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求一些特殊形式的不定积分,需要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电子受体及中间产物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厌氧氨氧化混合培养物对不同基质(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转化特性,确定了氨和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化比例(物质的量)分别为1.085、0.897.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的比率为14.97%.在培养液中加入厌氧氨氧化的中间产物羟胺可以加速反应的进行.图3表2参9  相似文献   
43.
采用可利用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MTBE)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1株β-Proteobacteria菌进行MTBE在密闭系统中的降解试验,确定了该菌降解MTBE的最适条件为:培养液初始pH值7.2,初始细胞浓度107 cells/mL,初始MTBE浓度为25mg/L.考察了密封培养系统内培养液溶解氧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系统密闭前充入氧气可提高菌体对MTBE的降解速率.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到MTBE降解主要中间代谢产物是叔丁基醇、异丙醇、丙酮.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下定量分析,得到降解过程中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曲线,据此推断MTBE的降解途径属于"丙酮途径".  相似文献   
44.
为评价微藻降解海水中对二甲苯(PX)的生物安全性,测定了PX降解生成的3种中间产物(对甲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醇和对甲酚)对2种海洋双壳类(菲律宾蛤仔、文蛤)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计算相应的安全浓度.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专家组(GESAMP)提出的化学品危害评估程序判断,对甲基苯甲醇(96h LC50=305.67和560.34mg/L)和对甲基苯甲酸(96h LC50>340mg/L)对2种双壳类的急性毒性等级均为“实际无毒”;对甲酚对菲律宾蛤仔、文蛤分别具有“低毒”和“无毒”(96h LC50=77.95和1271.74mg/L).对甲酚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高于文蛤,可能与其在蛤仔体内易于蓄积有关.总体上看,与母体化合物PX(96h LC50>162mg/L)相比,这些中间产物对双壳类的毒性较低,而毒性稍高的对甲酚仅在PX生物降解开始后的短时间内(2~4d)存在,因此,利用微藻降解PX对海洋双壳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甲基苯甲醇、对甲酚对双壳类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0.42和12.10mg/L;但是,对甲基苯甲酸的安全浓度无需给出,因为海水中该化学品的浓度等于其溶解度时,96h内未见双壳类死亡.为全面评价基于微藻的PX污染海域修复技术的生物安全性,今后应加强中间产物对海洋鱼类、甲壳类的毒性研究.  相似文献   
45.
对二甲苯作为一种重要的苯系物化工原料,生产使用量非常大.进入人体的对二甲苯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生成对甲基苄醇和对甲基苯甲酸.目前,关于对二甲苯及其代谢物的肝脏毒性数据仍不够充分.本研究以人肝癌细胞(HepG2)作为实验模型,在细胞层面评价了对二甲苯及其代谢产物(对甲基苄醇和对甲基苯甲酸)的毒性效应,着重探讨了化合物对细胞活力、细胞膜完整性、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二甲苯及其代谢产物对HepG2细胞的急性毒性大小顺序为:对甲基苄醇对甲基苯甲酸对二甲苯.显然,对二甲苯在机体内发生代谢转化后具有毒性增加的趋势.另外,对二甲苯及其代谢产物暴露能够引起细胞膜破损,导致细胞坏死,并诱导一定程度的细胞凋亡现象.该研究发现为对二甲苯作为常见溶剂的生产使用提供了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6.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是一组成分复杂的氯代正构烷烃,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然而有关其毒性机理的信息十分有限,限制了对其健康风险的评估。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剂量的SCCPs暴露(0、1.0、10.0和100.0μg·L-1;C13-CPs;55.0%Cl)对人体肝癌细胞Hep G2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鉴别各组代谢产物谱差异,发现3个SCCPs暴露剂量组均能够与对照组完全分开,表明SCCPs短期暴露能够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显著改变。SCCPs的低剂量暴露可明显刺激Hep G2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与对照组相比,SCCPs低剂量暴露组(1.0μg·L-1)培养基中谷氨酰胺、色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显著(P0.05)降低。而高剂量SCCPs(100.0μg·L-1)暴露抑制了细胞对氨基酸和葡萄糖吸收,但促进了乳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的生成。氨基酸吸收的抑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同时,SCCPs的暴露使饱和脂肪酸代谢紊乱,使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上调。为确定SCCPs的毒性作用方式,有必要从转录组和蛋白组层面进一步研究其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47.
对近年来加工原料劣质化后轻质油中间原料储罐腐蚀问题突出和腐蚀导致的安全事故多发的现状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中国石化轻质油中间原料储罐的调研情况和发现的主要问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轻质油中间原料储罐的防腐对策.  相似文献   
48.
溶藻细菌L7代谢物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等体积不同密度的溶藻细菌L7菌液中提取胞内、胞外代谢物,分别加入等体积等密度的水华鱼腥藻中连续培养7d,研究L7代谢物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2.78×105~2.78×10 7cfu/mL的L7胞内代谢物能显著促进藻生长和异形胞分化,到培养结束藻密度为对照组的1.7~1.98倍;异形胞数最大可为对照组的2.31倍。2.78×10 8、2.78×10 9cfu/mL的L7胞内代谢物能抑制藻生长,藻密度最低为对照组的58%;能极显著抑制异形胞分化,可不形成异形胞。2.78×10 5~2.78×109 cfu/mL的L7胞外代谢物能极显著抑制藻生长和异形胞分化,藻密度最低为对照组的0.63%,不形成异形胞;藻丝的藻细胞间隔变模糊,藻细胞变大变形,并有大量的单个球形藻体散落。L7主要通过分泌胞外代谢物溶藻,菌胞内代谢物对藻生长有"低促高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高燕  沈佟栋  陈尧  周慧华  童少平 《环境科学》2014,35(8):2980-2984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O3、O3/H2O2、Ti(Ⅳ)/O3和Ti(Ⅳ)/O3/H2O2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效能.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2.8条件下,Ti(Ⅳ)/O3/H2O2体系对DMP的降解效率,矿化程度和臭氧的利用率都明显优于其他3种氧化体系.相同条件下O3、O3/H2O2、Ti(Ⅳ)/O3和Ti(Ⅳ)/O3/H2O2降解DMP的一级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3.96×10-4s-1、9.54×10-4s-1、1.07×10-3s-1和6.41×10-3s-1.与单独臭氧化相比,Ti(Ⅳ)/O3/H2O2体系臭氧的利用率约可提升6.51%.优化实验表明,本实验条件下Ti(Ⅳ)的最佳浓度为1.4 mg·L-1,H2O2最佳投加量为10 mg·L-1.结合气质联用(GC/MS)与离子色谱(IC)的分析结果,对Ti(Ⅳ)/O3/H2O2降解DMP的可能反应途径进行了初步的解析.  相似文献   
50.
刘洋 《劳动保护》2004,(12):38-38
11月11~12日,全国煤矿安全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做了工作报告(报告内容详见中间插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