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7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选择2000—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PM_(2.5)浓度相关监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对流域PM_(2.5)污染时空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年度PM_(2.5)浓度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黄河流域PM_(2.5)污染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②黄河流域PM_(2.5)浓度年度均值为52.99μg/m^(3),其中,上游、中游和下游PM_(2.5)浓度年度均值分别为39.35μg/m^(3)、54.65μg/m^(3)、72.53μg/m^(3),表明黄河流域PM_(2.5)污染水平地理梯度分布呈“上游<中游<下游”的态势。③黄河流域PM_(2.5)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聚集特征,下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大气污染区,但流域PM_(2.5)污染水平空间极化程度不断降低,空气质量朝着空间均衡方向不断改善。④黄河流域城市PM_(2.5)污染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年均气温、人口密度、工业化程度、人均GDP等因素与城市PM_(2.5)污染水平呈正向相关性,降水量、年均风速、植被覆盖度等因素与城市PM_(2.5)污染水平之间呈负向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2.
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测度1997—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生态效率,通过构建脱钩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及能源生态效率的脱钩关系。结果发现:①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生态效率呈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累积增长了15.3%,其中,追赶效率贡献率为41.5%,而技术进步不足。②黄河流域9省区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发展态势,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生态效率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23.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加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11月7日,主题为"构建共谋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在济南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解振华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是做好"水资源保护"这篇大文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绿色低碳转型。我刊特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24.
基于熵权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论和信息熵理论,对黄河流域1980~2019年重要生态环境指标数据进行熵权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的熵权存在随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单一年度的指标权重结构随时间变化不断调整,各项指标在系统中的重要性非恒定.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近40a黄河流域的环境发展指数(EDI),EDI范围为56.64~76.60.1980~2019年黄河流域EDI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变化趋势,2003年显著增长,之后EDI持续上升.经过多年的保护与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负反馈效应正在显现,系统逐步由混乱无序向稳定有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向好.  相似文献   
225.
依据生态承载力评价相关模型原理进行了系统设计,并以Visual Basic.NET为平台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评估支持系统.系统实现了从基础指标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到生态承载力净影响评价的完整计算过程,完成了评估过程的自动化.结合黄河流域青海片的实例,对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26.
利用累积NDVI估算黄河流域年蒸散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地表蒸散的准确估算在流域水资源的评价、干旱监测及农作物产量模拟研究中很重要,论文通过建立年蒸散量与累积NDVI及相对湿润指数之间的关系,利用1982~2000年8km分辨率的AVHRRNDVI资料及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对黄河流域近20年来地表蒸散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水文站径流观测资料对估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蒸散量是389mm,年际间变化很大,空间分布格局是东南部蒸散量最大,其次是兰州以上区间,宁蒙河段及鄂尔多斯高原蒸散量最小;全流域平均蒸散估算误差比较小,吻合比较好。  相似文献   
227.
蓝虹  马中 《环境保护》2004,(12):50-53
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投资中,应综合考虑“污染者负担”和“受益者付费”两大原则,由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运作,在全流域征收污染治理费用,并按照客观国情协调各省之间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中的费用负担问题,并派出中央机构对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管理,以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228.
以黄河中下游某城市段的黄河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可培养总细菌、典型抗性细菌[阿莫西林(AMX)抗性细菌、磺胺甲唑(SMZ)抗性细菌]及其对应的典型抗性基因[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blaCTX-M)、磺胺类抗性基因(sulIsulⅡ)]、1种整合酶基因int1的季节及沿程分布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该市黄河流域可培养总细菌、AMX抗性细菌和SMZ抗性细菌受温度与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其菌属组成与数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主.抗性基因丰度随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在总基因中占比高于磺胺类基因,磺胺类基因中以sulI为优势基因.相关性分析表明,Ⅰ型整合子是加速抗性基因传播的重要因素.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黄河水体抗性污染现状,可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抗性基因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29.
郑州市某小型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3×104m3/d,出水经枯河排放至黄河,2022年9月1日前,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根据DB 41/2087—2021《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该污水处理厂于2022年9月1日起出水水质执行黄河流域一级标准,为此,该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介绍了提标改造前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提标改造工程分为新建工程和改建工程,新建工程主要有厌氧池、V型滤池、接触消毒池、变配电室等,改建工程主要对鼓风机房、加药间、反应沉淀池、转盘滤池、生物池等进行不停产改造。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达到黄河流域一级标准,可大大提高该区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30.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央及黄河沿岸九省区都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甘肃省也迈开了流域治理的坚实步伐.通过梳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之理念及进展,分析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治理中的上游源头治理、流域体系化发展、左右岸统筹治理、流域复合型污染以及生态政策社会化等问题,提出了法治应对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