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事件具有决定性影响,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研究问题之一。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事件影响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含量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导致流域极端水文过程时空格局改变。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将影响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削弱流域防洪抗旱能力;水利工程的修建将增大流域储水状况,有效应对流域旱涝事件,但同时存在加剧流域旱涝事件的风险。此外,论文还概述了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事件影响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72.
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0  
流域生态补偿已成为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也是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区域用水矛盾、生态破坏的一种有效途径。从流域生态破坏的不同层面和根源出发,结合流域整体协调发展的管理策略和行动计划,给出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实施目标。从双方自由博弈纳什均衡的层面出发,进行实施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经济最优条件分析;结合生态补偿产生的经济学原理,给出影响流域水生态补偿实施的相关性分析。针对流域生态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阐述影响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的实施细节。  相似文献   
73.
掺Fe^3+A-TiO2粉末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一兵  郑敏  蒋荣彬  江雷 《生态环境》2010,19(7):1700-1703
以硫酸钛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TiO2粉末,用SEM和XRD测定了样品的形貌和晶型,研究了以自制的掺Fe^3+A-TiO2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为锐钛矿型TiO2即A-TiO2。365nm紫外光照射下,用自制的掺Fe^3+A-TiO2降解甲基橙溶液的最佳条件是:10mg·L^-1的甲基橙溶液中加入0.050g掺5%Fe^3+(物质的量比)A-TiO2粉末,用HNO3调节溶液成酸性后,18℃恒温反应4h,降解率达到57.8%。  相似文献   
74.
铁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阐述不同时期应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从全过程控制角度,建立了涵盖前期规划、建设期、运营期3个阶段的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评定。根据权重计算结果对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时期及关键环节进行分析,为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石灰石粉制浆系统是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脱硫剂浆液干式制备系统的一个主要部分。针对石灰石粉制浆系统传统设计的不足,提出了石灰石浆液罐与粉仓一体化设计的优化方案,具有节省投资、占地小、设计简单紧凑、系统可靠和寿命长的优点,尤其适合我国老小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个烟气脱硫工程。  相似文献   
76.
化工项目因存在环境风险大,评价要求高等特点,成为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难度较大的一类。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工程分析、污染治理措施、风险评价三个专题尤显重要。通过逐步分析工艺流程、细致计算物料平衡实现有序而深入的工程分析;通过合理分类、技术经济论证来确定合理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通过分析项目特征风险因素制定高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可高效、准确地做好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77.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nd test a sub-model that integrates the cycling of carbon (C),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in the Soil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watershed model. The core of the sub-model is a multi-layer, one-pool soil organic carbon (SC) algorithm, in which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SC and input rate to SC (through decomposition and humification of residues) depend on the current size of SC. The organic N and P fluxes are coupled to that of C and depend on the available mineral N and P, and the C:N and N:P ratios of the decomposing pools. Tillage explicitly affects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turnover rate through tool-specific coefficients. Unlike most models, the turnover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oes not follow first order kinetics. Each soil layer has a specific maximum capacity to accumulate C or C saturation (Sx) that depends on texture and controls the turnover rate. It is shown in an analytical solution that Sx is a parameter with major influence in the model C dynamics. Testing with a 65-yr data set from the dryland wheat growing region in Oregon shows that the model adequately simulates the SC dynamics in the topsoil (top 0.3 m) for three different treatments. Three key model parameters, the optimal decomposition and humification rates and a factor controlling the effect of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decomposition rate, showed low uncertainty as determined by 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 Nonetheless, the parameter set that provided accurate simulations in the topsoil tended to overestimate SC in the subsoil, suggesting that a mechanism that expresses at depth might not be represented in the current sub-model structure. The explicit integration of C, N, and P fluxes allows for a more cohesive simulation of nutrient cycling in the SWAT model. The sub-model has to be tested in forestland and rangeland in addition to agricultural land, and in diverse soils with extreme properties such high or low pH, an organic horizon, or volcanic soils.  相似文献   
78.
借鉴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成熟度模型,对模型的组成、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定义.结合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动态评估模型进行了环境管理成熟模型评价.案例研究表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绩效评价结果能较好的反映出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成熟度水平,并能反映持续改进方面的环境贡献,研究成果对于改善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数普适公式及评价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特征,提出了基于GA优化的分类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普适公式,并采用广义对比运算和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层次指标赋权,建立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可协调持续发展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大理市的可协调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基于GA优化参数后的分类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公式和评价模型不仅简单、实用,而且具有可比性、易操作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80.
太湖地区农田NO排放不连续测量最佳时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南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生态系统的旱地阶段为例,在通过自动连续测量揭示NO排放的时间变异规律性基础上,讨论了NO排放不连续测量结果矫正及最佳观测时间选择.根据自动连续测量结果,NO排放表现出日间极大值型和夜间极大值型2种规律性日变化形式.前者发生在温度比较适宜,但植物生长较弱的情况下,此日变化形式直接与温度有关;后者发生在植物旺盛生长的情况下,且主要取决于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而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在植物生长强弱变换的过渡期,日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不连续测量结果的矫正因子也因植物生长状况而异.当观测时间选择不当,又不进行任何矫正处理时,根据不连续测量结果估计的NO排放可能偏高12% ~47% 或偏低18% ~68% .无论哪种植物生长情形,15v00~16v00都是NO排放不连续测量的最佳观测时间.这时的观测结果不需要日变化矫正,能直接用来代表日平均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