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0):120-125
"要素学校联盟"是创建于1984年的学校联合体,是美国当代进步主义取向教育改革的代表。它提出了十项教育原则和十四项实践基准,并在这一架构下实施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精心设置学校课程和编制教学单元;重视"要素问题"的开发和设计;倡导课程的多样化形态;推行跨学科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与学活动;确立教学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和层次;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表现本位的教学评价。"要素学校联盟"具有不同于20世纪上半期进步主义的特点,我们在学习借鉴时也应当注意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82.
邹晶 《世界环境》2010,(1):10-11
<正>消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实现形式。随着科技、文化和贸易等的突飞猛进,人们消费的"档次"和规模都与日俱增。特别是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世界范围的消费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无论对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83.
在城市环境目益恶化的今天,景观生态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文从环境和生态的观点出发分析现代景观设计,并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探讨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和生态主义之议题,提出景观设计创作之初应先进行环境评估,立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主义的景观设计才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84.
策划人语:把环境问题等同为技术问题或政策问题,这往往会掩盖环境问题的政治性的维度。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中立化的环保话语。著名哲学家齐泽克曾经说过,当前的各种生态政治话语总是依附于政治话语.这些话语有保守主义的(倡导回归平衡的田园共同体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国家主义的(只有强有力的国家管理可以将我们从即将发生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相似文献   
85.
目前在植被恢复中的生态学理论应用存在一些误区,包括: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孤立的生态系统观,理想的顶极替代主义,保守的乡土主义,简单的适地适树原则等.这些误区可能导致恢复的效果不佳,既浪费资源又损失植被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6.
黄亚军 《绿叶》2014,(4):57-62
正在发展主义理念下破坏生态的生产方式凸显其缺陷与危害后,寻求发展的目标是在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从前是回不去的。"绿寨"是一个处于"后发展"情境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区域。在实践中通过生态农业改善生计,保育村庄的生态环境;通过推动城乡互助的模式,保持生态的同时获得村寨与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在参与式发展中逐渐找回失落的传统文化、良好的生态,期待最终达成"生计——文化——生态"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7.
卢风 《绿叶》2014,(2):4-10
现代性之最“深刻”的错误就是物理主义自然观和独断理性主义认识论。在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支持之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被认为是最符合人性的生产一生活方式。摈弃了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我们就能明白.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永远握有惩罚人类之背道妄行的无上权力。大自然不允许几十亿人采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一生活方式。走向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88.
汪树东 《绿叶》2014,(2):18-25
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倒逼着人类把人际伦理扩展成所有生命之间乃至生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伦理。而生态伦理的存在论基石就是万物一体的存在事实。因此,要超越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把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领悟为最根本的伦理取向,否则,现代人无法走出文明困境,也不可能拥有未来。  相似文献   
89.
华红琴  翁定军 《绿叶》2010,(8):78-85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打破了地球的碳平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留下了碳足迹。为此.我们需要提倡一种新节俭主义,从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到消费生活方式各个方面都做出深刻变革.倡导一种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不是刻意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节俭观加以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少食肉、多步行以及DIY等多种方式,低碳生活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益处,同时,这些益处又能构成我们低碳生活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90.
晋海 《绿叶》2010,(9):50-54
环境正义问题的出现,除了城乡有别的表面原因外,还有更深层的制度根源:农民与城市居民存在权利“落差”,几乎所有的农村环境问题都与农民权利的“虚置”、“空壳化“有关。只有真正确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农村环保事业才会有根基,才能解决我国的城乡环境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