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3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矿物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水体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分析了现行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矿物法治理重金属污染的优点和缺点,由于环境矿物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循环使用等特点,使矿物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经济、简便、有效且不出现二次污染等优点,必将成为今后污染治理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2.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及潜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山前平原地区水资源转化和开发利用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趋势,可以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3个阶段:地表水开发利用阶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和可用水资源的经济利用阶段。3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交叉,较客观地反映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层次随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规律和过程。其中节水实际上在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都要贯彻,但第三阶段的经济用水内涵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特别是在灌溉农业上,包含摆脱传统观念和进行变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根据调查和计算,干旱地区现净用的水量仅160×10m3,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8%,还处在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阶段;如完成第一阶段,可用水量能增加91%,完成第二阶段,则可增加216%,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93.
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应用乙炔还原法检测根瘤固氮酶活性,每次列出四川盆地的木本固氮资源名录,并研究了它们的结瘤固氮特征和生态特性,提出了开发利用木本固氮资源的五种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4.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大系统多级递阶优化控制理论,将水资源系统分解成地面水资源系统与地下水资源系统。在地面水系统中,给出了多目标开发利用管理模型;在地下水系统中,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管理模型。区域经济涉及区域内的各种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部门──用水系统。对该用水系统提出了分解──协调优化管理模型。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系统的特点,在最高级设置总协调器来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与用水系统,进而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相似文献   
95.
国外凹凸棒石粘土的若干情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特别是美国凹凸棒石或坡缕缟石的名称由来、分布、基础理论和物化性能研究,开发应用,产品标准,公司及规模,与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研究、开发应用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96.
采用分散式小区污水处理装置并结合优势菌,处理天津市某小区的生活污水,出水回用于该小区居民楼冲厕。整个装置埋于地下,不占地表面积,运行管理简单;优势菌的投加强化了厌氧处理,为后继好氧处理减轻负荷。结果表明,在原水水质CODcr为350—550,NH3-N为100—180,浊度为34—87,pH在6—9之间,出水水质在HRT=5h时,CODcr〈50mg/L,NH3-N〈10mg/L,浊度〈3,且出水无色无味,达到了《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118920-2002)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97.
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理论分析、实例计算等方式,研究探讨了有偿使用与资源保护关系、核定回采率与实际回采率测算、合理开发利用评价与强制性回采率标准确定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旨在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或途径。研究表明,有偿使用能提高对资源浪费的抑制能力,但并不能完全保证其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管理应采用有偿使用与开发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模式;核定回采率标准不应迁就某些采矿方法,应主要考虑资源条件,可通过建立统计关系模型来确定;实际回采率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快速、实时、准确测算;有必要且可以通过强制性回采率标准对某些回采率低的采矿方法及采矿企业进行评价与限制。  相似文献   
98.
中国的海洋海涂资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的海涂面积巨大,随着中国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及人口的迅速增加,海涂资源作为后备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分析中国海涂资源的分布、成因、类型后,指出了泥沙供应量、潮差是影响我国海涂发育的两大重要因素,探讨了海涂开发的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海涂资源分布的自然特点、开发利用现状、经济技术条件、开发利用前景等因素对我国的海涂进行了利用区划。  相似文献   
99.
金昌是我国著名的“镍都”。本文从分析金昌矿产资源综合开发的内外部环境入手,探讨了矿产资源空间组合与分布的富、大、贵、深、碎特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0.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us and Crisis for Snake Species in China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urchase of snakes for leather, food,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has increased in China, which has greatly reduced certain snake populations. Trade records show that since the 1990s, with respect to some species of snakes, China is changing from a net export country to a net import country. We analyzed data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nake species, concentrating, in particular, on trade dynamic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overall number of snakes exported appears to have decreased in the last 10 years. However, the number of snakes imported during this period has increased steadily. Many species of snakes that are traded in significant numbers are endangered or threatened species. To conserve snakes in China, we recommende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community take the following actions: enhance legislation and list several species in 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 appendices; register all snake farms in China; carry out population and market surveys; monitor the dynamics of trade; encourage biological research; encourage change in food habits; and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