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TEX, including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three xylene isomers, were added into soil samples to investigate the anaerobic degradation potential by the augmented BTEX-adapted consortia under niwate reducing conditiom. All the BTEX substrates could be anaerobically biodegraded to non-detectable levels within 70 d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were below 100 mg/kg in soil. Toluene was degraded faster than any other BTEX compounds, and the high-to-low order ofdegradation rates were toluene>ethylbenzene>m. xylene>o-xylene>benzene>P. xylene. Nitrite was accumulated with nitrate reduction. but the accumulation of nitrite had no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degradation of BTEX throughout the whole incubation. Indigenous bacteria in tIle soil could enhance the BTEX biodegradation ability of the enriched mixed bacteria. When the six BTEX compounds were simultaneously present in soil, there was no appare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ir degradation with lower initial concentrations. Alternatively, benzene, o-xylene, and P-xylene degradation were inhibited with higher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300 mg/kg. Higher BTEX biodegradation rates were observed in soil samples with the addition of sodium acetate compared to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BTEX substrate. and the hypothesis of primary-substrate stimulation or cometabolic enhancement of BTEX biodegradation seems likely.  相似文献   
32.
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受试生物,研究了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BTEX)的水生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对大型溞和霍普水丝蚓毒性影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毒性作用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水体中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污染对大型溞的24h EC50分别是172.1、50.1和63.6 mg·L-1,48h EC50分别是136.9、42.9和50.3 mg·L-1;对霍普水丝蚓的24hLC50分别是194.8、71.9和88.0 mg·L-1;48h LC50分别是185.2、46.8和75.6 mg·L-1;96h LC50分别是170.4、38.8和71.9 mg·L-1.根据3种污染物对2种受试生物的毒性试验结果,预测水体中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3.7、3.9和5.0 mg·L-1,最大允许浓度MPC分别为1.4、0.4和0.5 mg·L-1.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一起由竹夹板着火引起的空罐爆炸事故,事故原因是竹夹板被点燃后,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从而引发了爆炸事故,提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34.
目前土壤污染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视。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研究了含水率、处理量、辐照时间和微波功率对二甲苯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且对不同敏化剂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和含水率对二甲苯的去除率均有显著影响。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微波修复二甲苯污染土壤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530W,辐照时间3.4min,含水率32%,去除率可达到79.75%,实验验证结果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为1.89%。活性炭在反应过程中主要起吸附作用,粉煤灰的添加对二甲苯的去除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8.42%。  相似文献   
35.
采用频率为20kHz的超声波处理二甲苯、丙稀腈、苯酚溶液。实验结果表明,在二甲苯初始质量浓度为27.6mg/L、H2O2质量浓度为1.68g/L、溶液温度为25℃、声强为141.32W/cm^2、辐射全程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二甲苯降解率可达99.20%;在丙烯腈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通氧量为15mL/rain、溶液温度为28℃、声强为141.32W/cm^2、辐射全程时间为30rain的条件下,丙烯腈降解率可达98.20%;在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H202质量浓度为1.50g/L、FeSO4质量浓度为0.22g/L、溶液温度为28℃、声强为48.92W/cm^2、辐射全程时间为40rain的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99.81%。  相似文献   
36.
以水作为共沸剂,采用间歇萃取精馏法从工业废溶剂油中回收二甲苯和醋酸丁酯,对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了萃取精馏。考察了油水比、分离温度、时间等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回流比为5,V(油):V(水)=1.5:1),二甲苯和醋酸丁酯在馏出液中的质量分数均达到99%以上,二甲苯的回收率为84.14%以上,醋酸丁酯的回收率为99.43%。  相似文献   
37.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修正液中的苯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酸乙酯稀释修正液样品,经高速离心分离,将上层清液用GC/MS测定苯系物。优化了实验条件,方法回收率80.1%-96.0%,相对标准偏差1.6%-6.6%,检出限小于0.5mg/kg,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便携式GC法测定石油污染地地下水中苯、乙苯和二甲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油污染地地下水中苯、乙苯和二甲苯,通过试验选择出测定的最佳色谱条件和适宜内标物,并对样品平衡时间、NaCl用量、取样后 VOA瓶中液-气体积比等条件进行优化。试验表明,该方法在0 mg/L~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8;方法检出限为0.05 mg/L ~0.15 mg/L。用该方法和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实际水样,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9.
几种观叶植物对室内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寻求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措施和技术,我们用吊兰、虎尾兰、君子兰和橡皮树做为试材,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室内观叶植物都能吸收室内有毒有害气体,但作用效果差异明显.虎尾兰效果最佳,7 d内室内甲醛总量的减少率比对照多64.6%,二甲苯总量的减少率比对照多61.4%,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总量的减少率比对照多64.8%;而橡皮树的作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0.
研究采用常规间歇精馏和非均相共沸间歇精馏技术从工业废溶剂油中回收二甲苯和醋酸丁酯,对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了工艺实验研究,考察了分离温度、时间、回流比等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常规间歇精馏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二甲苯和醋酸丁酯在馏出液中的含量均达到95%以上,收率分别达到62%和99.4%;在水和废溶剂油为1∶1、回流比为5时,采用非均相共沸间歇精馏二甲苯和醋酸丁酯在馏出液中的收率分别达到75%和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