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1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1405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63篇
综合类   3365篇
基础理论   504篇
污染及防治   222篇
评价与监测   360篇
社会与环境   848篇
灾害及防治   19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温榆河昌平段沉积物重金属影响因素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榆河是北京市重要的防洪排涝、拦污河道,每年接纳大量污水,面临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为了解温榆河昌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及污染状况,在温榆河昌平段采集沉积物样品28个,测定pH、w(OM)(OM有机质)、w(TN)、w(TP)、w(TK)等沉积物理化性状及w(Cu)、w(Zn)、w(Pb)和w(Cr).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沉积物中pH、w(OM)、w(TN)、w(TP)、w(TK)与4种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Cu)、w(Zn)、w(Pb)和w(Cr)平均值分别为19.35、89.90、25.80、53.74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29.76%、43.39%、37.54%、20.90%,其中w(Zn)的空间变异程度最大. 沉积物中w(OM)与w(Cu)和w(Zn)的R(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P<0.01)、0.599(P<0.01),w(TN)与w(Cu)、w(Zn)、w(Pb)的R分别为0.463(P<0.05)、0.713(P<0.01)和0.654(P<0.01).因子分析也显示,w(OM)、w(TN)、w(Cu)、w(Zn)和w(Pb)在第1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系数. 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r>Zn>Pb>Cu,Cr为轻度污染,Zn、Pb、Cu未达到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分析表明,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及综合生态风险程度均为轻微.   相似文献   
992.
太子河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辽河流域太子河为例,开展鱼类生态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鱼类地理分布区域划分. 结果表明,太子河鱼类分属2纲9目12科36属44种,符合辽河亚区鱼类的分布特征,其种类繁多,且以纺锤形体型的鲤科鱼类居多. 通过CCA(典范对应分析)发现,水深、水体电导率以及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和ρ(TN)与鱼类的种类及数量的相关性最大. 根据对各采样点鱼类的渔获量、Shannon-Wiener指数的聚类分析,并且结合各采样点的水温、水深、饵料生物组成、岸边植被、底质、流速、土壤等生态环境因素,以及鱼类分布和种群的结构特征,将太子河流域划分为2个生态区,其中A区包括太子河中、上游的流域,涵盖了51个采样点;B区包括19个采样点,主要是太子河下游的绝大部分流域.   相似文献   
993.
珠江三角洲印刷行业VOCs组分排放清单及关键活性组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行业活动数据和不锈钢罐采样-气质联用技术,获取了印刷工艺VOCs成分谱,建立了该地区2010年印刷行业VOCs组分排放清单,研究了不同工艺排放的臭氧生成潜势. 结果表明:该地区2010年印刷行业VOCs排放总量达8591.26t,深圳、东莞、佛山排放量较大.凹印是印刷行业主要VOCs排放工艺,排放量达5762.01t;平印和凸印次之,分别为1954.01和37.82t.不同工艺排放的VOCs组分差异较大,平印工艺排放的VOCs成分中异丙醇含量最多(306.58t),其次为正庚烷(115.87t);苯和甲苯是凸印工艺排放的VOCs成分中含量最大的2种化合物,分别达5.58和4.83t;乙酸乙酯是凹印工艺排放的VOCs成分中的首要化合物,达2482.85t.凸印工艺排放的VOCs单位浓度臭氧潜势最大,达1.30μg/m3,平印和凹印较小,分别为0.89和0.72μg/m3,各工艺排放的含氧有机物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994.
长江流域污染负荷核算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长江流域污染物输出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来源,将长江流域划分为114个排污单元,195个纳污河段,应用污染物“产生-排放-入河-消减-输出”模型,结合长江流域2004—2007年的社会经济、水文监测资料,利用朱坨、寸滩、宜昌、大通4个监测断面2004—2007年逐月的水量和水质数据,通过连续演算核算长江流域各河段的污染物输出过程,进行区间污染物输出平衡分析,估算出姚港断面污染物输出过程. 结果表明,各断面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相对误差不超过20%,模型及参数组合的可靠性较好. 点源对CODMn输出贡献较大,占56.4%;非点源对TN、TP的贡献大,分别占74.3%和92.1%. 从污染物输出分布来看,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四省占流域污染物输出总量的60%以上,贡献率较大,是流域污染物输出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95.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霾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军  崔林丽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2):2113-2122
重建了长江三角洲1961~2007年霾气候数据序列,分析了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城乡差异,并探讨了大气污染以及地面和近地层气象条件对霾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湿度—能见度指数参与霾气候序列重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过去47a间,长江三角洲霾日数总体上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四季霾日数都增加.空间上,整个长江三角洲霾日数基本上都呈增加趋势,并以杭州和南京增加最多.近30a来长江三角洲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城镇乡村站间霾日数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地面气象要素中风速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与霾发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霾天气过程和对应的清洁过程,近地层温度、位势高度和风场也都具有明显的差异.长江三角洲霾变化趋势与我国京津冀、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变化一致.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尤其是细颗粒物的增加是霾出现频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区域城市化造成的气象条件改变也有利于霾日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6.
闽江流域跨界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污染物通量的流域跨界生态补偿量化的计算方法,并以闽江流域为例,根据2010年闽江流域的情况,估算了流域内的跨行政区(县)水污染生态补偿量.结果表明,生态补偿量反映闽江流域跨行政区(县)水污染特点,上游地区基本上均是接受补偿者,龙岩、三明、宁德、泉州等4地市获得的补偿额分别为1658.52,8067.74,2857.91,877.84万元,中游地区南平市需要支付生态补偿额为8413.82万元,下游地区福州市需要支付生态补偿额为5048.19万元.针对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建立多元化的补偿资金筹措渠道,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模式;在资金补偿的同时加以项目补偿或技术补偿.  相似文献   
997.
The John Heinz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NWR) at Tinicum Marsh contains one of the last remaining tidal freshwater marsh communities along the Pennsylvania side of the Delaware River Estuary. The marsh receives a significant load of nutrients and sediment-associated contaminants and is hypothesised to act as an effective trap for these chemical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level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t various trophic levels at two sites within Tinicum Marsh and assess the factor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ir bioaccumulation and trophic transfer. For both PCBs and PBDEs, lipid variation for all species was a large factor in determining contaminant body burden. Also, concentrations in biota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rophic level as determined by nitrogen isotope analysis (δ15N values) at the downstream site within Tinicum Marsh. This trend was less apparent at the upstream site and may be due to differences in feeding behaviours among species between the two sites and/or differences in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and recycling. These data are valuable in assisting bioaccumulation/trophic transfer studies and serve as benchmarks to which future PCB and PBDE concentrations will be compared.  相似文献   
998.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boats on the copper (Cu) levels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sediment, along with their spatial variability within Shelter Island Yacht Basin (SIYB), San Diego Bay, California was examined. We identified a horizontal gradient of increasing dissolved Cu and Cu in sediment from outside to the head of SIYB which was coinciden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boats. Spatial models of Cu distribution in water and sediment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hotspots’ of Cu concentration. From outside to the head of SIYB, dissolved Cu ranged from 1.3 μ g L?1 to 14.6 μ g L?1 in surface water, and 2.0 μ g L?1 to 10.2 μ g L?1 in bottom water. Cu in sediment exceeded the Effect Range Low of 34 mg kg?1 (i.e. where adverse effects to fauna may occur), with a peak concentration of 442 mg kg?1 at the head of the basin. Free Cu++ in surface water was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in sediment porewater. High-resolution data of Cu species together with probability map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ill allow managers to easily visualise and localise areas of impaired quality and to prioritise which areas should be targeted to improve Cu-relat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9.
道路干扰对澜沧江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道路交通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研究道路交通的干扰强度、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研究基于道路等级、道路所处的环境特征等因素构建道路干扰指数,定量评价了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的干扰强度,系统分析了流域道路干扰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流域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道路网络干扰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中游和下游地区明显大于上游地区。流域道路干扰域为边界复杂的不规则多边形,呈现出以离散的强干扰区域为中心,干扰强度向外围逐渐减弱的空间格局。对比不同等级道路干扰域内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发现,耕地和建设用地等代表人类活动的景观集中分布于道路强干扰区域内,并且强干扰区域内景观组分的变化幅度远大于低干扰区域。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道路对其沿线景观格局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驱动作用,流域道路发展应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6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量在月尺度和日尺度上验证了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卫星降水数据的精度,并在此基础上基于TRMM月降水数据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体上,TRMM月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量相关系数R=0.902,斜率K=0.849,数据精度较高,数值上比站点实测降水量略微偏低;就单个站点而言,大部分站点相关系数较高,偏差较小,但波密站相关系数相对较低,江孜站和南木林站数据偏差相对较大。TRMM日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量相关系数R=0.466,斜率K=0.451,数据精度较低,与站点实测降水量一致性较差。在降水空间分布上,雅鲁藏布江流域整体呈现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趋势,不同区域间差异极其明显;在降水时间分布上,大部分降水集中在6至9月,12月至第二年2月很少有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