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27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89篇
环境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公众参与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通过环境信息公开、扩大参与范围、加强监督管理、细化程序、提高环境意识等方面提出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2.
公众参与环评听证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比较敏感或涉及面较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表达途径,一般采用听证会。在中国,公众参与环评听证会,在听证公告、代表遴选、政府回应方面都面临困境,需要分别找寻出路:对于听证公告,要明确适用范围、确立合理期限、完善内容规定、采用合理方式来应对;对于代表遴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势在必行;对于政府回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估系统、启动司法审查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143.
珠海市在垃圾分类和减废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市民的意识和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珠海市民及高校学生有关垃圾分类和减废的观念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对垃圾分类和减废的现状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探讨,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4.
环境信息公开——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手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环境信息公开是继指令性控制手段和经济手段后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方法。该手段通过对环境信息的公开来加强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从而促使污染者重视环境保护,加强污染治理。文中对环境信息公开的作用和类型作了简要的阐述,并重点介绍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同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5.
ABSTRACT

The Longmen Shan fault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active earthquake zones. The epicenters of the two most recent earthquakes,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8.0?Ms) and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7.0?Ms), both of which caused serious losses, were only 85?km apart.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 pyramid and is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sustainable hazard mitigation’. Based on multiple collaborative stakeholder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examine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n NGO-oriented Community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N-CDPM)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 two earthquakes as a multi-stage problem; N-CDPM establishment, normal operations, disaster testing,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ulti-stage field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he affected areas in the Longmen Shan fault area to examine the collaboration in each stage, after which the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 across the four stages based on eight key indices; scales, core stakeholders, core network stability, mean number of lines, mean collaborative level, governments, and individual and public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The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individual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are then discussed. This paper provides a novel research approach to CDPM in multiple earthquake regions and gives rich insights into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for N-CDPM.  相似文献   
146.
关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形式公众参与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今后有效开展公众参与的建议,旨在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中国应如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47.
论述了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目的与作用.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局限性,简要地提出了几点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8.
ABSTRACT

Innovative climate governance in small-to-medium-sized structurally disadvantaged cities (SDCs) are assessed. Considering their deeply ingrained sever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it would be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SDCs act primarily as climate laggards or at best as followers. However, novel empirical findings show that SDCs are capable of acting as climate pioneers. Different types and styles of climate leadership and pioneership and how they operate within multi-level and polycentric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identified and assessed. SDCs seem relatively readily willing to adopt transformational climate pioneership styles to create ‘green’ jobs, for example, in the offshore wind energy sector and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ir poor external image. However, in order to sustain transformational climate pioneership they often have to rely on support from ‘higher’ levels of governance. For SDCs, there is a tension between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s best practice and fierce economic competition in climat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49.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识别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界定过窄,资源利用主导思维干扰了野生动物保护,缺乏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安全的足够重视。(2)由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市场长期混乱,甚至成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洗白工具"。(3)社会公众群体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淡薄,全民参与和监督举报机制不健全。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实施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平等、文明、和谐相处,建议:(1)树立尊重野生动物物种生存权、人与野生动物文明和谐相处的理念,摒弃野生动物资源利用观,重构人与野生动物平等共存关系。(2)清晰界定野生动物法律定义,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围绕捕猎、繁育、运输、储存、转让、食用等环节,全面、科学、精准地构建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3)立足于全面保护野生动物,严格禁止滥食滥用野生动物和过度商业化利用,实行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特许制度,并大幅提高标准严格控制交易和利用,建立职责清晰的执法监管和惩治体系。(4)建立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参与和司法治理体系,实施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猎杀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引导公众建立爱护保护野生动物、不食不用野生动物的文明行为,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野生动物的文明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