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7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693篇
安全科学   979篇
废物处理   165篇
环保管理   588篇
综合类   2792篇
基础理论   38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33篇
评价与监测   506篇
社会与环境   197篇
灾害及防治   3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 将电子产品在野外环境下日变化波动与季节差异明显的温度载荷编制成温循载荷谱和转换为加速载荷谱。方法 通过四点雨流计数法提取原谱中的载荷循环信息,对提取的循环信息进行分布拟合、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分析,进而构建循环均值与范围值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再运用概率密度法,编制出8×8二维环境载荷谱。在二维载荷谱基础上,编制出温循载荷谱,使用针对电子部件参数修正的加速方程转化为加速载荷谱。结果 利用野外作业现场1个作业周期内的气温纪录,提供了一套编制温循载荷谱和转换加速载荷谱的合理化流程和解决方案。结论 该制谱方法可以利用原始环境谱中绝大部分有效信息,较好地还原电子部件野外作业阶段经历的温度变化过程,为电子产品的加速寿命试验和使用寿命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2.
廖雨枫  王正  潘旸  李爱民 《环境科学》2024,45(3):1561-1576
在水资源紧缺的当下,污水再生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战略更是资源战略.消毒能有效杀灭病菌和阻断介水疾病的传播,是保障再生水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消毒剂会不可避免地与水中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具有毒害效应的消毒副产物.围绕污水在再生消毒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毒副产物,针对其检测识别方法、生成条件(前体物、消毒工艺及水质条件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以及控制方法(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及末端控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再生水消毒副产物的未来研究动态进行了探讨,可为保障再生水的安全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3.
络合滴定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硫酸根离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宏之  翟璨 《化工环保》2003,23(1):42-45
通过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检测硫酸根离子法的改进,实现了可以同时消除钙、镁及其他重金属离子、碳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干扰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为96.38%-99.69%,变异系数为1.2%-1.49%,尤其适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水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74.
基于流域水质改善与水环境管理需求,结合目前流域非点源水污染排放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SOA-B/S架构,运用MVC6和GIS与环境模型集成关键技术,构建流域非点源水污染排放清单估算系统,并系统梳理了地形数据、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气象数据等基础信息,采用基于输出系数法的非点源水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实现了对全年及年内各分水期非点源水污染排放清单的处理分析和估算。系统通过数据库、GIS平台、模型集成和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了对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不同地区的非点源水污染负荷估算,推进了流域非点源污染排放的信息化、科学化及可视化管理,为决策者制定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和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5.
COD测定方法的发展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较为全面地论述了COD测定方法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在论述了国标中COD标准方法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本文就标准方法的众多改进措施分类进行了比较与探讨,包括消解方法的改进、替代催化剂的研究以及氯离子干扰的消除,然后介绍了相关系数法、电化学法、分光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法等COD测定替代技术。本文认为,研究试剂用量少、无污染的绿色COD测定方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而研究适应性强、运行可靠、性价比高的COD在线监测仪则是COD监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6.
为研究火灾对套筒灌浆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不同受火时间(60,90 min),不同静置时间(1,14 d)以及不同冷却方式(自然冷却、喷水冷却)试验,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套筒灌浆料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套筒灌浆料的抗折、抗压强度均逐渐降低,自然冷却后抗折强度残余率分别为11.3%、9.1%,抗...  相似文献   
977.
为做好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保护,摸清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资源家底,采用2016年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及变更至2019年的森林资源数据,计算和分析保护区内森林植被生物量、净生产量、碳储量。梵净山8种森林类型的总生物量为443.72×104t,总碳储量为219.80×104t,总生长量为29.75×104t·a?1,总凋落量为18.65×104t·a?1,总净生产量为48.40×104t·a?1,总生物量、总碳储量较大的是栎林,较小的是铁杉林,桦木林、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软阔林、杉木林和硬阔林居中;平均碳密度为48.86 t·hm?2,依次为:桦木林>阔叶混交林>栎林>硬阔林>软阔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铁杉林;总生长量、年凋落量、净生产量较高的是栎林、硬阔林,较低的是马尾松林、阔叶混交林和铁杉林,3种森林类型合计比例不到10%;在龄组中的分配依次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在不同海拔中,梵净山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生长量、凋落量和净生产量主要分布在海拔1201—1800 m,其分布比例分别为50.39%、50.38%、49.21%、50.08%和49.54%;在不同坡向中,梵净山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生长量、凋落量和净生产量主要分布在南坡和北坡,二者合计比例大于60%。  相似文献   
978.
地理探测器能快速定量化揭示驱动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的强度,这对于重金属空间预测模型构建变量的确定和土壤污染修复措施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5种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Cr、Ni的空间分布和11种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进行定量评估,通过单因子指数法进行重庆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Cu、Zn、Cr和Pb的平均含量是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1.3—1.4倍,Ni含量低于背景值;其中Cu、Pb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其余3种重金属为中度或轻度污染水平。5种重金属元素中Cu和Pb为高度变异(变异系数为0.57、0.4),Zn、Cr和Ni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0.22—0.29),且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富集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且污染具有复合性或同源性。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发现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对5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解释力最显著,说明地势和土壤类型是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交互作用探测发现,高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是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也是重要影响因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些因子可作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预测模型的辅助变量,也可促进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的靶向实施。  相似文献   
979.
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制约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甘肃省2009—2018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2009—2018年,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农业发展质量不高。②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是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③人力资本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制约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强化政府职能、培育和引进高质量农业人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等加快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0.
结构抗震控制的动态仿真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结构抗震控制的仿真分析方法:将设置阻尼器的结构看作一受控系统,运用状态空间方法描述受控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采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进行动态仿真,得到整个受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反应。文末给出了仿真分析算例,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IMULINK能够有效、准确地分析设置非线性阻尼器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