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444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白酒厂属于典型的甲乙类火灾高危单位,具有火灾风险高、火灾扑救难度大、火灾造成伤亡大等特点。以白酒厂类火灾高危单位为研究对象,针对酒厂酒库、原酒车间、成品库、包装车间、包装材料库、办公楼等重点部位,通过深入调研,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分析某白酒厂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该白酒厂的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建筑火灾风险、消防救援力量和消防给水几个方面。采用专家打分法赋予评估指标权重,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得出该酒厂的整体火灾风险评估等级,进而评判该酒厂的安全状况,针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有重点的整改管理,保障其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2.
通过室内静态实验培养装置模拟了蓝藻细胞大量聚集、沉降死亡后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Mn、S循环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藻细胞沉降到沉积物表面50min内,溶解氧就消耗殆尽,形成厌氧、强还原环境,使得界面处大量的铁锰氧化物和硫化物发生厌氧还原.实验进行到第4d沉积物-水界面处Fe2+、Mn2+含量达到峰值,含量分别为4.40mg/L、2.35mg/L;实验结束时Fe2+含量表现下降,浓度仅为3.37mg/L;Mn2+急剧降低,浓度为0.97mg/L.而S2-含量变化则表现为第2d达到最高,含量为0.63mg/L;此后浓度一直降低,实验结束后浓度为0.12mg/L.在实验结束后测定的0~1cm处沉积物的ORP值为-150mV,表明沉积物处于强还原状态.藻体死亡引起的黑水团现象,在驱动沉积物中Fe、Mn、S发生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同时,也将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利用自制的静态模拟实验装置,通过连续抽取间隙水来研究藻细胞沉降在沉积物表面后对水-沉积物界面处的N、P变化的驱动作用及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藻细胞沉降后,在50 min内就完全消耗掉水-沉积物界面处的溶解氧,同时水体出现严重的发黑、发臭现象;形成的厌氧、强还原环境,使得死亡的藻细胞在界面处发生强烈的厌氧矿化作用,界面处的水溶性PO34--P、NH 4+-N在实验的第2 d开始向上覆水中扩散,含量不断增加.至实验结束时(实验第8 d),界面处PO34--P、NH 4+-N的含量分别达到4.00 mg/L、39.45 mg/L,分别为同期对照实验样柱中的10倍和241倍(对照样柱中的PO43--P、NH 4+-N的含量分别为0.42 mg/L、0.16 mg/L).藻细胞的厌氧矿化加剧了氮磷营养盐向上覆水的扩散,在加重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同时,也为藻华的再次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4.
黑箱加速大气暴露试验热强化效应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温湿度测量仪监测黑箱内的温湿度变化,分析黑箱自然加速试验装置的热强化效应。以3种不同配方的丙烯酸涂料为试验对象,在江津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开展了黑箱加速大气暴露试验和朝南45°角大气暴露试验,从模拟性和加速性2个方面研究了2种试验方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箱加速大气暴露试验方法与朝南45°角大气暴露试验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相当高。  相似文献   
85.
添加剂和湿法除尘主要参数对炭黑去除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4种表面活性剂配制成吸收液,采用伞形罩洗涤器对燃煤窑炉黑烟进行湿法除尘净化实验,探讨添加剂种类、入口含尘浓度(Cin)、入口风速(u)和液气比(L/G)参数的不同对炭黑(BC)去除效率(η)的影响,结合压降(ΔP,Pa)的变化提出高效脱黑的可行方案.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同为Cin=2g·m-3、u=12m·s-1和L/G=0.2L·m-3条件下,4种吸收液脱黑效果差别不大,AEO-9吸收液具有略明显的优势,炭黑去除效率可达到99.5%(0.06mmol·L-1,AEO-9);在u=12m·s-1和L/G=0.2L·m-3条件下,Cin=5g·m-3时更利于洗涤器对黑烟的净化,AEO-9吸收液的炭黑去除效率近乎100%,ΔP变化不大;入口风速的变化对炭黑去除效率和压降的影响比较明显,当Cin和L/G分别为2g·m-3、0.2L·m-3时,最佳入口风速为12~14m·s-1,炭黑去除效率保持在99%以上;最佳操作液气比可控制在0.2~0.4L·m-3.  相似文献   
86.
采用X—射线荧光和粉末衍射分析了钨渣的元素组成及赋存方式,采用酸分解—萃取工艺富集了钨,研究了最佳的酸分解—萃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7.
以FA与FNA为控制因子的短程硝化启动与维持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为了实现污泥消化液旁侧脱氮,降低主处理区进水氮负荷,试验采用A/O工艺研究消化污泥脱水液短程硝化启动与维持,在常温、长SRT、较高DO条件下,逐步提高进水ALR(以N计)从0.23 kg/(m3·d)到0.78 kg/(m3·d),强化FA对NOB的抑制作用,成功启动了短程硝化.针对废水碱度不足的水质特征,利用FA与FNA的联合抑制使短程硝化得到稳定维持,在稳定运行的30 d内NO-2-N积累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此期间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一直保持在2 mg/L以上,即使平均DO浓度提高到4.8 mg/L左右,也未出现NO-2-N积累率降低,说明利用上述手段维持的短程硝化具有抵抗高DO冲击能力.通过降低进水ALR,导致反应器后段FNA浓度增加,强化了FNA的抑制作用,虽然FA的抑制作用降低,短程硝化仍然连续运行达2个月,当反应器后段FNA的抑制作用撤除后,短程硝化在3 d后被彻底破坏,充分证明了FNA对NOB抑制作用及其对维持本系统短程硝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采集吉林省松源农田的黑土样品,研究四溴双酚A在黑土中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pH值、离子强度(CaCl_2)、温度等不同环境条件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在黑土中的吸附过程可以分为快速吸附阶段(0~4 h)和慢速吸附阶段(4~48h),并于48 h达到吸附平衡。黑土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符合拉格朗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内扩散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而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为颗粒间扩散。pH值等环境条件对吸附有明显影响,当pH值在6~9时,随pH值降低,黑土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速率加快且平衡吸附量增加;离子强度(CaCl_2)为0.001 mol/L、0.01 mol/L、0.1 mol/L时,离子强度增大,黑土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速率加快但平衡吸附量减小;温度为15℃、25℃、35℃时,随着温度升高,黑土对四溴双酚A的吸附速率加快且平衡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89.
化学法综合治理草浆造纸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凝聚-离心分离法对黑液进行预除硅,酸析沉淀法回收黑液中的木质素,并重点研究了混凝法和催化氧化法除去经提取木质素后的黑液中COD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先除硅-酸析沉淀-混凝-催化氧化联合流程可有效地处理黑液,处理水COD小于300mg/L,同时回收了木质素.  相似文献   
90.
用草浆造纸黑液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法用酸水解炭化、ZnCl_2活化法处理草浆造纸黑液生产活性炭.结果表明,由7—8Be的草浆黑液1L可制20g左右的活性炭.活性炭的碘值>1000mg/g,亚甲基兰值>180ml/g,其主要指标已超过我国LY216-79和日本JIS K1426标准一级品的要求.提取活性炭后,黑液中COD_(Cr)去除率达72%,色度去除率达93%.残液还可作提取Na_2SO_4、糠醛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