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88篇
安全科学   36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92篇
综合类   1826篇
基础理论   250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364篇
灾害及防治   22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建设项目选址的水文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十分脆弱,选择适合工程建设场址的难度大,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去选择和评估拟选场地的适宜性尤为重要.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该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贵州喀斯特地层的特点、组合特征和地貌类型,结合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不同阶段,对每一阶段中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并以贵州某典型大型电厂的灰场选址为案例,通过对该拟选场址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进一步验证了水文地质研究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2.
黄冈地区农户庭院排水设施简陋,村落缺乏完整的排水收集处理系统,养殖业和乡镇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落后,针对这一现状,黄冈各地需要应地制宜,分类处理污水。  相似文献   
993.
资源与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个区域的资源与环境基础状况及与该区域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会对城市发展发生一定影响.四平市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实施都有着重要影响.论文分析了四平地区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特征,分别进行了四平市资源本底评价和四平市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并得出结论,旨在为四平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以怀柔区为例,对敏感地带区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对怀柔区自然环境现状与工程土质进行调研和试验,然后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现状调查,提出了确定六类怀柔敏感地带,确定给出了怀柔区敏感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对敏感地带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水土流失、景观生态、声环境、大气环境、地表水主要方面逐一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5.
城市CO2排放是全球大气CO2的重要来源.为探讨不同气象背景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覆盖类型以及能源消耗方式对城市CO2排放的影响,利用北京325 m气象塔(39°58'N、116°22'E)上140 m高涡动相关仪监测的湍流数据,对2009年6月26日—2011年12月31日气象塔周边区域共919 d CO2通量的时间变化及方向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CO2的年排放量.结果表明:CO2通量受交通因素影响明显,各季节CO2通量日间早、晚峰值出现时间与车流量高峰时间一致,该特征在冬季表现尤为突出.冬季取暖会显著增加CO2排放量;受供暖排放和植物休眠的影响,冬季CO2通量全天均高于其他季节,日均值为30.1μmol/(m2·s),显著高于春、夏、秋三季的15.2、17.9和15.8μmol/(m2·s)(t-test,P0.001).CO2通量在不同方向的分布特征表明,其值与源区内人工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成正比;而在植被覆盖比例较高的方位,其CO2通量相应较小.气象塔周边区域CO2年均排放量达到30.0 kg/(m2·a),但仍小于伦敦的35.5 kg/(m2·a).  相似文献   
996.
Arsenic(As) fractions in the sediments of seven lakes from East Plain Ecoregion and six lakes from Yungui Plateau Ecoregio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As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 samples of lakes of the East Plain Lake Ecoregion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Yungui Plateau Lake Ecoregion. Residual As is the main fraction in sediment samples of lakes from both ecoregions, followed by reducible As and soluble or oxidizable As. The total As is correlated to oxidizable As and residual As in sediment samples from both lake ecoregions. As distribution in sediment samples of lakes of the East Plain Ecoregion appears to be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y, while the As origin mainly comes from natural sources in sediment samples of lakes in the Yungui Plateau Ecoregion.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and geoaccumulation index values suggest "low to moderate" risk degree and "unpolluted to moderately polluted" for As in the studied lak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997.
环境质量告急,环境容量超载。 近十几年来,我国大气污染地区差异性显著,局地污染与区域污染相耦合,煤烟型污染与复合型污染共存,特别是PM2.5成为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首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998.
正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立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实际,在充分借鉴瑞士、日本等国外湖泊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背景、意义及政策基础。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现状、布局,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及地域布局。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查明洋-戴河滨海平原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因素和海水入侵机理,本文采集了不同类型水样(河水、浅层淡水、微咸水、雨水、海水和深层水),通过对该地区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离子比、吉布斯图、氚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矿物相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了洋-戴河滨海平原海水入侵区不同水体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洋-戴河滨海平原河水和浅层淡水的演化主要以岩土风化-溶滤作用为主,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微咸水的形成主要受浅层淡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和浅层淡水的蒸发浓缩作用控制;局地地下水咸化可能受到了深部地下热水的溢流补给(Q06水样),部分深层地下水也受到了海水混入(Q35水样);基于海水的混入比例和矿物饱和指数SI分析,揭示了浅层淡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过程中最高海水混入比例为4.35%,期间主要发生了Ca、Na离子交换;不同水体中,方解石、白云石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石膏、无水石膏和岩盐均未达到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000.
长三角地区灰霾天气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区域大气污染加剧,灰霾天气也随之增多,且日趋严重与复杂。综述了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灰霾天气的年际变化与月际变化、大气颗粒物特性、灰霾成因,指出长三角地区的灰霾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并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建立联防联控、实施区域灰霾预警机制、加强工业污染源防治、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等灰霾防治对策,政府、企业与公众都必须参与到灰霾天气的防治中来,只有通过全民参与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的大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