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7 毫秒
51.
基于微乳液对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褪色反应具有增敏作用的原理,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10-4 mol/L的罗丹明B溶液加入量0.60 mL,1 mol/L的稀磷酸加入量1.50 mL,0.1 mol/mL的溴酸钾溶液0.50 mL,反应温度20 ℃,反应时间15 min;对亚硝酸根测定的线性范围为ρ(NO2-)= 0.048~0.800 μg/mL,检出限为0.003 0 μg/mL;加入微乳液后催化反应的灵敏度增大了3倍。  相似文献   
52.
陈文山 《环境化学》2001,20(1):98-100
1NO2-的检测方法检测NO2-的经典方法是α-萘胺比色法,因其使用的试剂α-萘胺有毒,为强致癌物,故此法属于不安全、不清洁的检测方法.在常规分析中的应用逐渐减少,仅用于对照和检验新的检测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极谱法、色谱法、荧光法和催化光度法等.这些方法在检测手段、所用试剂和数理分析等方面,互为借鉴,各有所长.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催化光度法.在催化光度法中,研究都集中在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显色剂(弱还原剂),以便建立起操作简易、  相似文献   
53.
研究PM2.5中NO-3、NO-2、NH+4及其气态前体物HNO3、HNO2、NH3的浓度特征和气-粒平衡关系,对深入认识PM2.5的来源及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2012年6—7月在青岛采集的denuder和PM2.5大气样品,分析了其中气态和颗粒态氮组分的浓度.结果发现,青岛大气中HNO3、HNO2和NH3浓度分别为(0.80±0.79)μg·m-3、(0.49±0.59)μg·m-3和(4.71±4.03)μg·m-3,PM2.5中NO-3、NO-2和NH+4的浓度分别为(7.50±9.00)μg·m-3、(0.07±0.02)μg·m-3和(8.23±5.57)μg·m-3.HNO3气体浓度的昼夜变化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白天平均为1.16μg·m-3,高于夜晚的0.44μg·m-3,但其他氮组分无显著昼夜差异.观测期间,青岛大气为富氨环境,PM2.5中NH+4主要以(NH4)2SO4的形式存在,NO-3生成主要受HNO3的限制.利用ISORROPIA II热力学平衡模型探讨了青岛PM2.5中氮组分的控制因子,通过敏感性实验发现,颗粒态NO-3和NH+4分别对总HNO3(TN)和总H2SO4(TS)的变化响应敏感,而对总NH3(TA)的变化响应不敏感,这暗示了减少大气中TN和TS而不是TA对降低青岛PM2.5浓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54.
反应器分区提高生物接触氧化硝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克服普通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中因硝化菌与有机物降解菌的竞争劣势而影响硝化活性的问题,将反应器简单分隔,通过微生物生态调控,以提高硝化性能.结果表明,在BOD、TN负荷分别为1.0、0.19kg/(m3·d)的中等负荷条件下,反应器分区后硝化率提高33%.反应器两区分别形成以降解有机物和硝化为主的功能区.分区式接触氧化反应器后区段的硝化速率是单区式反应器的2.8~4.5倍,亚硝酸菌密度提高1个数量级.分区式反应器在0.26kg/(m3·d)的高TN负荷条件下运行时,由于硝化细菌活性降低导致硝化率降低,而在0.08kg/(m3·d)的低负荷条件下运行时,后区段过低的氨氮浓度限制了硝化能力的发挥,因此分区式反应器宜在中等负荷下运行.  相似文献   
55.
青岛大气中HNO3、HNO2和NH3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硝酸(HNO3)、亚硝酸(HNO2)和氨气(NH3)是大气中重要的含氮化合物,不仅影响大气的光化学氧化能力和酸碱性,还在大气氮沉降中有重要贡献.利用2012年5月4—13日在青岛采集的denuder大气样品,分析了其中HNO3、HNO2和NH3的浓度.青岛大气中HNO3、HNO2和NH3浓度分别为0.88~6.15 μg·m-3、0.07~2.02 μg·m-3和0.47~7.87 μg·m-3,平均分别为2.06 μg·m-3、0.92 μg·m-3和3.03 μg·m-3.大气中3种气体浓度的昼夜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平行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显示:denuder涂层的差异对HNO3和NH3的观测结果影响较小,但对HNO2的影响较大,且高温天气易于造成HNO2更大的观测误差.青岛大气中HNO3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关系,高温低湿天气时样品中HNO3的浓度一般较高,而高湿或降雨天气时的浓度则较低.NH3浓度与风向呈显著相关关系,主要受局地一次排放源的影响, NH4NO3和NH4NO2分解对青岛大气中NH3的贡献小于23%.青岛大气样品中NH3的浓度在阵雨时以受土壤释放的影响为主,浓度较高;而连续降雨时则以受湿清除作用的影响为主,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56.
亚硝酸(HONO)是大气中光化学氧化剂·OH的关键前体物,对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去除过程有重要的影响.HONO在大气中的去除过程与归宿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HONO去除途径的总结有待完善.因此,本文通过对外场观测、实验室模拟以及理论计算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HONO与各类污染物可发生均相、非均相化学反应,划分大气中HONO的去除途径为:1.光解去除;2.与无机物发生反应,如·OH、HO2·、H·、含氮物质、含卤素物质、含硫物质等,这些既包括直接与自由基发生的反应,也包括与无机化合物发生的反应;3.与有机物发生反应,HONO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有机物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衍生物;4.沉降去除(湿沉降、干沉降).当前有关HONO去除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理研究上,今后可以引入实验或者模型模拟进行佐证,同时对去除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此外,目前HONO非均相去除反应的研究重点在常见颗粒物催化作用下HONO的自反应上,未来可以引入更多的反应条件,模拟更真实大气环境条件下HONO的去除过程.  相似文献   
57.
为充分利用剩余污泥(WAS)中有机物,探究经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后的WAS作为反硝化碳源的可行性。采用不同浓度的FNA(0~2.11 mg/L)对WAS进行预处理,考查WAS中细胞破解、有机物溶出及WAS发酵同步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NA浓度的增加,系统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蛋白(PN)和可溶性多糖(PS)浓度分别提高98.80%、220.46%和93.63%,溶解型胞外聚合物(S-EPS)和疏松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中 PN 和 PS 浓度均有大幅增加。经 FNA=2.11 mg/L 预处理 60 h 后,VSS 和挥发分比(f)分别降低19.09%和8.84%,污泥累积粒径分布D_(10)、D_(50)和D_(90)分别下降25.61%、33.80%和38.31%,细胞由紧凑型向松散型转变。同时,FNA预处理可使WAS同步反硝化系统NO_2--N去除率提高59.13%。因此,FNA预处理能够有效破坏EPS和细胞壁,加速WAS有机物溶出,且易被反硝化过程利用,系统同步反硝化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8.
为打破传统厌氧发酵周期长,有机质利用率低等瓶颈,增强污泥的资源利用和能源回收,探讨了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电解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FNA预处理前后剩余污泥在微生物电解池(MEC)中的电流和氢气产生、溶解性有机物和挥发酸的释放和利用及功能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NA预处理能有效地促进剩余污泥在MEC系统中的水解和酸化,其溶解性糖类、蛋白和挥发酸的含量远高于未预处理组,进而促进了水解发酵菌、产电菌及反硝化菌的生长和富集,最终挥发酸利用率均在97%以上,表现为电流(1.9mA)和氢气(0.86mL/g VSS)的增强,分别是空白组的3.8倍和5.1倍.  相似文献   
59.
张旭光  陈宇  张龙 《环境工程》2019,37(1):56-60
在中温环境下以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厌氧反应器中探究了游离亚硝酸(FNA)偶联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NA偶联RL能显著提高污泥的水解,当RL的投加量由0.2 g/g提高至0.4 g/g时,溶解性COD(SCOD)的最大含量由451 mg/L提高至512 mg/L,溶解性蛋白质的含量由185 mg/L增加至210 mg/L,进一步提高RL的投加量对SCOD和溶解性蛋白质的增加影响不显著。此外,FNA偶联RL可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的积累,并且当RL的投加量由0增加至0.4 g/g时,SCFA的最大浓度由361 mg/L增加至405 mg/L。FNA偶联RL对SCFA的组分影响不显著,丙酸含量最大,占35%~42%,其次为乙酸,占20%~26%。微生物活性分析表FNA偶联RL能促进水解和酸化酶的活性,而抑制产甲烷酶F420的活性。  相似文献   
60.
使用离子色谱测脱硫脱硝副产物中的亚硫酸根、硫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4种离子,研究通过加甲醛抑制亚硫酸根的氧化,研究甲醛对4种离子,以及4种离子之间在测定时是否会相互影响。结果发现:硫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3种离子比较稳定,而SO_3~(2-)易被氧化。发现采用甲醛作为抗氧化剂可以较好地抑制SO_3~(2-)的氧化;用1 mmol/L的KOH作为淋洗液时,甲醛的质量分数可选为0.05%,若甲醛浓度过高,除影响色谱柱寿命外,SO_3~(2-)的出峰面积也会变小。甲醛的加入不影响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出峰。亚硫酸根、硫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同时测定过程中相互干扰不大,4种离子的线性关系较好。采用甲醛做抗氧化剂时,不应采用Na_2CO_3等弱碱溶液作为淋洗液。总之,通过加入适量的甲醛,离子色谱法可以准确同时测定脱硫脱硝产物的亚硫酸根、硫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4种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