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根据柳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第六个全国“安全生产月”的活动安排,柳南区安监局组织了一次企业安全生产经验交流、帮扶活动。  相似文献   
82.
互花米草沼泽湿地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及垂向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探究影响河口沼泽湿地甲烷排放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采用PCR-RFLP技术及测序分析对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沼泽湿地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及垂向分布进行了研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沼泽湿地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划分为3大类群: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robiales)和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在不同的土壤深度,产甲烷古菌的群落结构呈现出空间变异的特征.0~10 cm土层占优势的产甲烷古菌菌属为Methanoregula和Methanobacterium,分别约占46%和43%;10~20 cm土层主要菌属为Methanoregula、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lobus,分别约占66%、13%和12%,Methanoregula为优势菌属;20~30 cm土层主要菌属为Methanoregula、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genium,分别约占65%、11%和12%,Methanoregula为优势菌属.Shannon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计算结果表明,10~20 cm土层(H'=2.69,D=0.073)和20~30 cm土层(H'=2.47,D=0.093)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0~10 cm土层(H'=1.60,D=0.292).  相似文献   
83.
长江口盐沼带湿地生态演替过程中甲烷排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烷(CH4)作为河口湿地碳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是大气中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其排放清单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技术,针对长江口盐沼带湿地CH4的排放通量展开了为期2年、每月1次的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盐沼带湿地持续表现为大气CH4的净排放源,其中,2011年在海三棱藨草覆盖情况下,全年CH4平均排放通量达到了1.00 mg·m-2·h-1,2012年互花米草大规模入侵后,海三棱藨草生物量显著减小,全年CH4排放通量减小为0.55 mg·m-2·h-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光合有效辐射及含水率等均不是影响长江口盐沼带湿地CH4排放的重要环境因子.在2011年,海三棱藨草生物量(p=0.001,r=0.928)、气温(p0.01,r=0.432)均与CH4排放通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全年CH4最大排放通量出现在生物量最大的夏季8月份;2012年随着互花米草的入侵,CH4排放通量在5月份达到了最大值,自5月份之后逐渐减小,互花米草的入侵使长江口中潮滩盐沼带湿地CH4排放通量整体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
高文华  杜永芬  王丹丹  高抒 《环境科学》2012,33(9):3097-3103
潮间带是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带.为探明福建罗源湾潮间带的环境质量,于2009年在该区开展了野外调查,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该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o、Cr、Cu、Ni、Pb、V、Zn)浓度,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价了该区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整个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主要是粉砂和黏土质粉砂,重金属元素(Co、Cr、Cu、Ni、Pb、V、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48、77.82、23.24、40.67、36.25、134.75、111.21 mg.kg-1;互花米草盐沼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光滩区;与其它地区相比,本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福建海岸带土壤背景值,但低于珠江口地区.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工业排污和生活污水是本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矿床开采以及有机质降解产生的内源释放也是该区重金属元素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研究区具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Ni和Co是主要环境污染因子,Pb的污染程度较低;互花米草盐沼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于光滩区,不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Ni>Co>Cu>Pb>Cr>V>Zn.  相似文献   
85.
以2012年3月-2014年2月香港葵涌港口大气ρ(O3)、ρ(NO2)和ρ(NOx)的小时均值为研究对象,运用多重分形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对香港港口近地面ρ(O3)与ρ(NO2)和ρ(NOx)相互作用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港港口O3 vs NO2[ρ(O3)vs ρ(NO2),下同]的h(2)(广义Hurst指数)为0.80,O3 vs NOx[ρ(O3)vs ρ(NOx),下同]的h(2)为0.79,二者的h(2)均大于0.5,表明ρ(O3)与ρ(NO2)、ρ(NOx)间均存在显著的长程交叉相关性.港口ρ(O3)与ρ(NO2)、ρ(NOx)相互关系的多重分形特性在日际和季节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夜晚的O3 vs NO2的Δα(分形强度指数)为0.92,O3 vs NOx的Δα为0.81,而白天二者的Δα分别为0.59和0.43,说明夜晚的多重分形特征明显强于白天;Δα为春季>夏季>秋冬,表明多重分形程度在春季最强,夏季次之,秋冬季最弱,可能与港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研究显示,在构建港口ρ(O3)的预测模型时,需要考虑不同的时间尺度、不同气象条件下ρ(O3)与ρ(NO2)、ρ(NOx)相关性的多重分形特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6.
为提高企业安全培训效果,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技能,构建了企业安全培训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安全目标、安全培训师资、安全培训资源、安全培训方案、安全培训实施效益和安全培训质量保障6个准则层、21个指标;引入悲观度指数,基于一致性定义及优化模型,提出了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逼近方法,并利用满足决策者不同风险偏好的权重计算公式,确定了某企业安全培训评估指标体系的区间数指标权重。结果表明:企业安全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准则层中指标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培训实施效益、安全培训方案、安全培训师资、安全培训质量保障、安全培训目标、安全培训资源。该研究可为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肠道微生物群落在与其宿主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宿主-肠道微生物互作基因,这些互作基因具有一定的宿主肠道微生物特异性,利用其设计分子标记能有效识别粪便污染源.本研究首次利用竞争性杂交的方法富集猪粪便特异性基因,从中筛选出具有猪粪便特异性的基因片段,以此设计引物并建立相应的PCR检测方法,并对采集样进行应用调查.竞争性杂交富集的猪粪便特异性基因文库以拟杆菌群(Bacteroidetes)(43.2%)和梭状杆菌群(Clostridia)(19.5%)相似序列为主,其蛋白功能主要分为3大类:与信息贮存与加工有关(7.6%),与细胞加工及信息传导有关(12.8%)以及与代谢有关(22.0%).进一步针对功能蛋白序列筛选宿主粪便特异性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序列3-53-2对应引物可作为猪粪便污染的特异性分子标记,针对其建立的常规PCR方法对粪便DNA的检出限可低至0.01 ng·μL-1,且对实际样品具有较高的应用灵敏性(97%)和特异性.进一步对可能受污染水样进行猪粪便污染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阳性检出率高达75%~100%,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研究微生物示踪技术在非点源污染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8.
秦娟  上官周平 《生态环境》2011,20(3):429-434
采用盆栽试验对白榆(Ulmus pumila)单作(BB)、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单作(CC)及白榆/刺槐(U.pumila-R.pseudocacia.)互作(BC)(3种互作方式:根系不分隔(N)、根系用尼龙网(L)分隔和根系用塑料膜(P)分隔)及两种施肥方式(施肥处理(F)和不施肥处理(N))下土壤pH值、土壤养分及植株N、P养分吸收总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pH值从5—9月呈增加趋势,互作中根系不分隔处理和根系用尼龙网分隔处理降低土壤的pH值效果较明显;各处理w(土壤有机质)在7月份较高,其中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在3种互作方式中,w(土壤有机质)大小顺序为:根系不分隔〉根系用尼龙网分隔〉根系用塑料模分隔;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处理土壤销态氮含量呈降低趋势。在白榆、刺槐整个生长期内,w(NH4+-N)占绝大部分,w(NO3--N)极少,由此说明在白榆、刺槐整个生长期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NH4+-N。不同处理白榆、刺槐植株的N、P养分吸收总量从5月到9月呈现不断增加趋势,至9月达到最大。互作植物N、P养分吸收总量均高于其相应的单作,但不同互作方式对N、P养分吸收总量的变化不同。在3种互作方式中,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及植株N、P养分吸收总量的最优互作方式为根系不分隔施肥处理(BCNF)。  相似文献   
89.
苏北海滨湿地互花米草无性分株扩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洋港滩涂由海向陆建立样地:光滩(mudflat)、零星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斑块(SAP)、稳定互花米草滩下边缘(SAFI)、2003年互花米草定居处(SAF03)1、989年互花米草定居处(SAF89)、碱蓬(Suaeda salsa)滩(SS)及禾草滩(GF),各样地原位栽培9株生长无差异的互花米草分蘖幼苗(1 m×1 m样方,3次重复),分析互花米草生长指标和繁殖成功率,研究互花米草在苏北海滨湿地的扩张能力。结果表明:(1)mudflat处互花米草分蘖幼苗存活率为7.8%,极显著低于其他样地,SAP、SAFI、SAF03、SAF89、SS和GF样地互花米草存活率分别为88.9%7、7.8%、60.0%、81.1%、0和66.6%;(2)mudflat处根状茎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但互花米草种子千粒重显著低于其他样地,127 d时mudflat、SAP、SAFI、SAF03、SAF89及GF处互花米草数量比原先存活的互花米草数量分别增加了24.81、9.73、0.26、.7、5.8和3.0倍;(3)SAP、SAFI及SAF89间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铁基纳米材料在苯甲酸厌氧互营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厚壁菌门的厌氧互营苯甲酸降解菌Sporotomaculum syntrophicum与产甲烷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的共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投加铁基纳米颗粒四氧化三铁(Fe3O4NPs)和三氧化二铁(Fe2O3 NPs)对苯甲酸厌氧降解转化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0mg·L-1的Fe3O4纳米颗粒对苯甲酸降解速率及产甲烷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浓度的Fe3O4纳米颗粒对苯甲酸降解及产甲烷速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添加Fe3O4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为600、800、1 000 mg.L-1时,第15天的产甲烷量分别减少了24.29%、44.13%和61.54%.低浓度和高浓度的Fe2O3纳米颗粒对苯甲酸的降解及甲烷的产生均无影响.质量浓度为10~1000mg·L-1的Fe3O4NPs和Fe2O3NPs均不能促进SS.syntrophicum与M.hungatei共培养体系的种间电子传递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导电材料强化厌氧纯菌降解苯甲酸,以及利用导电材料强化苯甲酸废水及木质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