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510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陈飞飞  王光辉  李伟  杨锋 《化工环保》2012,32(3):277-28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并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将两者作为催化剂用于醇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其前体,最佳煅烧温度为500℃;在催化剂与PET质量比为1.0%、醇解反应时间为50 min时,产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的产率可达到81%。镁铝水滑石煅烧后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醇解PET催化剂,可以替代目前常用的均相催化剂。  相似文献   
792.
为了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和β-萘黄酮(β-NF)对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和鳃CYP1A依赖性7-甲氧基-3-异酚噁唑酮-脱甲基酶(MROD)活性的影响,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TCDD(0、0.05、0.1、0.2、0.4μg·L-1)和β-NF(0、25、50、100、200μg·L-1)对斑马鱼进行水浴暴露,48h后取样测定肝脏和腮MROD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CDD暴露组和β-NF暴露组斑马鱼肝脏和鳃MROD活性均显著增强(p<0.01),且MROD活性的增加与TCDD或β-NF暴露浓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初步推断斑马鱼肝脏和鳃CYP1A依赖性MROD酶活性可能能够作为TCDD或β-NF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93.
异养硝化微生物菌剂及其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个相同的反应器(No.1、No.2、No.3)中,向活性污泥中投加异养硝化微生物菌剂,以批次试验和SBR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异养硝化微牛物菌剂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菌剂可以大幅度提高活性污泥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率.批次运行试验中,反应器No.1运行3 d,氨氮去除率大于98.11%,COD去除率大于99%.该投加菌剂的活性污泥每克干污泥的脱氮能力为15.77 mg d-1.以SBR方式运行16 d的试验中,可能是由于功能菌株的流失导致3个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有逐步降低的趋势.采用该异养硝化脱氮微生物菌剂培育出的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对模拟废水进行了脱氮试验.在较低运行温度(11~13℃)下以SBR方式运行10 d,反应器处理效果稳定,氨氮去除率70.75%~76.42%,COD去除率在90%以上.该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每克干颗粒的脱氮能力为372.00 mg d-1.以上试验都没有发现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积累.图5表1参19  相似文献   
794.
天然沸石生物再生途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模拟沸石床系统中,对比探讨了曝气、异养菌和硝化细菌3个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对沸石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曝气作用、异养菌代谢和硝化作用分别可将沸石的再生效率提高0.5%~1.0%、20.9%~31.1%和120%~180%,3个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硝化细菌>异养菌>曝气吹脱.当异养菌与硝化细菌共存时具有协同再生作用,不仅可提高系统的再生效率(接近100%),而且还可提高沸石的再生率(约10%).离子交换、曝气和异养菌单独或共同作用下沸石的再生过程可用y =1-e-kx方程模拟;存在硝化细菌作用时沸石的再生过程前、后段分别用线性方程y =kx和Monod方程拟合(R2>0.99).结合沸石再生前后表观形态变化的观测,探讨了沸石的再生机理.  相似文献   
795.
微生物与污染物接触是生物降解的第一步,为进一步了解降解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对降解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条件下鞘氨醇单胞菌GY2B(Sphingomonas sp.GY2B)降解菲的研究,并结合Propidium Iodide(PI)染料和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底物及污染物浓度对GY2B菌体细胞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菲的降解,PI染色的GY2B菌株细胞增多,说明细菌膜结构受到一定的破坏,通透性不断增强.污染物浓度越高,降解菌的膜完整性的破坏越为严重.60 h时,300 mg·L-1浓度条件下,染色细胞/未被染色细胞的比值可达12.44,而在100 mg·L-1和1.2 mg·L-1浓度条件下,比值分别为1.95和1.11.同时降解过程中细菌细胞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死亡、受损和完整细胞的区分以及Zeta电位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细菌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与染料结合分析降解过程中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从单细胞水平上了解细菌降解污染物过程中其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有助于更好地研究GY2B对菲的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796.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壤和地下水中不断排放的持久性污染物,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策略来解决.卟啉类物质由于具有特殊的氧化还原性质和光敏性,已经被广泛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本文总结了金属卟啉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其在类芬顿和光催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讨论了高价铁氧卟啉物种,单重态氧和超氧自由基的产生机理.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97.
探究了小分子有机醇对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 PDS)氧化降解二苯甲酮-3(Benzophenone-3, BP-3)的强化作用及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4种有机醇(甲醇、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有效促进过硫酸盐氧化降解BP-3,BP-3的降解速率随醇类分子碳链长度和羟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增强效果依次为丙三醇>乙二醇>丙醇>甲醇.在低添加量时(21.9~350 μmol·L-1),有机醇的添加增加了BP-3降解速率,但随着醇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例如丙三醇添加量从21.9 μmol·L-1增加到87.6 μmol·L-1,BP-3降解动力学常数从2.91×10-4 s-1提高到3.58×10-4 s-1,增加了0.23倍;但加入过多的醇却抑制了BP-3的降解,例如丙三醇添加量从87.6 μmol·L-1进一步增加到350 μmol·L-1,BP-3降解速率降低29.0%(2.54×10-4 s-1).反应温度也能有效促进醇的强化作用,温度从40 ℃升至60 ℃,添加丙三醇87.6 μmol·L-1,BP-3的降解速率常数从6.84×10-6 s-1提高至6.69×10-4 s-1,提高了96.8倍.小分子有机醇主要是通过与·OH反应产生醇自由基,进一步激活过硫酸盐产生SO4·-,显著增加了SO4·-的产率,从而加速过硫酸盐降解BP-3的效率.  相似文献   
798.
膜生物反应器异养硝化菌的分离及硝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具有80%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的MBR系统中存在的异养硝化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对其硝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将传统微生物学方法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新型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筛选方法,分离出的3株细菌可以充分利用有机碳进行有氧呼吸,具有异养生物的性质,且具有产生NOx-的硝化性能.经21d好氧培养后,系统中B1、B2、B33株细菌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2.58%,71.72%,和77.74%;总氮去除率分别为35.6%,61.2%及68.7%.  相似文献   
799.
采用溴甲酚紫-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法测定洗涤剂工业的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实验表明:适合的溶液pH为8,测定波长λmax为588nm,在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溴离子质量浓度为15.0mg/mL的条件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浓度在0—5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摩尔吸光系数为3.48×104L/(mol·cm),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试样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6%-102%。该法可用于测定工业废水、河流等环境水样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  相似文献   
800.
烷基糖苷对赤潮生物的抑制与灭杀作用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0201-01(Prorocentrum dentatum 0201-01)和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为材料,研究了烷基糖苷对不同起始密度藻细胞的抑制和灭杀作用。结果表明:烷基糖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这两种赤潮生物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大烷基糖苷的用量,可以使藻细胞丧失运动性,细胞破裂乃至溶解消失。可见,烷基糖苷作为除藻剂在赤潮治理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