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7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79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31.
论环境成本内部化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本文首先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严重缺陷。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32.
一般持续发展论(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持续发展的由来、概念、目标和战略要素。作者指出,持续发展的提出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入新阶段;是既满足当代人和局部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和全球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一般持续发展论、全球持续性、区域持续性和部门持续性。作者认为,社会福利既包括人造产品也包括自然资本,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与公平分配,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性;而达到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要素则包括经济结构的生态现代化、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经济机制的生态现代化、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以及反贫困。在目标和战略要素的论述中,作者提出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应分别实行强持续性和弱持续性。  相似文献   
733.
中国推行清洁生产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原因,探讨了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战略意义和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34.
西南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缓慢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相交错,是西南民族地区目前发展的共有特征。寻求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是目前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应当与特色经济培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特色经济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来促动城镇化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城镇化与特色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35.
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宇  贺建林  张邵和 《灾害学》2007,22(3):120-124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并计算出研究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值R为77.467,介于70~80之间,说明研究区生态灾害应急能力属于良好,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针对如何人为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指挥部门到达现场的速度、重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培养、注重部门平时救灾演习的成绩提出了6点对策。  相似文献   
736.
朱海燕  武友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111-1113,1123
省际边界区域是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对此类区域的研究大多限于经济的协同发展,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选取云贵两省交界的曲靖市(域)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边界区域城市化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发挥边缘效应,突破边界障碍,优先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大城市,走链条状的空间发展道路是该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37.
依据主导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以及湖北省地处内陆、资源条件组合良好的特点,确立了湖北省选择主导产业的四个原则,即资源优势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关联效应原则、收入需求弹性和生产率上升原则,从这四个原则出发,阐述了湖北省适宜发展的相关产业。并着重从收入需求弹性和生产率上升原则、关联效应原则出发,分析了湖北省发展钢铁、汽车、房地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及良好的市场前景,最后综合考虑确立湖北省的主导产业为:以轿车为  相似文献   
738.
环境宣传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形势,当前中国社会进入了环境敏感期,环保事件频发、环保话题敏感;新媒体迅猛发展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主阵地,一系列环保事件成为新媒体热议的话题;公民环境权益意识迅速崛起的同时环境责任意识淡漠,导致公民环境行为失范。以上情況迫切要求加強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然而,面对严峻挑战,由于既有的环保宣教模式的局限性,必须对其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战略升级,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升级版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39.
从东台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监测机构与人员、监测仪器与装备、监测能力的发展、监测体系的完善、环境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阐述标准化建设主要成效、经验和成果;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经历建设期、发展期和完善期,只有全面提升监测水平,具备现代化监测能力,才能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监测队伍、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以及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完善环境监测现代化保障体系等任务仍然是推进环境监测基本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40.
2013—2015年中国PM2.5污染状况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13年我国首次开展全国范围PM2.5近地面监测以来,少有研究从全国空间尺度分析近3年全国PM2.5污染状况时空变化的总体特征,识别PM2.5污染加剧或缓解的空间范围,更缺乏直接对比评估国家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内外PM2.5污染特征变化的差异.基于2013—2015年PM2.5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时空统计分析与空间插值制图手段,揭示近3年ρ(PM2.5)及不同等级污染天数的时空变化格局,并着重对比分析“三区十群”区域内外ρ(PM2.5)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2013—2015年,全国持续监测的413个站点中有335个监测站点ρ(PM2.5)年均值下降,其中218个站点实现连续两年年均浓度降低,74个站点ρ(PM2.5)年均值降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国大部分地区ρ(PM2.5)年超标率由50%以上降至30%以下,重度污染站点占比由88.38%降至73.77%,严重污染站点占比由65.86%降至36.35%;长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及周边城市群、陕西关中城市群PM2.5污染呈现明显好转趋势;西藏、云贵高原以及海峡西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沿海地区ρ(PM2.5)一直较低,空气质量相对优良;但与此同时,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及河南中部和北部地区仍是中国PM2.5重污染区域,新疆西南部、合肥、南昌等地区逐渐形成新的PM2.5重污染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