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313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74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湖南省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与综合技术研究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湖南省10年来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和推广综合农业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取得的效益。经过10年的努力,5个试点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业与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2663106 hm2,新增产值50.90亿元。  相似文献   
82.
广东省水资源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伟烈 《生态环境》2004,13(2):284-286
论述了广东省的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认为水质性缺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管理体制不健全是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健全防洪防旱体系,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运作饥制,提高全民节水观念,发展节水农业,走兴林治水之路,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3.
试论湖北省伏旱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几个典型伏旱年的同期环流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与湖北严重伏旱灾害密切联系的几中大气环流系统,并进行了分型。指出,造成严重伏旱的主要天气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高压,西风带环流和西太平洋台风,并根据伏旱期大气环流的不同型式,将造成湖北伏旱的环流特征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副高势力强盛,西伸强烈,稳定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高纬度向环流占优势;台风活动较少,另一类是副高压势力较弱,主体位于太平洋面上空,西  相似文献   
84.
新构造运动对安徽土壤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地跨亚热带与温带,过渡性特征明显,境内有山地,丘陵和平原,自然地理景观复杂多样,各区域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不同,其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它制约着区域地貌的发育,成土母质类型和地面气候状况,从而影响了该区域土壤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对省区自然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分析了自然资源的相关结构,研究了各类资源的开发潜力,最后对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作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86.
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江苏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增长二者关系更为明显和完整,具有极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论文利用近20年来耕地面积、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序列统计资料,对江苏省1981~2004年间的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及城市化水平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耕地面积、GDP与城市化水平均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直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是不严谨的;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江苏省耕地面积与GDP、城市化水平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认为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极不合理。因此,降低耕地减少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非常紧迫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7.
云南省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结构的特点,使酸雨控制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高居不下,"西电东送"将进一步增加酸雨控制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必须采取严格的、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确保"十五"期间酸雨控制区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8.
苏北地区农业环境问题及管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合江苏省“碧海计划”和盐城市海洋经济绿色农业的发展,探讨了现阶段农业环境污染控制的直接政策管理、经济手段和人工生态工程处理三种方案,其中政策管理,如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规定能减少污染,直接经济投入少,但是执行管理成本高,且政策见效慢;经济手段能减少污染,但环境目标达标不确定,且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目前来说,本地区市场机制不完善,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前期投入大,但管理成本低,环境目标确定,但不能快速削减污染负荷。三种方案各有所长,在实际操作中,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产业状况、方案时间迟度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89.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良好,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生长的环境逐步改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城市噪声污染较轻。松花江水质稳中趋好,为轻度污染,部分支流水质明显改善,出境水质达标的频率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90.
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空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重要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本方式,具有重大的经济、生态、文化、科学以及美学和娱乐价值。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汇总,截至2007年12月,湖北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58个,总面积108.01万hm2,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5.79%。文章在分析已建自然保护区基础上,研究了自然保护区类型、物种多样性、区域体系布局等方面存在的空缺,提出了调整现有自然保护区(主要方式为合并、升级、扩区)和新建自然保护区(小区、点)的建议,包括合并堵河源和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扩区,新建三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火烧坪草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一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议,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