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651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了液碱喷雾脱硫法在正压状态下的实践应用,具体阐述了工程的特点以及使用情况,说明这一改造方案不仅可行,而且具有投资少,操作管理简便,运行成本低,效果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82.
控制酸雨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酸雨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杨俊森,黄峥嵘(四川省农牧厅成都610041),(四川省农环监测站成都610041)酸雨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大气环境中的致酸物质,在气流的输送下得以实现的。美国东部和欧洲北部的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来源于人为排放酸性物质和大量...  相似文献   
83.
介绍单柱离子色谱法测定酸雨中的氟、氯、硝酸根、硫酸根离子的方法。采用Shim-Pack IC-Al分离柱,用2.5mmol邻苯二甲酸和2.4mmol三(羟甲基)甲胺溶液作流动相(pH=4.0),流速为1.5mL/min。各离子的流分用电导检测,进样量为20uL时.F^-、Cl^-、NO3^-、SO4^2-的最低检出限(2倍噪音比)分别为0.009,0.016。0.020,0.041ug/mL。  相似文献   
84.
85.
上海金山区酸雨分布特征及降水酸度主控因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上海金山区2006-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降水pH年均值、酸度及酸雨频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降水化学组成及各离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金山区降水的酸化及酸化频率较高,pH均值为4.24,酸雨频率为86.4%。降水主要离子为SO42-、NO3-、NH4+、Ca2+和Na+,上述5种离子占降水离子总浓度的87.8%,主要酸性离子SO42-、NO3-与阳离子NH4+、Ca2+和Mg2+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通过对降水酸度主控因子的探讨发现,主要致酸物质为SO42-,但NO3-对降水酸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碱性物质中和作用中起主导地位的是NH4+,雨水酸化的最主要来源为人为污染源。  相似文献   
86.
Fisher最优分割法是用离差平方和来表示同类样本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简便的计算步骤和作图,确定最优分类数,使同类样本间的差异最小,各类别样本间的差异最大,并用F检验法检验最优分类数的合理性。文章根据Fisher最优分割法的理论内涵,研究其应用于酸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可行性。以漳州市沿海区域监测点为研究实例,用Fisher最优分割法确定最优的分类情况和最优的优化布点方案。结果表明,原布设的9个监测点用Fisher最优分割法优化为3个典型点位,可客观地反映漳州市酸雨控制区的整体污染状况和污染趋势,该方法理论内涵直观、计算简便、重复性好,对环境质量监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探讨酸雨对稻田土壤细菌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某稻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模拟不同酸度酸雨处理下早、晚稻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丰度.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处理提高了早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但却降低了晚稻土壤细菌的多样性;酸雨改变了稻田土壤细菌的丰度及群落结构,经模拟不同酸度的酸雨处理,稻田土壤细菌的优势菌属及其丰度并不一致;早稻pH3.5处理组与早稻对照组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最大,晚稻pH2.5处理组与晚稻对照组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最大;在酸雨作用下,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的丰度明显升高,而马赛菌属(Massilia)的丰度则显著降低,说明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为耐受酸雨的主要菌属,马赛菌属(Massilia)则为受酸雨影响最大的菌属;细菌属H16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电导率(E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Lysobacter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renimona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总有机碳(SO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8.
江苏省森林受酸沉降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的森林受到了酸沉降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森林生产力下降,造成木材直接损失每年可达2840万元人民币,因生态效益下降造成的间接损失达2.6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9.
对1992-2015年间峨眉山降水pH和电导率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pH年均值在4.45~5.67范围内变化,多年平均降水pH为4.81,多年平均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分别为60.8%和23.5%。峨眉山降水酸度的季节变化较明显,夏季酸雨污染较轻,而冬季较重。20余年来,峨眉山地区酸雨污染呈现逐步改善的长期趋势,降水pH的平均年变率约为4%,降水酸度持续减弱,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持续降低,平均年变率分别为-1.5%和-1.7%。峨眉山地区的降水电导率和非氢电导率呈现缓慢增加的长期趋势,平均年变率分别为0.3μS/cm和0.8μS/cm。受四川盆地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影响,1992-2005年和2006-2015年,峨眉山降水pH、降水电导率和非氢电导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特点,前期降水pH、降水电导率和非氢电导率均呈现增长态势,说明该地区降水中各类可溶性污染物质并未随着降水酸度减弱而减少,反而趋增;后期降水pH维持持续升高趋势的同时,降水电导率和非氢电导率双双呈现下降趋势。对降水时段气团输送轨迹的簇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四川盆地内部的气团输送对峨眉山降水影响最大,其贡献在六成以上;陕甘-黄土高原地区、滇西高原-南亚大陆地区的输送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源自天气上游南亚地区的输送对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污染的潜在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酸雨、降尘及其复合污染对菜青虫生长发育和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地菜青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间接处理则有促进作用。试验发现,在受污染的植物体内有糖分与蛋白质积累现象,这是造成虫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