的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可拓理论在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将层次分析法与可拓评价理论法相结合,建立了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根据各影响因子建立层次分析判别矩阵,计算各因子的权重与影响度;以广东省大宝山各采空区为例,在分析研究区10个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并对研究区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与危害分级。结果表明:未确知测度评价结果与本文评价结果一致,说明层次可拓分析法运用于采空区塌陷危险性的评价是合理、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并判别其危害等级。该研究可为采空区塌陷危险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4.
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笔者发现交通事故与道路设计不尽合理有关系。现行道路线形设计理论,以汽车行驶对道路的要求为依据,静止地套用公路技术标准上的规定,孤立地分析线形要素的尺寸。针对这种情况,有专家提出了道路线形设计新理论,其要点是以用路者的行车需求为依据,从交通的角度,即用动态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协调的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35.
一是认真制订工作方案.局领导就多次深入产煤县(市、区)调研,全面摸清各类煤矿企业、生产矿井的底数,加强基础资料建设,规范档案管理,为研究部署延期换证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36.
大型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事故灾害统计分析表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已逐步成为大型公共聚集场所的主要人为事故灾害类型之一.与火灾等常见人为事故灾害不同,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极其突然,社会影响重大.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致因机理及承载体人群的运动规律开展相关研究,基于风险理论、事故突变等理论方法提出了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四阶段)理论,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对理论模型中的参数求解进行了阐述.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理论研究可以为揭示人群聚集相关事故成因机制及形成演变规律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及参考,其中的相关理论模型可供大型建筑(如奥运赛场)性能化设计、人群安全疏散及管理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37.
10%丁醚脲微乳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丁醚脲在甘蓝及土壤中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丁醚脲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研究,开展了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0.05~5.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丁醚脲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5%~100.9%,相对标准偏差为4.5%~7.5%.残留消解动态研究表明,丁醚脲在甘蓝和土壤中的降解符合方程式Ct=C0e-kt;10%丁醚脲微乳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7~2.99 d和3.37~3.57 d.最终残留试验研究表明,在施用有效成分约为0.02~0.04 g/m2,施药1~2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 d的情况下,北京市试验地内,10%丁醚脲微乳剂在甘蓝中的残留量为ND~0.18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9~0.37 mg/kg;湖南冷水江市试验地内,10%丁醚脲微乳剂在甘蓝中的残留量为ND~0.24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11~0.46mg/kg.对照日本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产品符合我国及日本规定的质量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38.
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得到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形成了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目前,修正案内容正在根据各界意见做进一步研究、修改。《中国劳动》杂志社邀请来自工伤保险制度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一线的几位嘉宾,就《工伤保险条例》修订案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对进一步完善这一法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39.
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建筑业安全事故率居高不下的现状,找出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基于主要原因中人、机、环境和管理4方面数据和信息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提出采用信息融合技术的D-S证据理论法对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的人、机、环境、管理4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构建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能判断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状态",能解决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及危险源的预测问题;同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防范措施,及时矫正安全隐患和确保安全施工。将D-S证据理论法应用于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中,扩展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940.
杜邦公司是世界300强企业之一,作为公认的"最安全的公司"之一,他的安全管理理念早已被世界上众多公司所认可。"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围绕着安全管理的诸多方面,给出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有效的方法。项目部通过研究杜邦安全理论,将其应用到了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