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安全科学   281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680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5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电力行业规章制度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实际经验,总结出了发电厂新入厂生产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和内容。  相似文献   
92.
9月8日,以中国海事局刘功臣常务副局长为组长的交通部防船舶碰撞防泄漏(以下简称两防)督查组一行9人莅临福建省督查指导工作.为了多了解掌握情况,部"两防"督查组抵达厦门后立即投入工作,不仅放弃了午休,还利用晚上赶路的时间督查过往超载车辆.  相似文献   
93.
"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浙江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思考探寻基于浙江情境的"两山"转化路径,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本研究从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协同治理、技术创新等方面,总结浙江"两山"转化的实践经验及其实践特征,探讨其"两山"转化路径,以期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两山"转化与践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采用新型两相分配式生物反应器(TPPB)和前期研究得到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对高盐废水中苯酚的降解进行研究,研究中确定煤油为反应系统的最佳有机溶剂,并考察了废水苯酚含量、废水盐度以及搅拌器搅拌速度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系统能正常降解苯酚含量为1 000~2 500 mg/L的高盐苯酚废水;反应系统在含盐量为100 g NaCl/L、搅拌速度为50 r/min的运行工况条件下,降解时间缩短为52 h,总酚去除率为20.58 mg/(L.h)。  相似文献   
95.
对工业污水排放的有效监管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分析了我国目前监管主体所处的困境,考虑中央监察与公众参与的监督约束作用,构建了水环境监管体系。并设计出具有激励约束惩罚效力的水环境监管契约,建立委托 代理模型,通过求解得出监管契约中污水排放标准、监管频率、补偿额度以及罚款数额的最优值。在此基础上,以太湖流域两个成本类型差异较大的印染企业为例,定量设计两级水环境监管契约,分析公众参与程度和地方政府庇护企业程度对契约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可以有效降低罚款额度,削减政企矛盾;当公众参与程度和惩罚额度一定时,通过环境问责等制度降低地方政府庇护企业的程度,能够减小监管频率,从而削减监管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96.
采用高温好氧/中温厌氧两级污泥消化(AerTAnM)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污泥,通过考察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和沼气产量,研究了进泥浓度、中温相污泥投配率、搅拌速度、高温相污泥停留时间(SRT)对AerTAnM工艺消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erTAnM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进泥总悬浮固体(TSS)为4.2%(质量分数),VSS为26.59g/L,高温相SRT为2.0d,中温相污泥投配率为8%,搅拌速度为100r/min。在该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出泥VSS去除率达45%以上,沼气产量达到1.06L/g(以VSS计),粪大肠杆菌和蛔虫卵的杀灭率达到95%以上,出泥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7.
以安徽省淮北市主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2000年9月14日TM图像和2007年4月8日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CCD数据作为数据源,主城区TM图像大小为239×338,CBERS图像大小为367×519.对两期遥感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和去噪处理,运用IHS变换法和PCA变换法对TM图像和CBERS全色波段图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8.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研究区2000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从旗、县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的生物丰度指数为22.01-37.96。植被覆盖指数为25.20~45.86,水网密度指数为22.51—30.97。土地退化指数为1.47—21.06。环境质量指数为57.98~59.84,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25.28~33.25。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判断.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属于较差级别.意昧着该区域植被疆盖度较差。严重干旱少雨.物种较少。存在着明显限制人类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
太湖流域的稻麦两熟复种大约产生于东晋南朝时期(317~589年),此后这一种植制度长期存在,并不断有所发展。考察发现,此一区域的稻麦两熟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并无突出的季节矛盾,只是有两个时期例外。这两个时期一是明末清初,一是19世纪。太湖流域历史上突出的季节矛盾不由人口、品种等社会原因引起,而由气候变化这一自然因素导致。明末清初和19世纪分别是历史上最为寒冷的时期,是气候变冷造成了这一区域稻麦两熟突出的季节矛盾  相似文献   
100.
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对驾驶人的确定,主要根据现场痕迹物证,结合对车体痕迹、人员损伤以及衣着特征,运用法医学和运动学原理,结合驾乘人员损伤部位相对应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同特征的表现,来区分驾车人与乘车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