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天津市路面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天津市3条典型主要交通干线雨水径流中的Cr、Cd、Fe、Cu、Hg 5种重金属进行了取样监测,重点探讨了路面径流重金属的平均质量浓度、冲洗特征、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悬浮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降雨特征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路面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严重,Fe、Cr和Cd质量浓度较高,污染贡献率大,为径流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水平高于国内外城市研究结果,反映出天津市在道路路面环境维护和管理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路面径流的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径流初期冲洗效应,在径流的初始阶段,重金属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随着降雨和径流的延续,污染物质量浓度呈波浪性锯齿状下降,至降雨结束,重金属质量浓度最终趋于稳定。径流中不同种类重金属具有同源性,且与径流中的悬浮固体具有明显的相互依存关系,重金属主要以悬浮固体吸附的形式或重金属颗粒形式存在。通过聚类分析可知,重金属污染受降雨强度和前期晴天积累影响显著,其次是降雨量和降雨历时。  相似文献   
62.
夏季气候炎热、光线强烈、路面变软、雨水多等特点使驾驶条件变得恶劣,给安全行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夏季行车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3.
北京城市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城市硬化地表的迅速增加使得降雨径流量增加,屋面和路面等下垫面上污染物的大量累积并随径流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对城市水环境造成威胁.为了解径流污染过程和给径流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04~2006年选取典型屋面和路面对径流污染过程进行了监测和分析,计算了两种径流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水平,发现两类径流的COD和TN污染较为严重;屋面径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分别超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V类)3.64和4.80倍;路面径流的COD、TN分别超标3.73和1.07倍.利用M(V)曲线,判断径流量同径流污染负荷的关系,发现屋面径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S)、COD、TN和总磷(TP)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初始冲刷现象;路面初始冲刷现象主要表现为TSS和TP,总体上初始冲刷效应不明显.汇水面性质、降雨强度、污染物累积状况等都是影响屋面和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4.
张紫阳  亓浩  张晓然  李海燕 《环境工程》2021,39(2):41-46,88
研究了不同类型透水铺装系统对径流重金属的去除效能和机制.在实验室搭建了3种典型透水铺装系统(陶瓷透水砖、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研究了其对5种常见径流重金属(Cu、Zn、Cd、Mn、Ni)的去除效能和机制,并分析了不同降雨重现期(2,3,5年)对透水铺装系统去除径流重金属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透水铺装系统对5种径流重...  相似文献   
65.
华南快速干线北行往机场的路上,车流量不大,但在平坦、开阔的路面上,经常有限速60公里的标志牌。每次经过这里,的士大佬总抱怨它的不合理,还要东张西望一番,警惕路边停的吉普车,因为测速的设备有可能就躲在里面,随时准备下手。  相似文献   
66.
粉煤灰资源化特性及路面工程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对粉煤灰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 ,揭示出粉煤灰的不同成分和形貌对其资源化特性的影响规律 ;初步完成了消除不利于粉煤灰资源化的有害成分---碳的优化实验工作 ;进行了脱炭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等方面的试验研究 ,并在路面修复工程中应用脱炭粉煤灰完成了试验路修筑工作。结果表明 ,将粉煤灰进行脱炭处理 ,应用于混凝土工程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实际道路运营和技术性能符合路面工程的要求 ,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7.
货车货厢振动环境测试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获取某车载物资随机振动环境试验条件,实测了两种货车货厢在不同路面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以该实测数据的处理和归纳为例,介绍了随机振动环境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归纳方法.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现行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先进技术,包括声屏障降噪技术、临街建筑防护技术、低噪声路面噪声控制、凹槽路面降噪技术、机动车辆噪声控制及绿化降噪措施。分析各种控制技术的效果、特点、适用范围及优劣。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各城市需在掌握本地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及其受声敏感点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道路交通噪声防治先进经验,找出适宜的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统一实施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69.
不同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组合对于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其对城市面源污染形成过程(污染物累积-冲刷-输送)的影响及污染负荷削减效果的评估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深圳市国际低碳城为例,分析了6场降雨事件下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对城市面源晴天污染物累积量、降雨径流冲刷量、不同LID设施的削减量、溢流的负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颗粒物平均累积量为(15.80±3.79)g·m~(-2),粒径250μm的颗粒物质量占比约为65.14%;6场不同强度降雨对地表颗粒物的平均冲刷率为17.15%,粒径105μm的颗粒物冲刷率为62.71%~74.94%;降雨冲刷地表径流污染物SS、TN、TP的平均污染负荷分别为2.02、0.025、0.001 3 g·m~(-2);透水路面下渗、过滤作用对污染物SS、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26%、46.29%、19.27%;生物滞留池对径流二次净化去除率分别为85.25%、20.22%、70.27%;入河径流污染物SS、TN、TP的平均污染负荷分别为0.08、0.011、0.000 3 g·m~(-2),是地表冲刷污染负荷的4.05%、43.47%、24.39%.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应用对道路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显著.通过定量化表征透水路面-生物滞留池组合应用道路的城市面源污染形成过程,以期为城市面源污染形成过程的污染负荷估算及LID工程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LID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和海绵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通过使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和路面装置,试验研究了径流污染物在透水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面层和多孔隙水泥稳定基层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30%~50%、15%~30%,而级配碎石基层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不足10%。据分析主要原因为透水混凝土面层和多孔隙水泥稳定基层为多孔介质,并含有水泥,由于水泥自身特性,污染物通过截留过滤、物理和化学吸附以及生物作用被去除。通过阐明各结构层除污的情况为透水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