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1篇 |
免费 | 378篇 |
国内免费 | 8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71篇 |
废物处理 | 57篇 |
环保管理 | 170篇 |
综合类 | 1826篇 |
基础理论 | 358篇 |
污染及防治 | 401篇 |
评价与监测 | 54篇 |
社会与环境 | 34篇 |
灾害及防治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33篇 |
2022年 | 180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140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43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46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200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不同温度桉树叶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元素分析、BET-N2、Zeta电位、Boehm滴定,SEM-EDS、FTIR等分析方法对不同热解温度(300、500和700℃)下制备的桉树叶生物炭进行表征,研究了3种生物炭(BC300、BC500和BC700)对Cd2+的吸附特性与机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生物炭产率下降,灰分、pH值和Zeta负电荷量上升,比表面积增大.当Cd2+浓度为20mg/L时,平衡时间依次为80min(BC700)<360min(BC500)<540min(BC300),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8),以化学吸附为主.BC300和BC500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BC700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依次为BC700(94.32mg/g) > BC500(67.07mg/g) > BC300(60.38mg/g).在Boehm滴定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FTIR和SEM-EDS,表明生物炭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吸附和官能团络合作用.BC700吸附性能最佳,原因可能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负电荷量和较为丰富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993.
为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以常见农林废弃物柠条为原料,在650℃、3h条件下,采用限氧热裂解法制备生物炭,通过直接修饰法用Al改性柠条生物炭,进行批量吸附P实验.利用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模型、Temkim、D-R模型)和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以及pH值、添加量影响试验,探讨Al改性生物炭对P的吸附特性.同时,使用FTIR红外、元素分析、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技术表征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揭示了Al改性生物炭对P的吸附机理,并对比了多种改性生物炭对P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柠条生物炭(NB)对P的吸附量很低,Al改性柠条生物炭(Al-NB)最佳改性比例为0.2:1,对P的吸附量是NB的8.35倍.Langmuir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Al-NB对P的等温吸附过程;Al-NB对P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其吸附通过边界扩散完成的单层吸附.Al-NB对P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9.97mg/g,平衡时间为24h.随着添加量的增大,Al-NB对P的吸附量不断减小,去除率逐渐增加,2.5g/L为最佳添加量;最适pH为4~10,当pH=7时,达到最大;吸附P后,溶液的pH值向中性范围倾靠,有一定缓冲作用.吸附机理包括:静电吸附作用,配体交换(羟基),P与阴离子(NO3-)交换,颗粒内表面络合作用等.以期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树脂吸附脱附的方法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6种亲疏水性有机物进行了分离,其中,亲水中性物质是SMP的主要成分,占总有机物的74.84%.多糖、蛋白质和腐殖质类物质在亲疏水性有机物中均有分布.采用恒压死端过滤的方式对比分析了6种亲疏水性有机物的微滤特性,发现在TOC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亲水性碱(HIB)是造成膜通量下降最快的物质,其次是亲水中性物(HIN)和疏水性酸(HOA),膜通量下降速率与有机物平均粒径呈指数相关关系(R2=0.9965).采用过滤模型对微滤过程进行拟合,HOA、HIN和HIB的过滤过程分别符合标准堵塞模型、中间过滤模型和滤饼过滤模型的特征,与其粒径分布特征相对应.试验进一步对比了亲疏水性有机物污染层的可逆性,结果表明HIN造成的膜污染不易通过物理反冲洗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995.
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PM_(2.5)污染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极端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并引起广泛关注.采用新技术估算的地表PM_(2.5)质量浓度,收集并处理了遥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气象数据,其他地理数据和污染物排放数据,采用贝叶斯最大熵(BME)结合地理加权回归(GWR)来分析2015年冬季的PM_(2.5)暴露在我国东部大范围区域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BME模型的十折交叉验证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92,均方根误差(RMSE)为8.32μg·m~(-3),平均拟合误差(MPE)为-0.042μg·m~(-3),平均绝对拟合误差(MAE)为4.60μg·m~(-3),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结果相比(R~2=0.71,RMSE=15.68μg·m~(-3),MPE=-0.095μg·m~(-3),MAE=11.14μg·m~(-3)),BME的预测结果有极大的提高.空间上,PM_(2.5)高浓度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低浓度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最南部如珠江三角洲和云南的西南部;时间上,不同月份的研究区域PM_(2.5)空间分布所有差别,2015年的12月、2016年1月PM_(2.5)污染最为严重,2015年的11月,2016年的2月污染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96.
997.
随着《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的颁布实施,对陶瓷炉窑烟气污染开展深度治理已成为必然。在上述背景下,文章以文献资料调研和现场监测为主,开展中国陶瓷行业烟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和治理技术现状研究。重点关注陶瓷炉窑烟气颗粒物、SO2、NOx、氟化物、氯化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特性。研究表明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受燃料种类、窑炉类型、工艺水平的影响较大,现阶段中国陶瓷炉窑烟气中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较高,普遍超过最新陶瓷排放标准要求,因此为了达标排放必须开展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外陶瓷烟气治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多污染物联合控制是我国陶瓷行业烟气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8.
型煤复合固硫剂硫化反应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复合固硫剂改善型煤固流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在钙基固硫剂中添加合适的工业废弃物或化学物质,可以有效提高型煤燃烧中的固流效率。 相似文献
999.
报道了从含硫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无机化能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菌株L1。该菌细胞呈球杆状,0.3 ̄0.5μm×1.0 ̄1.5μm,单根极生鞭毛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可利用硫代硫酸盐、硫酸盐作为能源、在细胞内、外储存硫粒、在好气或厌氧条件下能以硝酸盐为氮源,最适生长pH6.0,在约1%接种量时,该菌7d可使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的硫率,分别达到34.37%和19.79%。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二类水体光学活性物质估算:以晋江下游河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体中各组分对光谱的吸收和散射构成了水体的固有光学特性,是生物光学模型的重要参数,是建立水质遥感半分析模型的基础.目前该方法多应用于湖泊水质监测,很少用于河流.因此, 本研究以福建晋江下游河段为例, 探讨水面下反射率R(0-)与光学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光学活性物质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利用R(0-)753与总悬浮物浓度、R(0-)702/R(0-)680与浮游植物色素浓度、R(0-)670/R(0-)423与CDOM吸收系数分别建立的估算模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决定系数分别是0.953、 0.820 5和0.621 3,对应的相对误差分别是6.1%、 21.87%和22.18%.三者中以悬浮物浓度的反演精度最高,然后依次为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和CDOM.主要原因在于浮游植物色素的浓度相对较低,光谱信号较弱;CDOM的特征光谱波段很窄,而且该波段内的R(0-)受到其它2种物质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