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4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1070篇
安全科学   441篇
废物处理   95篇
环保管理   303篇
综合类   2896篇
基础理论   506篇
污染及防治   207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340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孙宏  张泽 《黑龙江环境通报》1998,22(2):56-57,53
气溶胶中常含有一定的有机物,通过对其OC和ON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OC和ON具有同源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3.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用来切除病灶,解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活动与功能。  相似文献   
994.
孙涤君  马怡载 《环境化学》1995,14(6):524-530
本文使用含锶空白纸、灵敏度高、记忆效应小的全热解石墨管测定环境样中的锶,提出一种新混合改进剂(钯加酒石酸),能有效消除高氯酸、硝酸以及各种基体的干扰,比较了各原子化温度时理论和实验特征量,使全热解石墨管有可能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种环境样品中的锶,准确度和精度优于5%。  相似文献   
995.
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碳优先指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北京、广州两地不同季节气溶胶颗粒物上正构烷烃的碳优先指数值(CPI)随季节和颗粒物粒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CPI值:春>夏>秋>冬;广州地区为冬>春>夏,显示了不同的地区特征,而且随着气溶胶颗粒物粒径的减小,正构烷烃的CPI值亦减小。  相似文献   
996.
伴生金属具有独特的物理或化学性能,是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推进碳中和目标将带动清洁能源技术加快部署,进而促进关键伴生金属需求快速增加。然而,未来关键伴生金属供给却面临受限的压力,使得清洁能源技术关键伴生金属供给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基于此,文章从理论分析、研究方法和干预路径等方面对清洁能源技术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①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是在多系统、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结果,联合生产机制和清洁能源产业需求影响机制是可供性约束形成的主要驱动机制。②伴生金属资源储量评估研究面临数据缺失问题的挑战,传统独立金属产量预测模型并不适用于伴生金属可供产量分析。在预测不同能源技术对关键伴生金属的需求时,应区分传统、成熟技术领域与新兴技术领域,进而采取相适用的模型。文章综合构建了清洁能源技术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研究方法清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指引。③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干预路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废物回收、产品设计和生产冶炼环节,对产品使用和加工制造环节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研究,而且不同产业链环节干预路径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同。④未来需要深化对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影响机制的研究,综合运用集成性方法对伴生金属可供性进行系统评估,深入解构中国“双碳”目标情景下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动态演变趋势,并基于全产业链环节对中国关键伴生金属可供性约束干预路径开展系统性研究,为推动能源转型、达成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伴生金属安全供给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997.
998.
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是解决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扩大及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的困境,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该研究从要素错配的新视角,探讨了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理论上,构建了描述资源型城市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型,考察了要素错配对城市产出效率、环境效率及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方面,基于2005—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改进后的方向距离函数(DDF),分别从劳动、资本、能源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五个维度对全国114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率加以测算,进而检验了要素错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确切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配置过度还是配置不足,要素错配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效率均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劳动错配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在处理内生性问题、更换分析样本、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改变回归方法后,研究结论依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在产出增长、能源消耗和环境友好三个方向上将转型效率进一步分解,研究发现各要素错配均会阻碍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提升,但是不同于劳动错配和能源错配,资本错配对产出效率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按资源型城市所处的不同地理区域进行分类,研究发现要素错配对转型效率的影响会因地理区域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该研究根据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问题,从国家、城市和产业三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并强调要注重提高劳动要素的配置效率。该研究不仅能够为解释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转型困境提供一个新思路,而且为新时期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定和政策调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中国已进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对实现中国“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意义。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协同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较少有针对城市层面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为此,该研究收集中国278个城市2004—2020年PM_(2.5)/PM_(10)浓度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以PM_(2.5)与CO_(2)为代表测算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通过构建“目标设置-结构效应-协同管理绩效”分析框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与经济目标设置对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检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并采用不同污染物测算协同管理绩效,对回归结果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显示:①环境与经济目标设置对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有显著影响,PM_(2.5)/PM_(10)浓度目标与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正相关,而经济增长目标与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负相关。②区域异质性上,中部地区环境目标对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东、西部不显著;东、西部地区经济目标对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的负向影响显著,中部不显著。③环境目标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但交通运输结构的中介效应不显著。④采用不同污染物测算协同管理绩效,发现前述回归结果对不同污染物是敏感的。研究结果表明,目标设置是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协同管理的重要驱动力,要将空间异质性、重点管控污染物考虑在内,识别高效协同的结构减排路径,提升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绩效。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应从强化目标协同、引导经济质量竞争、实施差异化协同治理、加强考核协同等方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