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3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21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65篇
综合类   2077篇
基础理论   227篇
污染及防治   116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364篇
灾害及防治   11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简单、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泥处理量,可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在国内外中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优化与综合评价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92.
植草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工程措施被广泛应用于道路绿化中,但目前植草沟的植物选择多为感性的主观判断,缺乏量化的选取标准。以西安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植草沟的植物选择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从生态适应性、功能特性、景观特性、经济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道路植草沟植物选择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18种道路植草沟优良品种,以及14种较优品种,为我国的道路植草沟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惠娟  彭党聪  刘文博  姚倩  卓杨 《环境科学》2017,38(4):1640-1646
甲烷和氧化亚氮是两种重要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重要释放源.因此,为探究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释放现状和变化规律,通过浮流式表面集气罩对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工艺)和第四污水处理厂(A/A/O工艺)生物处理过程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情况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释放情况,并以第四污水处理厂为例研究溶解氧、温度对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每m3进水释放甲烷1181 mg(以CH4计)、氧化亚氮36.20 mg(以N2O计),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每m3进水释放甲烷209 mg(以CH4计)、氧化亚氮54.64 mg(以N2O计).温度、曝气方式、溶解氧浓度、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和最大产甲烷活性是甲烷和氧化亚氮释放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4.
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旨在调节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但生态关系密切的地区间利益关系,这是当前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有效手段。《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是首份专门针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分阶段递进式工作目标、补偿基准和补偿标准确定以及补偿协议签署等重要内容,明确了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与义务,对强化流域上下游"同保共治"的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基于GWR模型的汉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关系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理加权回归与传统回归分析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种局部回归分析方法,可应用于空间数据以探讨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空间变化关系。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汉江流域2015年94个采样点不同河岸带宽度(20m及50m)的5种土地利用类型(草地、林地、耕地、城市用地和未利用地)与7个水质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在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类型的空间关系时,GWR模型优于OLS模型。GWR模型评估结果表明:在汉江流域上段,耕地面积的增加使TN、PO_4~(3-)、活体Chl-a、Ca~(2+)、NH_3-N、COD和Na~+浓度显著增加;在汉江流域中段,城市用地的增加会使TN、PO_4~(3-)、活体Chl-a、Ca~(2+)和NH_3-N浓度显著增加,耕地使COD和Na~+浓度变大;在汉江流域下段,主要影响水质的是城市用地。此外,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河岸带宽度控制在50m范围内可以达到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作用,有利于削减面源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合理规划河岸带土地利用以抑制面源污染传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据历史考古记载,人类文明的发源大多起于湖泊河流。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湖泊流域的水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湖泊流域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跨流域调水人为地改变了地区水情,势必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兴宁市东江引水工程为例,为识别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生态影响,应充分考虑跨流域调水对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的生态影响特征,利用矩阵法识别引水工程的主要生态影响,从物理化学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三方面构建兴宁市东江引水工程对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的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工程目标确定指标权重的选取原则及结果,对于科学合理地评价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生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水资源红线管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涵,对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水资源三条红线内涵的基础上,以阿克苏流域为例,分析了如何划定三条红线的研究思路,并提出了严控三条红线的创新型措施,以期为阿克苏流域建立以水功能区为单位的水质目标考核制度、促成量质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99.
王书锦  刘云根  王妍  侯磊  张超 《环境科学》2016,37(12):4615-4625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0~10 cm)、中层(10~30 cm)和底层(30~6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干、湿季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垂向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干季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分别为1.734、1.453和1.255g·kg~(-1),TP平均值分别1.085、1.034和0.992 g·kg~(-1),OM平均值分别为59.051、47.730和42.133 g·kg~(-1);湿季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分别为1.147、0.948和0.895 g·kg~(-1),TP平均值分别0.599、0.523和0.519g·kg~(-1),OM平均值分别为53.098、46.897和43.395 g·kg~(-1);干、湿季各指标含量垂向分布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富集明显;三层沉积物各指标含量均为干季高于湿季,且除OM外,TN和TP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2单因子指数(PI)、有机氮指数(ON)和有机指数(OI)评价结果表明,整体上干季沉积物氮磷属于重度污染,有机质属于中度污染;湿季沉积物氮和有机质均为中度污染,磷为轻度污染;总体上沉积物氮、磷、有机质污染水平为干季高于湿季,且干、湿季各污染指数均为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表层污染最为严重.3干、湿季罗时江河口湿地污染来源存在差异,干季以外源为主,湿季以内源为主;干季沉积物营养盐潜在释放风险较湿季大,且以表层释放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000.
桂江流域夏季水-气界面CO2脱气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具有复杂的流域空间异质性,加之岩溶区河流富钙偏碱高溶解无机碳的特殊环境,使得河流水-气界面CO_2脱气出现显著的空间变化.为揭示岩溶区河流水-气界面CO_2脱气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主要离子、物理化学参数、δ~(13)C_(DIC)等数据以及模型法和浮游箱法分析桂江流域水-气界面CO_2脱气特征.结果表明:(1)桂江流域水文地球化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HCO_3~-、Ca~(2+)以及电导率、总溶解性固体(TDS)、SIc、p CO_2都表现出中游支流中游下游上游的相似的分布特征;(2)桂江流域在监测期间均表现出CO_2脱气,为大气CO_2的源,脱气通量平均值为237 mg·(m~2·h)~(-1),位于世界河流平均CO_2脱气通量范围内,但桂江流域CO_2脱气在不同的河段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中游支流和中游明显大于上游和下游;(3)桂江流域中游干流和支流CO_2脱气主要受到碳酸平衡系统的影响,但同时中游支流受到生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此外,上游CO_2脱气通量主要受到大气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下游CO_2脱气通量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