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01.
中国环境监测总结制备的汞质控样是以3%HNO3为固定剂,经过试验发现,用它稀释的汞质控样其衰减速度相当则用5%HNO3+0.05%K2Cr2O7为固定剂,则保证了汞质控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阐述了地衣样品的规范的采集;无污染的采样工具、运输工具、盛装容器及加工器械是保存技术的先行条件。全程序的质控是保存技术的基础,温度、压力、光则是保存技术决定性的因素。通过三种保存技术的研究筛选出了既经济又简便的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103.
苏浙皖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省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规划。根据人为保护现状和植物的分布及多度等,将该地区65种国家保护植物分为几组,并提出几种类型的保护规划。在就地保护方面,提出增建6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公园和40多个自然保护点;在迁地保存方面,提出建立一个由地区迁地保存中心、三个省级保存繁殖基地和若干小型引种园圃组成的多层次迁地保存网。本文还提出“就地-迁地”保存规划,这是一种结合了就地和迁地保存优点的规划方法。此外,本文还特别强调了“归化自然”的规划,“归化自然”要求将人工繁育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群归化到它们原先的生境中去。  相似文献   
104.
为使硫化氢样品延长保留时间,加入Fe(OH)2和抽去采集的样品液面上方空气,可使H2S不易氧化而保存样品达72h。  相似文献   
105.
实验表明,用质量浓度为30mg/L的HgCl2固定液取代纯水作为稳定剂来稀释氨氮质控样品,并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其稳定时间约50d,大大提高了标准样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保存氨氮质控样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errooxidans)休止细胞促进FeSO4形成的施氏矿物具有纯度高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对去除水环境中有毒重(类)金属有重要作用.为提供施氏矿物规模化生产优化参数,本研究通过摇瓶试验探讨了休止细胞保存时间对其活力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107.
杨宇  魏源送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9,30(4):1238-1243
考察和比较了2种通风方式对添加氯化镁后猪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阶段结束后,采用间歇通风方式堆体的氨气形态氮素损失量为23.56 g,采用连续通风方式堆体的氨气形态氮素损失量为56.98 g,前者氨气形态氮素损失量仅为后者的41.35%,这导致前者堆料中的总氮(TKN)含量比后者高出9.8%.通风方式对猪粪堆肥过程中的水溶态磷、总磷和分级磷没有显著影响,但间歇通风堆体中易溶解态磷占总磷的比例从27.6%提高到66.5%,连续通风堆体易溶解态磷的从27.3%增加到64.9%.高温堆肥阶段结束后,2个堆体的总磷含量均为17.2 g/kg.2个堆体中都生成了含有镁盐的混合晶体.  相似文献   
108.
汪丽  梁文艳  于建  曹敬灿  梁志霞 《环境化学》2012,31(8):1244-1250
选择一种典型植物多酚——落叶松单宁,研究了纯化方式和保存条件对改性植物多酚絮凝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相对黏度和红外谱图分析稳定性变化的原因.对于1 g.L-1的高岭土模拟水样,未纯化落叶松单宁改性后的最佳投加量为10 mg.L-1;经过抽滤、萃取、离心后的纯化样,改性后最佳投加量降低到1 mg.L-1,且以液体或固体形式在4℃或25℃条件下保存30 d后仍具有较好絮凝性;而只经抽滤、离心,未经萃取的纯化样,其改性产物只有保存于4℃才有絮凝性;只经抽滤、萃取,未经离心或只经抽滤的纯化样,对应改性产物只有以固体形式在4℃保存才有絮凝性.以4℃保存的固体样相对黏度变化最小,且相对黏度的变化越小,絮凝性能的稳定性越强.红外结果显示,落叶松单宁中含有大量的酚羟基基团,改性后,叔胺基团加成到芳环上,但保存前后红外谱图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土壤和沉积物中11种均三嗪类农药测定相关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在4℃以下避光、密封,标准贮备液可保存60 d;标准曲线系列溶液可重复使用11 d;阿特拉津等6种化合物的土壤样品可保存20 d,其他化合物可保存5 d~12 d;经过冷冻干燥处理,阿特拉津等7种化合物的沉积物样品可保存8 d,其他化合物可保存12 d;土壤提取液至少可保存60 d。  相似文献   
110.
对四氯化碳萃取物进行保存实验,研究和讨论了四氯化碳萃取物的稳定性,并验证了该保存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