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24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对吉林省3种主要覆膜作物的地膜残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地膜残留量与覆膜年限、地膜回收方式以及种植作物种类密切相关。随覆膜时间的延长地膜残留量有增加的趋势。3种模式地膜残留量由高到低为:瓜菜模式〉玉米连作模式〉花生连作模式,连续覆膜10年,3种模式的地膜残留量分别为30、28.35 kg·hm^-2和15.9kg·hm^-2。以一级污染水平作为标准(75 kg·hm^-2),覆膜量每年按75~150 kg·hm^-2、年残留率按1.2%~4.02%计,估算吉林省安全使用地膜的年限约为12~83年。  相似文献   
82.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论文、综述、简报等。设有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园林;贮藏.保鲜.加工;畜牧.兽医等栏目。读者对象是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的科研、教学人员。  相似文献   
83.
添加农作物秸秆炭对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考察秸秆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红壤修复中的作用,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由花生秸秆、大豆秸秆、稻草和油菜秸秆制备的4种生物质炭对采自江西和广西的2种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由农作物秸秆制备的生物质炭提高了红壤对Cu(Ⅱ)的吸附量,生物质炭对Cu(Ⅱ)吸附的促进作用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低pH值条件下促进作用更明显。pH值4.0和w为2%生物质炭添加水平下,油菜秸秆炭、花生秸秆炭、大豆秸秆炭和稻草炭使江西红壤对Cu(Ⅱ)的吸附量较对照分别增加97%、79%、51%和54%;花生秸秆炭和大豆秸秆炭使广西红壤对Cu(Ⅱ)的吸附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1%和44%,当生物质炭添加水平w达4%时,Cu(Ⅱ)吸附量的增幅达97%和165%。生物质炭表面带负电荷,可以同时增加红壤对Cu(Ⅱ)的静电吸附量和专性吸附量,但以增加专性吸附为主。因此,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可以有效降低Cu(Ⅱ)在酸性红壤中的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作物中15种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15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在0.003 8~0.079μg/kg之间,空白加标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9%~11.7%之间,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9.3%~115.3%之间.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85.
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对养分消纳能力和作物养分需求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进行了以地块为单元的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整体一般,81.65%的农用地处于中下水平.除了因为大兴区的土壤保肥吸收能力整体不强外,还与大兴区的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有关,特别是高肥力的耕地与设施农业用地占地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86.
用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冬小麦生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冬小麦是黄淮海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精确模拟冬小麦产量能够帮助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验资料调整了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部分参数后,用其对该地区的冬小麦生长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ALMANA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值为1.0552,可决系数R2为0.7021;生物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6.01%,经济产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5.41%。模型还可以揭示影响冬小麦生长的主要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农田试验 ,得出氧化塘底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提高作物产量的结论。因此 ,底泥可以作为一种有机肥应用于农业。  相似文献   
88.
稻、麦籽实中Cd的结合形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污染区稻、麦籽实中Cd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主要营养成分以蛋白质中结合Cd的比例最高;根据籽实中蛋白质在各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区分清蛋白、醇溶谷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对其中Cd的分析表明,以球蛋白和谷蛋白结合Cd的比例为高;通过Sephadex G75柱层析对Tris-HCl可溶性组分的分离分析表明,Cd-蛋白质结合体的表观分子量为54.5103和5.5103,并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9.
施肥量剧减会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匈牙利Balaton湖流域200多个农场田块1981-2002年的作物产量、施肥量和土壤养分历史资料,分析施肥量和作物产量的关系,探讨施肥量剧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经济变革之后,几种作物施肥量剧烈下降,其中氮肥降低了256%,而磷钾肥降低了80%以上;但这种剧烈降低并没有引起作物大幅度减产,小麦产量变化不大,其他作物产量降低幅度不到10%,也远远低于肥料降低幅度;同时,土壤有效磷钾含量也有下降;并且,化肥用量的下降也对Balaton湖水质量改善有一定贡献.该区的经验对我国改变目前这种过量施肥的局面、减少土壤养分过量积累、调整化肥发展方向等均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0.
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将以两种方式影响作物的代谢、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一是通过温室效应“加热”气候,改变降水类型,进而影响作物;二是浓度变化本身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与CO2浓度有关的作物生理实验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