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2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石化废水资源化中采用膜分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锦西石化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于循环水补充水、锅炉水补充水的中试试验。讨论了石油化工行业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纳滤、超滤、反渗透技术应用于污染物成份相对复杂的石化行业污水深度处理,是一种能够保证回用水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2.
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处理偶氮染料4BS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 3 0~ 40目负载型光催化剂 ,以高压汞灯为紫外光源 ,研究了偶氮染料 4BS废水在流化床光催化中试反应器中的降解 ,针对有关工艺参数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所用中试反应器对 4BS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催化剂浓度存在最佳值 ;适当增加光强及溶解氧浓度均有利于光催化降解效率的提高 ;染料 4BS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并且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与 4BS初始浓度之间具有近似负一级的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63.
间歇曝气A2/C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氧化沟工艺的运行成本,研究了连续进水间歇曝气缺氧(Anoxic)-厌氧(Anaerobic)-Carrousel氧化沟(A2/C)工艺.采用A2/C氧化沟模型运用连续进水间歇曝气模式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强外源反硝化是提高脱氮效率的关键.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回流比,能够提高间歇频率,减小各污染指标在反应系统中的积累.在曝气1 h,停止曝气3 h,回流污泥比200%的模式下(模式Ⅱ),出水CODcr,NH4 -N和TN分别为40~50 mg·L-1、3.0~5.7 mg·L-1和10.2~12.5 mg·L-1.3个模式在1个周期内平均曝气量分别为连续曝气过程的66%、50%、44%.模式Ⅱ中在线监测仪表数据分析显示,曝气过程中出现NH4 -N氧化的终点--在pH曲线上表现为出现"氨谷",若利用在线监测仪表在曝气阶段采用自动控制,则可避免过量曝气.采用实际城市污水,应用中试试验模型,能够为实际生产提供重要技术参数,为原有氧化沟工艺技术改造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4.
高浓度焦化废水处理的中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市煤气公司产生的焦化废水中COD、NH3-N等污染物浓度过高,外排水难以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为此,废水在排放前必须进行生化处理.该公司建厂以来,使用一套常规的活性污泥装置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但是处理后废水中COD、NH3-N的浓度值仍居高不下.2001年底在澳大利亚专家和大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的协助下该公司建成了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中试装置,中试装置采用先厌氧反硝化,再好氧硝化的生物处理,并结合物理化学处理的方法,经过一年多的中试实验,结果表明,经中试处理后,COD、NH3-N等污染物浓度都能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5.
一体化活化硅藻土反应器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尔  曾祥英  陈莉  范跃华 《环境工程》2011,29(1):1-4,28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污水深度处理反应器--一体化活化硅藻土反应器,并对其性能和净水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混凝剂PAC、硫酸铝相比,活化硅藻土对污水厂尾水中的SS、NH3-N、COD、BOD5、TP、TN、UV254等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更好且其处理成本也较低;当原水流量和水质变化时,一体化活化硅藻土反应器具有一...  相似文献   
166.
采用新型Biofringe(BF)填料并结合A/O工艺设计了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采用连续进水的动态自然培养挂膜方式,并对处理干法腈纶废水做了中试启动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挂膜过程简单迅速,启动周期短,系统稳定性强,BF填料对反应器内的污泥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挂膜稳定后控制HTR为36 h,硝化液回流比为100%,进水流量为600 L/h,反应器出水水质稳定,出水NH4+-N浓度基本在5 mg/L以下,优于GB 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NH4+-N浓度小于15 mg/L),TN平均去除率可达55.86%,对腈纶废水具有较强的脱氮能力。膜的截留作用对CODCr的去除有一定的效果,对NH4+-N没有去除效果,反应器内存在同步硝化和反硝化(SND)反应。  相似文献   
167.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0):115-117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生化/高效澄清组合工艺对某印染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厂的废水进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1089.3mg/L、色度为348倍左右时,混凝初沉池投加硫酸亚铁对CODcr的去除率可以达到35%左右,有效地降低了生化系统的进水负荷;初沉出水经水解酸化池后B/C提高了0.1左右,色度降至128倍左右,好氧生化池对CODcr去除率达到75%以上,二沉池出水色度在74倍左右;澄清池中复配投加脱色剂和絮凝剂,可使系统的出水CODcr小于100mg/L,色度小于40倍。废水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中的一级标准。经核算,该工艺的直接运行成本为0.89元/m3(不含污泥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8.
空气提升式反应器处理制革污泥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浩  周立祥  李超 《环境科学》2007,28(9):2046-2051
设计了1个280 L空气提升式生物沥浸反应器,利用特异嗜酸性硫杆菌为主的微生物复合菌群对制革污泥进行了较长期的(连续运行43批次)生物沥浸脱铬试验.研究了1.0~3.0 m3/h不同通气量对生物沥浸法脱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污泥均能快速充分混匀,通气量不足1.5 m3/h时经过至少90 h才可获得80%以上的Cr溶出率.综合多因素考虑,本试验规模下通气量为2.0 m3/h较为合适,72 h Cr溶出率可达92.5%.研究还发现,在通气量为2.0 m3/h或以上时,体系溶氧值随pH值的下降而明显上升,最终DO可达到5 mg/L以上.因此,在工程化运行中可在每个沥浸周期的后期调低ALR反应器的供气量,控制DO值在2.0 mg/L左右满足LX5和TS6菌的生长需求即可,以此控制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69.
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多种抗生素生产混合废水进行中试规模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膜生物反应器的CODCr进水容积负荷6~9kg/(m3.d)时,系统的CODCr去除率达到90%以上,NH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85%和60%。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0.
MBR处理微污染河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絮凝沉淀+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noxic/Membrane Bioreactor,A/MBR)工艺对劣Ⅴ类微污染河水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了该工艺对低碳高氮磷河水处理效果的保证措施. 结果表明:系统处理规模为10 m3/d,在曝气量为8 m3/h,平流沉淀池、缺氧池和膜池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5 min,0.8 h和2.5 h,污泥ρ(MLSS)为6.0~6.5 g/L的运行条件下,向缺氧池投加约为理论量2倍的甲醇,在平流沉淀池与膜池分别投加10和5 mg/L的聚合氯化铝(PAC),出水ρ(CODCr),ρ(BOD5),ρ(NH3-N)和ρ(TP)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ρ(TN)<1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