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341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13篇
灾害及防治   1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针对2018年3月9—15日京津冀地区的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基于地基颗粒物激光雷达组网的星载-地基联合观测分析。颗粒物激光雷达观测到污染前期为局地污染累积过程,中期有明显的污染物区域传输过程,北京受太行山沿线城市污染输送影响较大。风廓线激光雷达观测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近地面主要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弱,冷空气到来时风向转为较强东北风,导致污染消散。微波辐射计观测到保定在污染过程中出现持续6 d的逆温层,同时在污染过程中近地面相对湿度较高,逆温层被打破后污染开始消散。在污染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污染团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均被很好地反映出来,可见地天联合观测对污染物的累积与输送研究有较大的意义,能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2.
分析2014—2016年江苏省O3污染状况,以及苏北、苏中和苏南3个典型区域O3年度、季度、日变化和频度占比等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的O3空间分布呈现北低南高,2014—2016年的O3超标占比由18.4%上升至34.9%;2016年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O3-8h第90百分位数与2014年相比,上升2.7%,21.8%和3.3%;3个区域夏季O3-8h均值最高,春、秋2季次之,冬季最低;O3-1h日变化呈单峰状态,最低值出现在06:00—07:00,最高值出现在15:00—16:00;2016年3个地区的O3频度占比均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40~80 μg/m3,所占比例均>15%;苏中和苏南区域2016和2014年相比O3频率占比的变化幅度较大,苏北地区变化幅度不大。指出,江苏省的O3污染程度在逐年提高,污染范围从苏南逐渐往中部和北部城市扩大。  相似文献   
143.
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是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研究水环境系统的内在机理,综合考虑影响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借助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框架构建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变权灰色云模型的评价方法,对2004~2014年江苏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4年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指数由47.056提高到63.210,脆弱性等级由“重度脆弱”演化为“中度脆弱”,并长期维持在“中度脆弱的”等级,2014年出现了向“轻度脆弱”状态转变的趋势。分析各个子系统对水环境系统脆弱性影响程度可知,影响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对江苏省水环境脆弱性系统的影响程度逐年增加;而压力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对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逐年下降;其它子系统对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维持在一定水平小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144.
On account of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new normal” characterized by slower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low-carbon economy status quo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and its various factors for China’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using panel data econometric technique. We find evidence of existence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economic sca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rate are crucial factors to promote CO2 emissions. Howeve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specially the domestic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CO2 emissions abatement. Next, we further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subregion and various factors according to Grey Relation Analysis. Thereby, our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CO2 emissions reduction for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45.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中部较高,普遍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在两大"DEA有效"集群。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逐渐形成了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即中部盆地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高原丘陵区。规模效率是当前制约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全省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各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对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相对效率分析,得出相对有效值为1的城市居多,北部朔州市和南端运城市相对效率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6.
运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2005年和2009年遥感解译数据、土地侵蚀数据及环境统计数据为数据源,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山东省17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17个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59.81~78.08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2005-2009年17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值在0.06~3.5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7.
鲁南经济带"城市走廊"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走廊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重要空间布局方式和发展策略.鲁南经济带规划的科学、高效实施对于鲁南地区加快发展,摆脱落后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规划建设鲁南"城市走廊"无疑是实施鲁南经济带规划的必然选择,更是关键措施.鲁南经济带"城市走廊"的空间结构基本呈"之"字形态,组团式发展,可以形成区域1个核心增长极、5个圈层型中小城市群、6个三角形特色小城市经济增长带;城市走廊的轴线发展趋势为"三纵两横".建设鲁南"城市走廊",需要优化产业分工,提升区域工业化水平;优化区域空闻结构,培育核心增长极,打造小城市群,尤其需要精心打造兖州-曲阜-邹城-滕州-微山-薛城-枣庄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核心经济走廊,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发展的良好体系;尽快建设南部东西方向快速交通干线,建立区域共建互动机制,使鲁南"城市走廊"成为区域发展、产业振兴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48.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循环经济不仅是在发达地区能够完成,而且在经济落后地区也一样能够完成。以甘肃省为例说明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六方面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9.
利用湖北省19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56~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基于聚类分析碎石图和聚类树状图来探索最适宜的分区方案,对湖北省全年、逐月降水进行了分区,并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探讨了分区的合理性,之后逐区进行了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全年降水分区为5区,1~12月降水分区分别为3、3、4、3、5、4、3、3、3、4、3、3个区。各月降水分区的差异性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有密切关系,副高脊线在北纬18°以南、北纬20°以北,以及缓慢南退过程中,分区形式有较大差异。自相关分析以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气象站不能代表所在分区的气候特点,而所在分区又不能代表湖北省的气候特点,基于不同目的,进行分区和综合,将有助于研究特定区域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50.
姚蓉  许霖  张海  姚倩  李巧媛 《灾害学》2012,(4):75-79,91
针对2008年1月13日-2月2日和2011年1月1-23日两次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对交通、电力影响情况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揭示了两次过程的强度和造成灾情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防御和减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的能力,为暴雪冰冻灾害防御提供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