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456篇
安全科学   939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218篇
综合类   1365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338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2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污泥烧结轻骨料调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污泥添加不同比例的SiO2,Al2O3,CaCO3和Na2CO3后的烧结体建材性能,并从晶体相反应机理角度讨论了添加剂改变烧结体建材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硅、铝能显著提高烧结体的抗压强度,硅是玻璃体成陶组分,对提高烧结体的抗压强度主要发挥物理作用;铝主要与污泥中的磷反应生成类似石英结构的AlPO4高强晶体. 添加钠能增加烧结体的熔融液相,降低烧结体的吸水率,但烧结体变脆抗压强度降低. 添加钙增大吸水率,降低抗压强度. 此外,硅、铝会导致烧结体烧结温度提高,钠则能显著降低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992.
一株高效产氢突变体RF-9的筛选与产氢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从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内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厌氧产氢菌Ethanologenens sp.ZGX4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从大量的突变体中筛选出一株稳定的高效产氢菌株RF-9.磷酸盐浓度在120mmol/L、温度37℃、初始pH6.0、葡萄糖浓度10g/L培养条件下,RF-9的单位体积产氢量和氢气产率为139.7mmol/L和2.52mol H2/mol葡萄糖,分别是对照的1.50倍和1.43倍.在发酵时间为15h、pH4.1、细胞干重0.722g/L时,RF-9获得其最大产氢速率345mLH2/(h·L),是对照ZGX4的1.41倍.RF-9的主要液相末端产物为乙醇和乙酸,为典型的乙醇发酵细菌,与对照相似.  相似文献   
993.
上海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形维数定量表征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的方法,计算2005年上海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分析不同采样点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变化与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关系,讨论采样时气象条件等因素对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影响;推导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与颗粒物表面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上海市可吸入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维数在0.6506~2.9254之间,并且相对湿度较大,风力较小均会使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减小;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越大,颗粒物中细颗粒物越多,粒度分布分形维数较好地表征了颗粒物的粒度整体分布.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和颗粒物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能有直接关系,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越大,细粒子所占的比表面积越多,对有毒有害污染物吸附更多.  相似文献   
994.
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44(1):55-60,91
以废弃蔗渣为原料提取纤维微晶,结合筛选的高效菌株制备成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通过土壤改良剂的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微观形貌分析,土壤改良剂是由各单体在交联剂作用下形成的交联网状大分子,具有众多亲水基团的共聚体,纤维微晶呈白色条状分布,被共聚体所包裹.土壤改良剂吸水持续时间及吸水性能较蔗渣有明显提升,在去...  相似文献   
995.
微氧水解酸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祁佩时  丁雷  刘云芝 《环境科学》2005,26(3):106-111
试验研究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抗生素废水微氧水解酸化效果.结果表明,微氧环境提高了兼性水解酸化菌的生理代谢功能,曝气搅拌改善了水力条件,在最短HRT为10h ,最大OLR为20kg/(m3·d)条件下,酸化率为58.64%,出水VFA为4825mg/L ,极大地改善了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BOD5/COD升高了17%左右,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质准备.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出水水质相对稳定,出水COD和SS浓度分别为7000~8000mg/L和150~300mg/L ,COD和SS去除率分别为15%~30%和90%~95%.出水VFA的变化滞后于酸化率的变化,酸化率能更好地表征水解酸化系统的效果.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床层是VFA生成的主要反应区,随着OLR的升高,达到稳定VFA浓度的反应器高度逐渐增加.填料区功能主要在于截留出水中的SS.污泥以粒径为0.5~1.0mm之间的小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为主.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介绍建筑物避难安全性能设计在台湾地区的发展情况,包括楼层避难安全验证法和整栋建筑物避难安全验证法。楼层避难安全验证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验证起火居室人员的避难安全,第二阶段验证起火居室外整层楼人员的避难安全,并给出一个九步的验证程序和相应的计算公式。整栋建筑物避难安全验证法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验证各楼层人员的避难安全,第二阶段验证整栋建筑物人员避难的安全,并给出一个六步的验证程序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对避难安全验证法的分析,并对各自的验证程序进行了阐述,以便可以据此指导建筑物避难安全的性能设计。  相似文献   
997.
袋式除尘器脉冲阀性能评价方法及选型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此阐述了袋式除尘器脉冲阀喷吹性能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脉冲阀清灰能力的评价方法提出了观点。同时介绍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脉冲阀选型计算方法,供设计选型时参考。  相似文献   
998.
2010年本实验室开始生物质对柴油的吸附实验,和前人的结论一致,生物质热改性后其吸油和漂浮性能提高,但成本增加很多。受到前人复合吸油材料的启发,2012年开展了蒲绒-芦苇机械混合复合材料吸油和漂浮性能的研究,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除油效果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蒲绒-芦苇复合材料较之芦苇吸油性能提高,且比各组分的叠加饱和吸油量还高。震荡使芦苇的漂浮率明显降低,但对蒲绒及复合材料的影响较小。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投加量0.7g,油膜厚度0.55 mm,不震荡时,蒲绒除油最佳;在相同条件下,粒径为380~500μm的芦苇除油最佳,蒲绒和该粒径的芦苇按质量比为1∶4混合成的复合材料的除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9.
K+、Ca2+、Mg2+对高盐肝素废水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效率因盐分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抑制作用而受到很大的限制。寻求降低盐抑制作用,提高生物处理效率的方法和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针对SBR工艺处理高盐肝素钠生产废水的活性污泥,从金属离子间的拮抗效应出发,研究了K+、Ca2+和Mg2+3种金属离子对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Ca2+和Mg2+添加量分别为40、50和150 mg/L时,COD去除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8.0%和3.8%,其余添加量下无明显改善;K+、Ca2+和Mg2+添加量分别为100、200和20 mg/L时,氨氮去除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8%、9.8%和28.4%,其中Ca2+对氨氮去除效果的改善能力最差,同时在最佳添加量下讨论了这3种金属离子对污泥浓度以及污泥沉降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电解-CPAM联用对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铜-石墨为电极,考察了电解电压、反应时间、极板间距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等因素对印染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板间距为3 cm,电压为15 V,反应时间为40 min时,印染污泥的絮体破解效果最佳。该条件下,添加6.67 mg/g(以污泥干基计,DS)CPAM后,印染污泥的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与粘度分别下降了59.30%、41.62%和68.14%,滤饼含水率由89.30%下降至82.08%。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过最佳条件处理后,污泥絮体被破坏,减弱了对内部结合水的保持力,使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