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89篇
  免费   1998篇
  国内免费   5035篇
安全科学   3075篇
废物处理   1152篇
环保管理   3132篇
综合类   14332篇
基础理论   2566篇
环境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687篇
评价与监测   1109篇
社会与环境   1542篇
灾害及防治   111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621篇
  2020年   618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538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846篇
  2015年   979篇
  2014年   1157篇
  2013年   1456篇
  2012年   1856篇
  2011年   1916篇
  2010年   1493篇
  2009年   1500篇
  2008年   1153篇
  2007年   1849篇
  2006年   1896篇
  2005年   1513篇
  2004年   1234篇
  2003年   1329篇
  2002年   1117篇
  2001年   892篇
  2000年   795篇
  1999年   751篇
  1998年   585篇
  1997年   449篇
  1996年   397篇
  1995年   359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3篇
  1973年   11篇
  197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New data on the composition of surface assemblages of plant macroremains from soil and swamp sample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study of geomorphologically different local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Nizhnyaya Tunguska River. The results of paleocarpological analysis of forest soil sections supported by relevant palyno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are presented. Natural changes of the forest cover over the past 2400 years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leoclimate during each stage are described.Translated from Ekologiya, No. 1, 2005, pp. 3–10.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Koshkarova, Koshkarov.  相似文献   
82.
83.
区域排污权交易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分析了排污权交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区域污染权交易比传统的排污权交易意义更大,并提出排污权交易地区交叉补贴的设想:将发达地区的排污权交易所得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解决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乏力以及对发达地区的二次污染和发达地区环境容量资源短缺问题。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假设下,通过建立不同地区排污权交易模型以确定排污权交易总量及其交易价格以及交易所获净增纯收益等。太湖流域由于经济最为发达,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是目前我国最适宜率先进行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地区。通过假定太湖流域无锡和常州两市进行排污权交易,并利用两市1991—2000年的环境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区域排污权交易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而且也是协调环境区域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同地区间进行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太湖流域等经济发达地区收效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84.
湘南地区杂柑天草高接换冠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草杂柑的高接换冠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注意选择母树并适当修剪;合理采穗和保湿;科学嫁接;嫁接后精心管理.  相似文献   
85.
关中地区飑线天气的预测及灾害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廷标  张汝鹤 《灾害学》1996,11(2):57-61
对1961~1990年发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飑线天气及其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天气形势背景方面对飑线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就飑线的预测和防灾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
论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应建立起同土地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持续利用制度和土地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87.
江元汝  黄琼玉 《环境化学》1996,15(2):118-126
本文对用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时,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砷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相中无AaH3,但在As(V)废水的液相中有As(V)和As(Ⅲ)共同存在,在固相中有As(0),FeAsO4(FeAsO3),As2S3(As2S5)和吸附砷,砷的形态变化表明,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沉淀、沉淀转化、氧化还原、吸附共沉淀和中和五种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复杂性、模糊性的特征,本文采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评价,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Summary The leaf gland volatile oils of ten sweet gale plants from a Scottish population were extracted in early summer. The results differed notably from reports of other populations in respect of the sesquiterpenes, -elemenone and germacrone, which wer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Three dihydrochalcones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volatile oil. Variation within the population existed,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germacrone. Five plants were resampled in late summer and exhibited a marked reduction in -elemenone, a lesser reduction in germacrone and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s of some monoterpenes.  相似文献   
90.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严峻挑战,需要人类社会采取共同措施和行动积极应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能体现人类共同命运的领域,深度参与并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以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各国力量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国际平台。文章通过分析可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三位一体"特征;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是前提条件,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和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整合各国力量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社会基础;生态文明包容各国文明,凝聚价值共识,成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价值基础,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生动实践。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国际平台,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