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73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87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791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181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41.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稀土湿法冶炼工艺过程中氨氮废水产生的原理,及对不同的氨氮污染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42.
生活垃圾渗滤液来源于生活垃圾的含水和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浸入。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与工业废物一起填埋的垃圾渗滤液中还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垃圾浸滤液一旦控制不当,将会污染地下水,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研究垃圾浸滤液的方法已经成为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但研究生活垃圾浸出液中氨氮的去除比较少。本文首先介绍研究磷酸铵镁沉淀去除氨氮的原理,接下来讨论了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各种最佳条件的形成。在去除氨氮同时,对重金属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氨氮同时形成的是一种重要复合肥料。MAP法可降低垃圾渗滤液中COD浓度,改善其可生化性,并具有对NH3-N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受温度影响很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43.
Turnover and loss of nitrogenous compounds during composting of food was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w people have so far explored into the research of the dynamics of various nitrogenous compounds (including water-soluble nitrogen) in composting of food wast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olid-phase nitrogen, water-soluble nitrogen, nitrogen loss together with ammonia volat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food wastes composting. A laboratory scale static aerobic reactor in the experiment was employed in the composting process of a synthetic food waste, in which sawdust was used as the litter amendment. In the experiment, oxygen was supplied by continuous forced ventilation for 15 days.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and organic nitrogen decrease significantly in the composting process, whereas NH4 +-N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ogether with little fluctuation in NO3 -N. After composting, the total content of the water-soluble nitrogen compounds in the compost greatly increased, the total nitrogen loss amounted to 50% of the initial nitrogen, mainly attributed to ammonia volatilization. 56.7% of the total ammonia volatilization occurr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composting of the thermophilic stage.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rol at the middle and late composting of thermophilic stage is the key to nitrogen loss in the food waste compos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29(12): 54–56, IV–V [译自: 环境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944.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志 《环境科学导刊》2008,27(1):60-61,71
介绍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来源和危害,综述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与研究动态,总结了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分析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5.
污灌土壤中氨氮转化及其转化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污灌土壤中的氨氮转化及其转化速率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污灌进入土壤中的氨氮迅速转化为硝酸盐氮和气态氮。其转化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温、土壤pH值和土壤通气条件。例如在气温19~35℃、土壤pH值8.2~8.6和土壤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氨氮在3天内转化80%;14天内转化98%。  相似文献   
946.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了从模拟“铜洗再生气”中脱氨的研究,探讨了影响脱除效率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膜吸收法对混合气中的氨有很好的脱除效果,当混合气中氨的浓度为20.0g·Nm-3,膜组件的处理能力为5.1Nn3·m-2·h-1时,脱氨率大于99.9%,即脱氨后氨的浓度低于0.02g·Nm-3.当组件内吸收液供应充足时,分离过程的传质阻力主要在膜和气体一侧.研究发现,当用挥发性水溶液(盐酸)作为吸收剂时,由于NH4Cl晶体的桥联作用导致疏水性微孔膜亲水化.  相似文献   
947.
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吕锡武 《环境化学》2002,21(6):564-570
对同时硝化反硝化从物理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做了理论分析,并对亚硝酸盐氮的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对南昌郊区一片樟树林上空氨浓度的实地监测,用微气象学浓度梯度法计算了氨的干沉降速率,在稳定和中性大气情况下,氨的干沉降速率范围为一0.96—2.09cm.s~(-1),平均值为 0.62 cm.s~(-1).  相似文献   
949.
新疆盐渍化土壤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万里  张云舒  刘骅 《生态环境》2007,16(1):176-179
在室温下应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不同盐渍化程度的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结果表明:(1)除碱土外碱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量随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在盐化土壤上氨挥发量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供试9个典型盐渍化土壤样品上氮肥氨挥发量(Y)与时间(t)关系均符合Y=at2 bt c动力学方程,相关性呈极显著水平。(3)氨挥发总量(Y)、氨挥发速率(Yi)与土壤含盐量(x)呈极显著正相关;氨挥发持续时间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而延长。(4)氨挥发总量、挥发速率与盐渍土pH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盐渍土上pH值对氨挥发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上结果表明,盐渍化耕作土壤上氮肥氨挥发的控制要依据盐渍化类型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50.
杉木对炭疽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接种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针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与抗感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相关。不同抗病性的杉木接种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后,PAL比活力均上升,接种5d后,抗病性强的杉木PAL比活力比抗病性弱的杉木高,接种前以及接种后的各个时间段内,木质素含量都是抗病杉木比感病杉木高。绿原酸的含量与杉木的抗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的相关,从绿原酸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可知,杉木针叶的绿原酸浓度不足以构成对炭疽菌的影响。可见,接种后针叶的PAL比活力以及接种前、后针叶的木质素含量可作为衡量杉木抗病性的指标。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