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602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114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257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勇  陈骥  张锋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100-108
基于我国2000~2017年食用菌年产量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菌糠露天焚烧的污染物排放量,利用Mann-Kendall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回归分析法预测了污染物的排放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全国菌糠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上升,PM2.5、CO2、CO、CH4、NMVOCs、PAHs、NOx、SO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40×106,3.48×108,1.99×107,8.43×105,2.08×106,3.00×104,6.34×105,8.29×104t;(2)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的省区包括山东、黑龙江、浙江、湖南、江苏、福建和河南,排放量较低的省区包括贵州、宁夏、天津、北京、新疆、重庆、甘肃;(3)预计2021年菌糠焚烧污染物总排放量高达4.25×107t,其对生物质焚烧污染物总排放量的贡献率约为19.82%.我国菌糠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规模较大,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罗欢  陈秀洪  吴琼  罗娜  黄徐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3018-3028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对水环境的胁迫日益突出。基于土地遥感数据、城市排水管网等资料,构建流域—海湾一体化水环境模型,探讨深圳湾流域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1)雨季COD、NH3-N和TP单位面积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负荷分别为17.21 t/km2与10.21 t/km2、0.17 t/km2与0.69 t/km2、0.04 t/km2与0.07 t/km2;(2)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大雨及以上等级降水较多的5月和8月,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截排工程集中、下垫面面积较大且坡度较陡的深圳河、大沙河和新洲河流域;(3)面源与截排溢流水体COD、NH3-N和TP浓度可达地表水V类标准的3.7倍、18.2倍和8.5倍;(4)雨季COD、NH3-N和TP浓度高于旱季的区域分别超过深圳湾总面积的40%、60%和65%。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点源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影响范围广,污染不易控制,因此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呈起步晚、速度快、范围广的发展特点,近十年来相关论文发表已达到一定数量,但是现有研究多是针对非点源污染体系中某些方面进行探究,缺少从全国尺度和长时间序列角度对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总结.本文从全球主要文献库中检索了1988—2018年我国非点源污染的相关文章,挑选出1354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年发文数量、研究区所属省份、研究区所属流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分别进行统计展示.对我国近三十年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其机理,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深度不足,研究地区有较大差异,研究方法存在复杂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未来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仍会以农业和农村非点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城市非点源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非点源污染物的防治与利用将成为重要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在国家实施的长江大保护战略及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战略中,非点源污染也是关键研究问题;全球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也将是未来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近三十年中国非点源污染研究规律进行了总结,探究发展变化原因,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污染源控制以及污染管理提供科学建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CMW(crotonaldehyde manufacturing wastewater,2-丁烯醛生产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强、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难度大.为了降低CMW的生物处理毒性,采用臭氧氧化法对CMW进行脱毒预处理,并通过考察不同臭氧氧化条件对废水CODCr、TOC(总有机碳)、UV254 nm去除率及SMA(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比产甲烷活性)抑制率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臭氧氧化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废水脱毒机理.结果表明:①优化的臭氧氧化条件为接触反应时间180 min、初始pH 3.0、反应温度35℃、气相臭氧浓度30.3 mg/L,进气流量500 mL/min;并且在该条件下,CMW中CODCr、TOC和UV254 nm的去除率分别为19.9%、9.9%和70.6%,主要特征有机污染物[包括2-丁烯醛、(E,E)-2,4-己二烯醛、3-(2-甲基-2-丙烯)-5-戊内酯、1,5-二甲基-1-烯-4-羰基-环氧己烷、山梨酸乙酯等]的去除率在74.4%以上.②厌氧产甲烷毒性试验结果显示,CMW的SMA抑制率由臭氧氧化前的82.0%降至臭氧氧化后的47.2%.③反应动力学研究显示,CMW中CODCr、TOC及UV254 nm的去除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分别为0.82、0.97、0.94.研究显示,臭氧氧化预处理可以较好地去除CMW中的特征有机污染物,降低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毒性,是一种可行的脱毒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小清河水体和沿岸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色-质联用分析,共检出有机污染物13类93种。并对其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airborne particles in the surroundings of an iron and steel factory in southern Finland. Several sources of particulate emissions are lying side by side, causing heavy dust loading to the environment. This complicated multi-pollutant situation was studied mainly by SEM/EDX methodology.Particles accumulated on Scots pine bark were identified andquantitatively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ir element content,size and shape. As a result, distribution maps of particulateelements were drawn and the amount of different particle typesalong the study lines was plotted. Particulate emissions fromthe industrial or energy production processes were not themain dust source. Most emissions were produced from theclinker crusher. Numerous stockpiles of the industrial wastesand raw materials also gave rise to particulate emissions as aresult of wind eros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SEM/EDXmethodology is a useful tool for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ofparticulate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17.
辽河流域浑河沈阳段地表水重点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美国环保局工业环境实验室提出的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指数法”,对辽河流域浑河沈阳段地表水和底质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的潜在危害进行了排序,参考国内外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的筛选原则和方法,结合本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重点控制有机污染物的评分标准,提出辽河流域浑河沈阳段重点控制有机污染物名单。考虑到个别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很低,但在底质中相对含量较高,所以将底质的检测结果也纳入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8.
浑河沈阳段地表水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影响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GB 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和美国EPA推荐的“地面水质量标准”对浑河沈阳段地表水中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安全性评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估,结果虽然有所差别,但结论是一致的,即浑河沈阳段地表水有机污染物十分严重,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9.
Fertilizers contribute greatly to high yields but also result in environmental non-point contamination, including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N2O) and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bodies.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has become a serious challenge, especially for China as its high ecological pressure.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 has been developed to minimize the contamination while keeping high yield and has become a green fertilizer for agriculture. Several CRFs made with special coating technology were used for testing the fertilizer effects in yield and environment through pot experiment and field trial.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RFs had higher N use efficiency, thus reducing N loss through leaching and volatilization while keeping higher yields. Comparing with imported standard CRFs,the test on CRFs showed similar fertilizer effect but with much lower cost. CRFs application is becoming a new approach for minimizing non-point contamination i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来自不同方向的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将和田绿洲西北部的墨玉县城作为模拟受点(37.26°N,79.72°E),计算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发生的每一次沙尘天气期间逐日18:00(世界时)36 h后向气流轨迹,轨迹计算起始高度设置为500 m,并结合相应的PM2.5、PM10、SO2、NO2、CO、O3浓度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抵达该地区的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轨迹和污染物输送路径.同时,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权重污染轨迹分析法,分析了沙尘暴期间不同气流轨迹对墨玉县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识别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揭示不同源区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和田绿洲(墨玉县)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西北(WN)、北(N)、东北(EN)和东(E)4个方向;其中,来自东部的沙尘天气频率最高(60.2%),但主要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和强沙尘暴主要来自西部方向,54.48%的强沙尘暴和38.53%的扬沙来自西和西北方向.不同沙尘源区和不同传输路径上的沙尘气溶胶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的影响不一样.沙尘天气期间,大气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相当于无沙尘天气期间的3~5倍,但对SO2、NO2、CO、O3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沙尘暴对墨玉县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率最大;由东向西的沙尘暴由于路过和田市和洛浦县等工业污染源区,此簇沙尘暴气团将该区域SO2、NO2、CO等污染颗粒携带到墨玉县,因此,东-东南(E-ES)方向的沙尘暴对SO2、NO2、CO的贡献率分别为15.56%、20.55%和21.57%.本文定量印证了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绿洲区沙尘暴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