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854篇
安全科学   194篇
废物处理   135篇
环保管理   342篇
综合类   1784篇
基础理论   253篇
污染及防治   394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3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由于SO2和NO2都是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气体,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出SO2和NO2有相互作用的可能,通过实际测量已知浓度的SO2和NO2混合气体,结果表明SO2和NO2在气相中较短时间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忽略不计,在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中它们之间的一系列反应是在液相中进行的。可以用碘量法和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混合烟气中的SO2和NO2。实验结论将为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絮凝-氧化-微电解-吸附处理活性染料废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显球 《环境工程》2003,21(1):29-30
采用絮凝 氧化 微电解 混凝 吸附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活性染料废水并应用于实际工程 ,效果很好 ,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3.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减轻地质灾害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伟峰  王永杰  王英利 《灾害学》2004,19(4):30-34,50
黑龙江省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在逐年增加.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论述了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为促进本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94.
金磊 《灾害学》2004,19(4):89-94
本文阐述了建立《综合减灾法》的背景,探讨了《综合减灾法》的作用.在国外综合减灾立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国《综合减灾法》的编研框架.  相似文献   
995.
危害生命健康的自然灾害和疫病的发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根本上是由地球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社会圈等诸圈层的运动、变异和相互影响造成的.自然灾害和疫病各自具有独特的属性与表象特征,然而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时间分布与空间分布上,还是在灾因、病因上,两者又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因此应以系统整体观为指导,研究自然灾害与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建立以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各种致灾因素和推动防疫减灾系统工程为基础的社会防疫-减灾综合体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疫与减灾要协调并进.  相似文献   
996.
灌溉是获取作物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灌溉减损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和生产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提出了从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参数入手,根据灌溉投入和灌溉减损量来分析灌溉减损效益、减灾效益和生产经济效益;以华北冬麦区单点试验和调查结果为例,讨论了该方法在冬小麦减灾评估应用中的普适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多层砖房震害预测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砖房震害预测是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工作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形成了多种预测其震害的方法,其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有易损性概率分析法即半经验半理论法、强度判别法、延性系数判别法、模糊类比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结构理论计算法等.着重对部分方法进行了总结评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特点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的地震减灾系统工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马宗晋 《灾害学》2005,20(2):1-5
组织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综合减灾系统,有利于一个社会单元综合对待多种紧急的灾情事务,有利于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专业化、资源的集中运用和行政管理与指挥的专职高效.地震减灾系统工程,原则上包括四个工作领域和十个工作方面,即:监测、预测(报)、评估(专业系统);防灾、抗灾、救灾(社会公共安全系统);安置-恢复、保险-援助、立法-教育(社会保障安全系统);规划-指挥(社会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999.
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0,自引:13,他引:50  
作者曾分别于1991,1995和2001年发表了关于灾害研究理论与实践的3篇文章,对灾害系统的性质、动力学机制等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前3篇文章的基础上,从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完善了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体系,论证了灾情形成过程中恢复力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区域开发与安全建设的互馈关系,构建了区域综合减灾的行政管理体系,提出了由政府、企业与社区构成的区域综合减灾范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灾情形成过程中,脆弱性与恢复力有着明显的区别,脆弱性是区域灾害系统中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孕灾环境综合作用过程的状态量,它主要取决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与社区安全建设水平;恢复力则是灾害发生后,区域恢复、重建及安全建设与区域发展相互作用的动态量,它主要取决于区域综合灾害风险行政管理能力、政府与企业投入和社会援助水平.区域安全水平与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和产业结构关系密切,通过划定区域高风险“红线区“的办法,调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和产业结构,有利于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减灾范式.针对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存在着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灾害链规律,以及灾害系统所具有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完善由纵向、横向和政策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三维矩阵式“的区域综合减灾行政管理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区全面参与的区域综合减灾范式.以此促进在发展中提高区域减灾能力,并在一定安全水平下,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滇、桂、粤、闽、台灾害链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瑾冰 《灾害学》2002,17(2):82-87
由于对洪水、台风和巨大风暴潮的长期预测尚有一定困难,因之需要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对滇、桂、粤、闽、台地区历史上大震后同年或次年发生上述重大气象灾害的事实,讨论了灾害链的预测,同时也讨论了灾害链的形成机制,包括构造活动、北回归线效应以及孟加拉湾大桥活动的双重后果。文中还提出了4条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