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基于重构相空间充填体变形规律的灰色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尾砂胶结充填体是非线性力学介质,其变形是能量耗散的复杂过程,必须研究其内在变形规律,才能正确预测采矿过程中充填体的稳定性.对不同配比的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力学试验,得出了其应力-应变规律,对安庆铜矿高阶段充填体变形进行了监测.采用自适应滤波原理,研究基于重构相空间的测量数据去噪处理方法.用灰色理论研究充填体变形在相空间中相点距离的演变规律,建立了重构相空间的灰色预测模型.为减小预测误差,对预测结果采用残差模型修正.应用建立的模型,对安庆铜矿高阶段充填体变形进行分析,确定了采场合理回采周期.结果表明,充填体变形具有非线性混沌特性,不同配比的充填体表现出不同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重构相空间能充分展示充填体变形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2.
云南省锡矿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锡矿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锡产量在世界锡工业中举足轻重。虽然云南省锡矿资源开发程度高,但“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严重,锡矿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需加强锡矿资源的地质勘探和宏观调控,加大人才、资金、科技投入和产业支持力度,将锡矿资源优势转化为锡工业优势,应充分利用云南省的地理优势扩大对外交流,实现锡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尾矿库能否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渗流问题。而降雨又是影响尾矿库渗流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热力学模块建模,计算了3种干滩长度、3种降雨量及7种雨型,共计63种组合工况。分析计算发现,降雨时干滩长度越长,尾矿库出口节点渗透压上升越高。由此可知降雨时,如果尾矿库干滩面未做防渗排水防护措施,那么干滩长度越长对坝体的稳定越不利。建议尾矿库工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在干滩面设置防渗排水设施。  相似文献   
24.
基于三角模糊理论的尾矿库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尾矿库的特点和我国现行的尾矿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构建了尾矿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评价指标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后果严重程度的不同影响来确定指标权重,同时考虑到权重确定和指标赋值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选用三角模糊理论建立了尾矿库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本溪某尾矿库为例进行说明。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对尾矿库风险评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5.
降雨条件下尾矿坝饱和-半饱和渗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条件下,由于渗透压力的存在,降低了尾矿坝坝坡的整体稳定性,可能产生坝体自身的变形和破坏,甚至导致尾矿库溃坝发生.针对某尾矿库,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对尾矿坝渗流及稳定的影响,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及降雨入渗理论,分析了尾矿坝渗流场的变化过程,根据计算出来的瞬态渗流场,利用非饱和尾砂抗剪强度理论,对尾矿坝的瞬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尾矿坝降雨条件下安全运行,降低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Sulphidic mine tailings characteris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Pb 3532?±?97?mg/kg, Zn 8450?±?154?mg/kg, Cu 239?±?18?mg/kg and Cd 14.1?±?0.3?mg/kg) and abundant carbonate (17%) were subjected to eight lab-scale electrodialytic remediation (EDR)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density, treatment time and particle size on removal efficiency. Pb and Cu removal improved when increasing current density, while Zn and Cd removal did not. In contrast Zn and Cd removal improved by grinding the tailings, while Pb and Cu removal did not. At the highest current density (1.2?mA/cm2), 94%, 75%, 71% and 67% removal of Pb, Zn, Cu and Cd could be achieved, respectively, on grinded tailings in 28 days.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made before and after EDR revealed larger oxidisable fractions of Zn, Cu and Cd, representing large fractions of sulphides, which was likely to be the main barrier to be removed as efficiently as Pb. Thi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acid/base extraction tests in which Pb showed high solubility at both high and low pH (up to 65% and 86% of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while considerable extraction of Zn (55%) happened only at low pH; and very limited extraction (<20%) of Cu and Cd occurred at any pH.  相似文献   
27.
铜陵市铜尾矿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安徽省铜陵市铜尾矿地6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弃置堆放时间的铜尾矿地土壤的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尾矿基质理化性质、植被状况等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尾矿堆放时间、区位地貌和植被状况的不同,尾矿基质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土壤动物在土体中的表聚性强,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A层(0~5cm);土壤的物理性质越稳定,土壤动物越丰富;土壤肥力越高,土壤动物越丰富多样。即尾矿地土壤的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个体数量分布越多,群落多样性越高。这些研究结论为尾矿区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根据污染源现场调研结果,结合现有污染控制工艺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建议污水排放标准中As浓度由现国家排放标准的0 5mg/L调整为0 1mg/L;Pb不变为1 0mg/L。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As和Pb不变为1 0mg/L。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As和Pb的浓度限值分别是为0 5mg/m3和0 7mg/m3。  相似文献   
29.
以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制备铁碳微电解填料,并将填料用于处理甲基橙等模拟废水.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煤用量等制备条件对填料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250℃,焙烧时间为60min,煤用量为3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电解填料对甲基橙废水的脱色效果最好.提高填料用量和降低溶液初始pH值有利于去除甲基橙.用于处理400mL浓度为100mg/L的甲基橙溶液,在填料用量为2g,溶液初始pH值在3~6的范围内,当降解时间为30min时,甲基橙脱色率均接近100%.XRD分析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填料中主要结晶物相为零价铁.SEM显示填料中的零价铁颗粒粒度均在50μm以下,零价铁与残碳构成微电解填料.  相似文献   
30.
矿产资源开采冶炼产生大量尾矿渣,其中富含的可溶性重金属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铅锌矿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尾矿露天堆放使得其富含的可溶性重金属淋溶迁移,对矿区周边地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探明自然水体环境中的藻菌生物膜与重金属的作用机理,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干旱区天然湖泊中的藻菌生物膜EPS(胞外聚合物)与铅锌尾矿渣中5种重金属离子的络合配位作用.结果表明:①从藻菌生物膜EPS荧光光谱图中可检测出两个荧光峰,均来源于芳香类蛋白酪氨酸物质;②铅锌尾矿淋滤液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包括Pb、Co、Ni、Zn和Cd,且这5种金属离子均能有效淬灭EPS的荧光强度;③荧光淬灭滴定试验得出,Pb2+与EPS的络合能力最强,最大络合常数为4.523 1,最大结合位点数为1.177 5;Cd2+与EPS的络合能力最弱,最大络合常数为1.957 1,最大结合位点数为0.684 8;Co2+、Ni2+和Zn2+与EPS的络合能力相似.研究显示,藻菌生物膜EPS中含有的荧光基团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强度与金属离子的类型相关,二者的络合配位作用可能会影响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化学形态、迁移、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