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松花江哈尔滨站近100年来径流量变化趋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河流径流量变化是对区域气候和下垫面变化的综合反映,了解和认知其变化对流域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1900-2005 年径流量资料,采用距平累积和M-K检验方法分析了哈尔滨站近百年来径流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哈尔滨站8、9月份M-K检验分别达到0.006和0.034的置信度水平,但年径流量没有表现出显著趋势性特征。1920年开始哈尔滨站径流量开始减少,1997年开始径流量由减少变为增加趋势。哈尔滨站径流量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1900-1907年、1915-1928年、1975-1980年和1999-2005年为4个枯水段;1970-1974年为平水段;1908-1914年、1929-1969年和1981-1998年为3个丰水段。  相似文献   
92.
利用1956~2011年的流域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及有关文献所载蒸发量、水库修建、用水量、水土保持等资料,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气温明显上升,且上升速率大于全球平均上升速率;(2)流域平均降水量下降了约1%,年降水量与年均气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年径流量随降水量频繁振荡,最大和最小值之比达1.9;(4)太阳净辐射量和风速下降导致流域自然蒸发作用减弱,而水库修建、耗水增多和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则使蒸发作用加强。两方面的影响相互削弱;入海年径流量下降1%;(5)流域内分区间存在差异,北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人类活动的影响居主导地位,径流量下降约15%;中域(金沙江以下干流两翼"未测区")则以气候变化的影响占优,径流量上升约9%;西域(金沙江流域)径流量减少4%;南域(乌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径流量上升2%。推断今后几十年气候要素仍将主导径流量的年际波动,而南水北调、新建水库、耗水增多和水土保持加强将可能使径流量再下降约10%。  相似文献   
93.
应用SWAT模型对朱顺屯—大顶子山断面(66 km)的松花江流域进行小区域径流模拟,选取2010—2013年的月实测数据进行参数的率定和验证,并对模型几个重要参数敏感性分析,总结参数取值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Re)、相关系数(R2)和月径流模拟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09、0.84、0.78,均在保证值范围内,说明SWAT模型适用于小范围流域内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建立,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文模型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4.
刘思杰  刘明维 《环境工程》2017,35(8):152-158
为能充分掌握宜宾市古蔺河流域径流量的演变规律,基于1960—2009年古蔺河流域径流量统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改进的Mann-Kendall(M-K)趋势法分析古蔺河径流量的年季变化趋势,运用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改进的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古蔺河径流量的年季突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蔺河径流量序列的年季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均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夏两季呈上升趋势,秋、冬两季呈下降趋势;古蔺河年季径流时间序列均有突变出现,年均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5年附近;春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2年;夏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8,2001年;秋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3,1993年;冬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2004年。  相似文献   
95.
控制和削减入海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防控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通过对2011年-2015年广东省主要入海污染监测统计数据的综合比较分析,表明广东省主要入海排污口污染减排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入海河流污染入海量仍呈上升趋势,局部近岸海域污染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同时探讨了当前广东海洋污染减排的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基于环境容量的入海污染总量控制管理体系、推进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入海排污口减排效果、建立海陆统筹的海洋环保联动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6.
祁连山区水资源及其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的祁连山区流域水资源和出山径流量,详细地计算了河西走廊各县市绿洲的实际年水资源。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了各县市绿洲和农田的生态需水量。据此,计算出基本能保持各县市自然生态平衡的绿洲和农田的适宜面积。  相似文献   
97.
以渤海湾西岸天津段入海河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为基础,采用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和Mann-Kendall法对近50年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渤海湾西岸天津段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近50年来华北地区降水量减少、天然径流偏低是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因素,而流域人类活动如水库和防潮闸的建设,以及沿河取水取沙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该段海岸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已导致河口区盐度上升、水质恶化、沉积物污染等问题,最终会影响河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98.
99.
气候变化对长江干流区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长江干流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东西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气候变化是当今气象界讨论的重要课题,其对全球日益紧张的水资源影响已引起各国政府、学者的关注。以重庆、万县、汉口、宜昌、贵池五站为代表,通过长江干流区近80年观测资料和每站对应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长江干流区径流量的影响。以分组频率法找出了各站的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丰枯水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别为22.6%~30.8%及-22.1%~-29.4%,径流量为6.4~9.6%及-2.7~-7.0%。  相似文献   
100.
通过搭建下凹式绿地装置,人工配水模拟地表降雨径流污染物,考察了下凹式绿地中不同植被种类、基质厚度、不同重现期下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通过监测短历时和长历时降雨事件,考察了下凹式绿地对径流量的消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重现期为1 a的情况下,当植被种类选取百喜草,基质厚度为60 cm,下凹式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最好、并且有很强的滞留径流的能力,对COD、TP、T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6.3%、72.1%、47.1%、74.3%,在降雨过程中,下凹式绿地延缓径流峰值的时间为24~30 min。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径流污染负荷增大,1 a重现下的COD、TP、SS的平均去除率比5 a、10 a重现期的污染物消减率高出2.9%~43%。研究结果以期为提高下凹式绿地径流污染控制和径流总量消减效率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