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宋学龄  李杰  刘佳 《化工环保》2016,(5):577-582
采用排放系数法得到了东北地区2013年能源生产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清单,按行业及省份分析了VOCs排放的分担率。计算结果表明:东北地区2013年能源生产行业VOCs排放总量为96.300 kt,焦炭生产业是VOCs排放的最大贡献源,其次是石油精炼业、原油开采业、火力发电业及天然气开采业;地区排放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采用蒙特卡罗数值分析方法传递不确定性,所得到的排放中值与排放清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在考虑实际情况的数据不确定度后,蒙特卡罗模型预测平均值高于清单计算结果。此处还提出了VOCs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2.
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极具敏感性和脆弱性。论文以Landsat TM/ETM+/OLI和国产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重建1990、2000和2013年3期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通过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六大重要湿地分布区,探讨了区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分布和动态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1.75×104、10.57×104、10.41×104 km2,湿地率分别为9.45%、8.50%、8.38%。湿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兴安岭湿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湿地分布区,除水田外的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区。199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损失严重,损失面积为1.34×104 km2,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1.4%,天然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4.3%,主要转化为耕地。三江平原湿地区的湿地率下降最明显,天然湿地损失面积为9 935.2 km2;松嫩平原湿地区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最明显,增加 1 141.9 km2。气候变化影响叠加人类活动干扰背景下,沼泽湿地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显著的湿地类型,损失面积为16 091.4 km2。气候要素和人文因子对湿地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人类活动的变化更加能够主导东北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3.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有“东方鲁尔”“共和国第一长子”的美誉.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经济区(沈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工业门类齐全,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4.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程叶青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9):1541-1549
基于东北地区183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0-2005年该区粮食单产变化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动因,并划分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类型。结果表明:①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黑土区和辽河平原区,单产水平较低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丘陵区和三江平原区;②区域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单产水平增加的县域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约占全部县域的83.61%;③粮食单产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单产水平较高的区域总体有由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低山丘陵区扩张的趋势,单产水平较低的区域总体呈由东北地区南部向北部减缩的趋势;④农业投入变化是粮食单产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因,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断扩大,自然灾害和农民收入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⑤依据1980年粮食单产和1980~2005年粮食单产平均增长率,可将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划分为5种空间类型。指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是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5.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中心,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区域,核算碳排放责任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对于制定城市低碳发展路径至关重要。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其“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区域发展特征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减排进程,开展碳排放责任研究有助于引导东北地区城市低碳发展。本研究分别从“生产者责任原则”“消费者责任原则”“供应者责任原则”三个视角构建碳排放责任核算模型,计算了东北地区36个城市的碳排放,并分析城市碳排放的差异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多种责任原则下的碳排放存在差异,碳排放的分布特征与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本研究将为东北地区城市的碳排放责任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并为其他城市的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进入21世纪,环境监测技术已逐步向自动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能够及时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预测发展趋势和加快应急事件的控制过程。锦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已经运行2年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进行了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可行的适合东北地区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及毗邻区空气质量时空异质性,对差异性开展空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15-2019年东北地区13个生态功能区城市和23个毗邻非生态功能区城市的AQI及6种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浓度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空气污染物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来看,与2015年相比,2019年除O3在5年中波动上升且年均浓度值相对较高外,其他的污染物浓度值均呈下降趋势,生态功能区空气质量整体优于非生态功能区。其中SO2浓度下降幅度(50%)大于NO2和CO(20%),PM2.5大于PM10。PM2.5、PM10、NO2、SO2、CO季节变化特征最高值均出现在冬季,O3...  相似文献   
108.
郭建平  陈玥熤  庄立伟 《灾害学》2010,25(1):27-29,34
均生函数预测方法是开展环境要素变化趋势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东北地区玉米热量指数的分析,建立了热量指数时间变化趋势的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各模型预测的平均精度基本都达到95%以上,与逐步回归统计模型一致,但普遍要好于GM(1,1)模型,同样可以应用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9.
东北地区生长季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莉  方丽娟  李帅 《灾害学》2010,25(2):92-96
采用199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修订的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东北三省1960-2008年期间各地的潜在蒸散量。东北地区潜在蒸散量的基本分布特征为南多北少,随着纬度的增加,潜在蒸散量随纬度递减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近50年来东北地区生长季潜在蒸散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东北北部增加趋势比南部更为显著,其中9月增加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0.
《民防苑》2014,(1)
正12月31日,国家减灾办公布了2013年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评选结果。这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分别为: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灾害;8月份东北地区洪涝风雹灾害;7月上中旬四川盆地西北华北地区洪涝灾害;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害;7月初至8月中旬南方地区高温干旱灾害;"尤特"台风灾害;"3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