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利用地衣移植法把中国树花移植到乌鲁木齐市7个监测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直读仪检测中国树花体内8种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不同监测点的中国树花体内重金属含量明显增长.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红雁池(23.79)>钢铁厂(11.87)>开发区(8.07)>儿童公园(6.95)>人民公园(5.93...  相似文献   
102.
基于2016~2020年冬季乌鲁木齐2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2个空气监测站逐日环境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乌鲁木齐近5年冬季浓雾和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米东区(167 d)冬季浓雾日多于天山区(154 d),两地均是1月最多,11月最少;冬季米东区空气质量劣于天山区,表现在米东区重污染天和优良天分别占...  相似文献   
103.
徐锋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2):81-84,111
利用乌鲁木齐市PM2.5//PM10自动监测数据,分析PM2.5与PM10的浓度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标准限值,乌鲁木齐市冬季PM2.5污染重于PM10。PM2.5浓度为0.164mg/m3,超过二级年标准限值的3.7倍,超标率为73.9%。PM2.5浓度日变化曲线昼高夜低,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3:00~14:00(北京时间)。PM10中PM2.5所占比例较高,PM2.5/PM10为0.79,相关分析和检验显示PM2.5与PM10的线性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92。  相似文献   
104.
乌鲁木齐市2008-2012年7个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小时浓度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 技术,分析了其NO2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空间分布等污染特征。结果表明,NO2年均值为0.065~0.068 mg/m3,基本保持稳定;NO2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污染较重,春节、秋季次之,夏季空气质量相对较好;NO2呈现“单峰型”的日变化特征,夜间NO2明显高于白天;不同季节 NO2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与交通、供暖、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密切相关;NO2分布与风速相关关系明显,而与气温、湿度的关系为非线性。  相似文献   
105.
乌鲁木齐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乌鲁木齐地区不同功能区采集28个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对其来源进行分析,采用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 P)对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显示,土壤中∑16 PAHs含量为331~15 799μg/kg,其平均值为(5 018±4 896)μg/kg(n=28),以3环、4环为主。∑16PAHs的浓度呈现出交通区工业区公园区农业区居民商业区的变化趋势;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表明,乌鲁木齐表层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及贡献分别为煤的燃烧(51.19%),汽油车燃烧(19.02%),柴油车燃烧(18.35%),机动车石油的泄漏(11.42%);53%的采样点TEQBa P值超过荷兰土壤标准目标参考值,主要集中在交通区和工业区。  相似文献   
106.
乌鲁木齐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2011—2013年乌鲁木齐市主要地下和地表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致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致癌物和非致癌物所致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均低于USEPA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致癌物产生的健康危害年风险数量级10-9~10-5,高出非致癌物101~107数量级,各饮用水源地的个人健康危害年总风险以致癌物风险为主,致癌物中的重金属六价铬和砷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高达99.6%,应优先控制,地表水源地中挥发性有机致癌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视,非致癌物中要特别重视氟化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7.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前期与后期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TSP、PM_(10)、PM_5、PM_(2.5))中Hg、As、Zn、Pb、Ni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并对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Hg质量浓度为0.3~5.7 ng/m3;As质量浓度为15.3~122.5 ng/m~3;Zn质量浓度为298.0~1 686.5 ng/m~3;Pb质量浓度为0.5~88.8 ng/m~3;Ni质量浓度为10.4~25.5 ng/m~3。Igeo计算得出采暖期后期的TSP、PM_(10)、PM_5、PM_(2.5)中各重金属Igeo值均高于采暖期前期,其中Hg元素为严重污染;富集因子分析得出Hg、Zn元素的EFi值大于10,说明这些元素是人为源贡献。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不同时期、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各种重金属污染状况,为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进行连续4年(2004-2007年)冰川融水径流观测取样,应用数理统计、不同参数和模型比较等方法,对径流中总可溶性固体(TDS)和悬浮颗粒物(SPM)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冰川区径流中TDS和SPM与其它区域相比浓度较低,且随时间变化明显.TDS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变...  相似文献   
109.
乌鲁木齐市2种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0年乌鲁木齐市近地面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的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CO2和CH4浓度的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CO2小时浓度在(349.1~605.0)×10-6之间;采暖期浓度高,平均浓度为438.1 ×10-6,非采暖期浓度低,平均浓度为375.0×10-6.CH4浓度日变化明显,昼间低、夜间...  相似文献   
110.
以2004~2010年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其评价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城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明显时空分布规律,SO2浓度表现为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采暖期SO2浓度值为国家二级标准平均浓度的3.45倍。城区南部污染重于北部和中部。鸟鲁木齐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燃煤、地形和气象等因素。为防治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继续恶化,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