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507篇
综合类   618篇
基础理论   17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504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A cap‐and‐trade system for managing whale harvests represents a potentially useful approach to resolve the current gridlock in international whale manag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whale permit markets, open to both whalers and conservationists, could reveal the strength of conservation demand, about which little is known. This lack of knowledge makes it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outcome of a hypothetical whale permit market. We developed a bioeconomic model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uncertainty about demand for whale conservation or harvest. We used simulations over a wide range of parameterizations of whaling and conservation demands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hale permit market in Norwegian waters under bounded (but substantial) economic uncertainty. Uncertainty variables were slope of whaling and conservation demand, participation level of conservationists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whale conservation, and functional forms of demand, including linear, quadratic, and log‐linear forms. A whale‐conservation market had the potential to yield a wide range of conservation and harvest outcomes, the most likely outcomes were those in which conservationists bought all whale permits.  相似文献   
92.
The issue of proportionality is central to climate policy debates about setting targets for the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nergy. In effect, these debates centre on whether the perceived social costs outweigh the benefits of policies and, if not, whether this may lead to over-investment or ‘policy bubbles’. Political attention, agenda setting and policy image are all crucial drivers of ambitious policy formation, as seen in the case of the United Kingdom's (U.K.) Climate Change Act (2008). However, as political salience waned and economic depression dragged on, the cost of long-term climate targets has been reconsidered. Based on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33 interviews with central political acto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detailed account of how economic arguments have been used to reinterpret and challenge policies, using the heuristics of ‘over-investment’ and ‘policy bubbles’. Ultimately, arguments about proportionality hinge on which costs and benefits are considered. In the U.K., economic and technical framings are typically prioritised, but they do not explain contradictory and politically motivated policy decisions. We discuss these dynamics within the context of maturing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high energy prices and the U.K.’s cross-party consensus approach to climate politics.  相似文献   
93.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及划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1985-2004年间,广西崇左市、安徽滁州市、江苏南通市经济发展的变化轨迹,确定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表明崇左市经济结构较差,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且竞争能力较弱;滁州市经济中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较大,总体经济结构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贡献,竞争能力较强;南通市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总体经济结构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且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建议:①崇左市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带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吸收泛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国际贸易.②滁州市应融入南京都市圈,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注意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③南通市应把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4.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首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采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强弱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围绕这3个基本要素,列举出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6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5.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提高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利用1991-2009年数据,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甘肃省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9年甘肃省第三产业总值对GDP的长期弹性为0.3503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
随着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把碳减排责任的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明确中国碳排放的国际地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首先运用IEA2011年公布的碳排放数据分析了我国2009年面临的碳排放形势,继而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碳排放的总体贡献情况,最后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认为:①尽管我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巨大,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前10名的主要碳排放国家,碳排放强度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②我国的历史累计碳排放贡献及人均碳排放均较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累计碳排放量达到世界累计碳排放量的近3/4;③与发达国家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相比,我国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普遍伴随着高碳排放。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的碳排放,一方面中国当前的确产生了较大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这种碳排放规模和水平。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和碳足迹也表明,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高碳排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7.
Western China has lagged a lot in ter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And China announced its target of CO_2 emission reduction,i.e.by 2020,CO_2 emission per GDP will drop by40-45%compared with 2005.The target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China's long-term industrial planning.Against this background,this paper will make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aiming to discover a green and compatible way.First,we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 the period 2000-2010.Second,we try to discove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path for Western China by employing the 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Lastly,we try to provide som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Our examination shows that furth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and develop on a green and compatible path.  相似文献   
98.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全力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努力把广元市建设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宜居城市和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99.
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及改革是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里约+20"峰会的两个主题。首先,绿色经济是体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低的自然资源消费、低排放、低污染,达到高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高的生活水平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将引发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虽然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也必须探索新型的绿色低碳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新的经济、贸易、技术竞争规则和格局的变动,加强先进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低碳竞争力。其次,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代际公平",又要关注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别公平"、"人际公平"。因此,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框架的建设和改革,要体现世界各国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全面均衡地反映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公平享有全球环境空间、公平获得现代优质能源服务、公平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公平承担责任义务及公平的国际制度和机制。中国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走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最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又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在国内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主要战略对策包括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优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加强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逐步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地区平衡,促进生态城市建设;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改革的趋势,加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抓住机遇,顺应世界绿色低碳发展潮流,自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把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新型的技术创新型、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上来,基本走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0.
中美环保产业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美两国环保产业的内涵、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及市场化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中美两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异同点,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快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