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1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873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866篇
综合类   2961篇
基础理论   959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223篇
社会与环境   651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介绍了葫芦岛市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了各种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2.
哈尔滨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定量研究哈尔滨市城乡居民食物、生活用品、生活用能、水资源、住区和生活污染等6类消费项的环境压力,为引导城市化发展和城乡居民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985~2003年哈尔滨市人均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并在此期间超过生态承载力,产生生态赤字。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及各分项足迹均大于农村居民,差距呈加大趋势。在消费构成上,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足迹最大,2003年两者分别为1.054hm2/人和0.711hm2/人,城镇人均动物性食物消费数量显著大于农村,是其食物足迹较大的主要原因;在生态空间占用上,耕地占用面积最大,城乡居民分别为0.947hm2/人和0.700hm2/人,分别占其总足迹的58.7%和73.4%。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和消费升级将进一步加大区域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53.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内蒙古农牧业生态环境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4.
直岗拉卡水电站工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岗拉卡水电站地处青藏高原,是黄河上游第4个梯级电站,工程所处区域属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和脆弱的青藏高原。论文在阐述直岗拉卡水电站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度量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及电站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分析表明,直岗拉卡水电站工程在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5.
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个人见解,并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对环境旅游进行规划分析,对提高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6.
1997年和 1998年夏季桥墩水库相继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 .1998年 9月 1m2 水面喷洒 38 8g改性明矾浆应急除藻 ,当年蓝藻水华基本消失 .1998年底和 1999年初 ,1hm2 水面放养尾重 2 0g左右鲢、鳙鱼种 12 0 0尾 .1999年仅局部发生蓝藻水华 ,8月份水库浮游蓝藻数量比 1998年同期下降 77 7% ,透明度提高 1 5m ;2 0 0 0和 2 0 0 1年水库不再出现蓝藻水华 ,水体表观质量明显提高 ,与 1998年 8月同期比较 ,透明度提高 2 4m ,总氮下降 6 1 1% ,总磷下降 5 9.4 % ,浮游蓝藻总量由 1998年的 10 4 35 5× 10 4个细胞 L下降至 14 3 3× 10 4个细胞 L ,蓝藻个体数量比例从 1998年的 99 2 %下降至 31 5 % .水体富营养状况从治理前的中—富营养类型恢复到中—贫营养类型 .  相似文献   
157.
根据2005南海三个重点海洋倾倒区,即九澳岛重点海洋倾倒区、黄茅岛重点海洋倾倒区、汕头重点海洋倾倒区的监测,分析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资料,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集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Cu和Pb元素的富集度相对最高,Hg和Cd元素的富集度较低,从空间上看,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评价结果显示,南海三个重点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均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范畴,其中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重的是Cd和Hg元素,Cu和Pb元素的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58.
白洋淀水文特征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工农业的开发、城市化崛起和水利工程的修建等,白洋淀湿地水文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流域降雨量、入淀水量的减少,蒸发、渗漏损失增加,淀水位下降,入淀泥沙量减少等。论文在分析湿地水文特征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白洋淀水文特征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提出了白洋淀湿地可持续发展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9.
兴文石林是喀斯特岩溶地质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的中心景区,喀斯特岩溶山地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脆弱特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景区加大了开发力度,可能导致景区脆弱性的加剧,为了保证在旅游开发中能对景区重要的地质资源进行更好地保护,采用生态脆弱区评级指标及权重值评分法对兴文石林的10个主景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兴文石林存在轻生态脆弱性、中生态脆弱性和强生态脆弱性三种梯度趋向,其中,脆弱性最强区域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些区域分布在景区的边缘地带,因此,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强生态脆弱性区域实行禁游和实行退耕还林等措施,以防止脆弱区域的扩大和脆弱性加剧.  相似文献   
160.
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4  
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Zn、Cr、Cu、Cd等重金属含量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 ,而Pb、As、Hg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 ;这些重金属中 ,以Hg的富集程度最高 ,其余元素的富集均较低。生态危害评价显示 ,除Hg属中等危害程度外 ,其余的重金属元素均属轻微危害程度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顺序为Hg >Cd >Pb >Cu >As>Cr>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