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麦芽糖醇是重要的糖醇制品之一,作为甜味剂、保湿剂、调味剂和加工助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本文阐述了其热稳定性、溶解性、甜度、吸湿性、难发酵性、不升高血糖值、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等特性,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化工环保》2006,26(4):271-271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苯氨基甲酸酯与甲醛偶联反应的固体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二苯甲烷-(4,4’)-二氨基甲酸酯的方法:(1)用一种或多种低碳醇、取代的低碳烷烃或苯系衍生物溶液,在50~150℃下溶解偶联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低碳醇、取代的低碳烷烃或苯系衍生物的质量是固体混合物质量的5~100倍,趁热过滤,分离除去不溶的大分子聚合物和大量的小分子杂质,目标物和其他小分子聚合物、目标物的同分异构体进入溶液,  相似文献   
63.
含醇废水和树脂再生废水的循环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效生化-高效气浮-过滤-消毒组合工艺蛇理某甲醇厂脱盐反洗再生虞水和含醇废水,整个工程采用自动化控制,无需增加工作人员.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可作为冷却水回用。  相似文献   
64.
多食鞘氨醇杆菌共代谢降解五氯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一株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multivorum)对五氯酚(PCP)的共代谢降解.比较了细菌分别以苯酚和葡萄糖为生长底物时对PCP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苯酚对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葡萄糖支持细菌共代谢降解PCP,葡萄糖和非生长底物PCP之间不存在底物竞争抑制现象.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葡萄糖为生长底物时,PCP的降解酶是由PCP自身所诱导;GC-MS分析PCP共代谢降解中间产物时检测到苯酚的存在,说明在好氧降解情况下,PCP的共代谢降解可能也存在渐次脱氯生成苯酚并最终被矿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5.
Chiralpak AS-H手性柱分离三唑醇对映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hiralpak型AS-H手性柱成功拆分三唑醇对映体,并通过气质联用和在线旋光检测器对四个对映体进行了定性,四个对映体按洗脱先后顺序依次分别为( )-三唑醇A、(-)-三唑醇A、( )-三唑醇B和(-)-三唑醇B.考察了流动相中异丙醇改性剂浓度对其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异丙醇含量为0-10%的范围内,随着异丙醇含量的增加,( )-三唑醇A和(-)-三唑醇A两个对映体的分离度呈波浪式下降,(-)-三唑醇A和( )-三唑醇B的分离度愈来愈小,而( )-三唑醇B和(-)-三唑醇B对映体的分离度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66.
溴氨酸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溴氨酸降解菌,该菌株能够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氮源及能源生长.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对16SrD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鉴定该菌株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定名为Sphingomonasxenophaga .菌株的最适降解与生长条件为:pH =7 0 ,温度3 0℃,转速15 0r·min- 1 ,接种量8% .在最佳条件下,溴氨酸的降解率可达90 %以上,菌株可耐受的溴氨酸浓度为10 0 0mg·L- 1 .通过分析菌株对水杨酸、邻苯二酚及邻苯二甲酸的利用情况,推测该菌株可能通过邻苯二酚的代谢途径降解溴氨酸.  相似文献   
67.
《化工环保》2012,(5):486
上海化工研究院国家高效分离塔填料及装置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高效分离塔填料及装置技术研究推广中心隶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本中心主要从事蒸(精)馏、吸收、解吸及萃取等传质分离过程的技术研发、操作程序的研究和分离装置的研发与设计,为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化肥、农药等用户提供先进、实用、节能的分离工程技术及所要求的各种软硬件服务和现场服务。  相似文献   
68.
以水体异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为研究对象,在紫外光(λ<380 nm)照射下,探讨TiO2(P25)对2-MIB的光催化降解特性及光化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UV/TiO2光催化体系可以有效去除水体异味物质2-MIB,紫外光照射60 min,对2-MIB的降解率达95%。同时研究了光催化降解体系介质pH,共存腐殖酸(HA)和过硫酸钾(K2S2O8)对UV/TiO2光催化体系降解2-MIB的影响,发现低浓度HA([HA]≤0.5 mg/L)可以提高2-MIB降解速率,当HA浓度高于0.5 mg/L,2-MIB降解反应受到抑制;同时当加入电子受体K2S2O8后,降解体系中活性物种羟基自由基(.OH)明显增加,提高了TiO2对2-MIB的降解能力。利用苯甲酸荧光光度法和POD-DPD显色法跟踪测定降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的变化,表明光催化反应涉及·OH机理。  相似文献   
69.
王丹  侯珍  张琪  周萤  卢晓霞 《环境科学》2017,38(11):4747-4755
6∶2氟调醇(6∶2 FTOH)是一种多氟烷基物质,近年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消费品中,对环境有潜在威胁,但目前关于6∶2FTOH及其降解产物对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因分析方法探索6∶2 FTOH生物降解对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从天津海河采集表层沉积物和河水,在实验室进行微宇宙实验,通过LC-MS/MS测定6∶2 FTOH及其降解产物的浓度,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6∶2 FTOH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发生降解(半衰期小于3 d),生成6∶2 FTCA、6∶2 FTUCA等中间产物和5∶2 FT Ketone、5∶2 s FTOH、PFHx A、PFPe A、PFBA、5∶3 Acid等稳定产物,该过程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影响,引起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变化.在6∶2 FTOH降解的不同阶段,细菌的变化和优势菌群略有不同.根据100 d的实验结果,从门的分类水平看,6∶2 FTOH生物降解引起绿弯菌门丰度大幅上升(+24.8%)、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大幅下降(-17.8%和-15.9%).从纲的分类水平看,6∶2 FTOH生物降解引起丰度上升较大的有厌氧绳菌纲(+19.6%)和δ-变形菌纲(+4.3%),引起丰度下降较大的有ε-变形菌纲(-20.0%)、梭菌纲(-10.1%)、芽孢杆菌纲(-5.8%)和γ-变形菌纲(-4.2%).从属的分类水平看,6∶2 FTOH生物降解引起丰度上升较大的有Anaerolineaceae_uncultured(+19.1%)和硫碱球菌属(+13.3%),引起丰度下降较大的有弧菌属(-14.1%)、硫单胞菌属(-13.2%)、芽孢杆菌属(-5.1%)、Sulfurovum(-4.2%)和Fusibacter(-4.1%).这些结果有助于预测环境中细菌对多氟烷基物质污染的响应及筛选可降解多氟烷基物质的细菌.  相似文献   
70.
Highly active, air-stable and water-soluble palladium-phosphinous acid complexes have been applied to Suzuki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heteroaryl bromid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in water/alcoholic solvents. Suzuki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heteroaryl bromides with phenylboronic acid occurred efficiently using palladium phosphinous acid complexes (POPd) and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tetrabutylammonium bromid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in water/ethanol mixture, water/propanol mixture and neat water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yields of cross-coupling heteroaryl-aryls were satisfied. The tert-butyl substituted ligand di-tert-butylphosphino in combination with POPd was found to be more active than the same family derived catalysts dipalladium complexes POPd1 and POPd2, and other two kinds of Pd-catalysts Pd(PPh3)4 and Pd2(dba)3. The mechanism of Suzuki cross-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heteroaryl bromides and phenylboronic acid in water was proposed with respect to the key role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on the transmetallation step. Compared with other solid phase transfer catalysts, TBAB was tested as the ideal one. The alkalinity of base and the molar proportion between POPd and TBAB were investigated in water and alcoholic solvents. Notably, in the presence of TBAB adding alcoholic solvents into water enhanced the yields of target products. However in terms of the liquid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of PEGs, mixing water into PEGs could slightly decrease the yields with respect to the water free PEGs bulk phase, which was probably due to the homogenous liquid conditions in pure PEGs and weak interactions between PEGs and heteroaryl bromide molecules in water depending on their molecular chain leng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