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1755篇
综合类   3577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72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264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绿色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以绿色政策工具为手段,以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各种策略组合。绿色产业政策鼓励企业绿色创新,强调以创新驱动的方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绿色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存在严重缺口。文章将201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视为一次外生冲击,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政策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与非试验区企业相比,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绿色金融产生的信贷资源配置效应,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从重污染行业流向绿色清洁行业,这不仅缓解了试验区非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也加重了污染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倒逼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在引入企业生命周期动态视角后,结果显示,试验区设立更易诱发制造业行业中成熟期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地,从地区市场环境和企业所有制等角度对绿色金融的异质性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创新激励效果在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更高的分位区间以及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基于上述政策效果的评价结果,目前中国政府制定的以绿色金融为主要手段的区域型绿色产业政策能够在内化环境外部性成本的条件下,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但是,在未来还需精准化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不断丰富和完善试验区内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该研究为绿色金融在环境污染治理标准和治理体系中争取“一席之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于绿色产业政策视角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32.
现有研究集中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维度重点分析了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而鲜有文献系统研究制造业集聚如何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福利。事实上,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全社会绿色发展福利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该研究基于制造业集聚的独特视角,以外部经济理论为媒介,系统阐释了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机制;并以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人工收集1840—1909年清朝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933年中国各城市是否通铁路以及城市的地形起伏度等变量作为内生变量的工具变量,多维度动态评估绿色发展福利水平,并采用控制空间溢出效应和内生性的GS2SLS方法系统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效应,揭示其存在的空间外溢衰减规律,验证制造业集聚外部性对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福利呈现“低水平块状集聚,高水平点状分布”的空间格局,未来潜力增长方向在上游地区;(2)适宜的制造业集聚可以提升区域绿色发展福利,过度的制造业集聚反而会抑制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提高;(3)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表现为“双峰”结构;(4)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有助于提升区域绿色发展福利,Porter外部性却表现为负向作用。为此,该研究从把握绿色发展福利演进规律、制定差异化区域政策、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及甄选适宜的产业集聚模式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3.
绿色双元创新是企业获取绿色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基于TOE框架,探讨技术、组织、环境三方面要素对企业绿色双元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联动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驱动企业绿色双元创新需要技术、组织和环境多重因素的联动匹配。突破式绿色创新存在三条组态路径,分别是政府环境规制下技术因素与组织因素驱动型、市场绿色压力下技术因素与组织因素驱动型以及依托绿色技术能力的组织因素与环境因素驱动型,绿色技术能力、高管环保意识和高管绿色创新支持是突破式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渐进式绿色创新存在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政府环境规制下绿色技术能力与组织因素驱动型、市场绿色压力下高管绿色创新支持与技术因素驱动型、依托绿色技术能力的高管环保意识与环境因素驱动型以及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的绿色技术管理与组织因素驱动型。突破式绿色创新与渐进式绿色创新路径之间既存在差异也存在联系,但突破式绿色创新在技术、组织和环境方面的要求更高且更丰富。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绿色双元创新实现路径,针对突破式绿色创新,应该进一步加强绿色技术能力、高管环保意识与高管绿色创新支持,关注企业内外部因素对突破式绿色创新的支撑情况。针对渐进式绿色创新,应重点关注绿色技术能力与高管绿色创新支持两个核心条件,有助于加快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升级。研究结果从多维交互视角系统归纳了企业绿色双元创新的差异化驱动路径,为促进企业绿色双元创新绩效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4.
陈雪樵 《福建环境》2001,18(4):29-30
通过分析福州市区机动车排气污染状况,讨论了采用液化石油气(LPG)作为燃料的作用及经济与技术分析,提出组建“绿色车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在倡导循环经济的时代,企业更应关注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冲破绿色堡垒的限制,本文就企业实施绿色发展的战略,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6.
实现中国大城市绿色交通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利  赵强 《环境科学动态》2001,(4):18-21,28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污染的原因,本文从污染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两方面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37.
绿色制造评价系统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制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制造评价是保证工业产品制造“绿色程度”的关键技术.本文论述了绿色制造及其评价系统和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价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8.
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论述了家庭住址的选择以及装修的注意事项,其目的是为营造一个适合自己居住、生活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39.
董文茂 《环境》2007,(4):56-58
以倡导绿色消费为标志,可持续理念在经济活动中被逐步地深化.无论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还是企业的商业行为,都开始与"绿色"、"环保"这些时代标签产生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0.
李军 《环境科技》2002,15(3):40-41
笔者从我国包装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建立绿色包装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建立绿色包装系统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