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88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580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16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吡啶,葡萄糖和邻苯二甲酸作为共代谢基质,研究了它们对芽孢杆菌Y_4降解异喹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降解过程均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dS/dt=K2S2+K1S+K0。吡啶的加入会抑制异喹啉的降解,并且吡啶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反应体系中葡萄糖的浓度为100-800mg/L时,葡萄糖的加入会促进异喹啉的降解,且葡萄糖浓度越大,异喹啉降解速率P越大,当葡萄糖的浓度为800mg/L时,其降解率速率P可由未加葡萄糖的0.1924h。上升为0.2255h-1。适宜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会对异喹啉的降解产生促进作用,邻苯二甲酸的浓度为50mg/L时,异喹啉的降解速率可由原来的0.1924h-1增加到0.2145h-1,邻苯二甲酸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异喹啉的降解。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建筑废物红砖和工业废物煤渣用作人工湿地脱氮基质的可行性,分别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NH+4-N去除效果实验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红砖和煤渣对NH+4-N最大静态吸附量分别为0.2533 mg/g和0.0533 mg/g,其吸附等温曲线均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方程,吸附常数分别为0.0419和0.0091;红砖煤渣组合对污水中NH+4-N平均动态脱除率达到41.18%,高于红砖的37.63%和煤渣的30.92%。  相似文献   
63.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因其具有高效低耗等优点,在污水处理方面极具开发应用前景,而基质作为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基质中重金属积累和酶活性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与展望,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基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综合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64.
生物质铬渣共热解工艺是新型的铬渣处理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的Cr(Ⅵ)还原为Cr(Ⅲ).而由于共热解产物总铬含量较高,因此考察了铬渣与秸秆共热解过程中铬稳定性.通过考察共热解产物成分及形态分析、pH影响实验、淋洗实验及长期稳定性实验,对共热解铬渣的铬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共热解温度对铬渣形态有较大影响,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800℃时候可交换态铬降至<0.1%(质量分数,下同),碳酸盐结合态铬为1.2%;共热解后最稳定的残渣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2)当pH>7时,两种共热解产物总铬溶出量极低,基本都小于6mg/kg;当pH≤7时,总铬的溶出量显著增加,最高超过500 mg/kg.但由于解毒铬渣的酸中和能力极强,因此铬释放风险较低.(3)共热解产物的总铬累积溶出量极低,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出其100年填埋时间的总铬溶出量不超过1.3 mg/kg.长期稳定性实验表明,自然堆置过程中共热解产物的Cr(Ⅵ)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各影响因素的筛选,优化确定了显色时间8 min,稳定时间10 min,最佳波长490 nm下进行吸光度测定的检测方法;分析分别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作为外加碳源时,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 B-31的生长情况和共代谢降解典型药物苯扎贝特(BZF)的过程。结果表明,降解菌只有在外加碳源的条件下才可正常生长,而且其在葡萄糖环境中生长得更好;拟合得到的葡萄糖、麦芽糖和BZF代谢动力学结果显示,葡萄糖对BZF去除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从葡萄糖培养基中降解菌所提取的酶比活力要高于麦芽糖培养基,分析原因可能是葡萄糖所诱导的降解菌关键酶活力更强,而且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蛋白质点位。  相似文献   
66.
研究不同曝气方式下亚硝化的实现以及基质浓度、曝气频率和温度对NO-2-N积累效果的影响。以实际污泥脱水液为研究对象,控制进水NH+4-N浓度在50~80 mg/L范围内,温度为27℃,pH值为7.8~8.2,DO浓度为0.5~1.0mg/L,分别采用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2种方式启动SBR亚硝化反应器,并考察了在不同基质浓度、曝气频率和温度条件下NO-2-N累积情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0 d左右的运行,在2种不同曝气方式下SBR均成功实现了亚硝化,稳定运行阶段,NO-2-N积累率分别达到95%和85%。经SE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驯化成熟的活性污泥中,亚硝化细菌多呈球状和杆状,大小不同,外形饱满。当进水氨氮浓度小于200 mg/L,曝气频率为曝气15 min/停曝15 min,温度为27℃时,NO-2-N积累效果最佳,平均积累率可达90%以上。间歇曝气可以有效促进亚硝化细菌富集,有利于实现较高浓度的NO-2-N积累。基质浓度、曝气频率和温度对NO-2-N积累效果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7.
通过生物降解实验考察三氯乙烯(TCE)在苯酚驯化微生物中的共代谢降解性能,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苯酚是TCE-苯酚共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共代谢基质;TCE的共代谢降解与苯酚和TCE初始浓度有关。TCE在降解初期会出现一个短暂的迟滞期,TCE的大量降解要在苯酚被利用后才发生;高质量浓度TCE(>9mg/L)对共代谢降解有抑制作用。苯酚/TCE(质量比)在10~15以上时,苯酚菌对TCE的去除率较大。Haldane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苯酚和TCE的比降解速率。动力学分析表明,微生物对苯酚的亲和力要大于TCE,苯酚对TCE共降解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TCE对微生物存在毒性抑制作用;结果证实了生物降解实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68.
采用热解重量分析法研究了废轮胎粉、炼焦煤粉(简称煤粉)及混合样的热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废轮胎粉的热解出现三个显著的失重峰,煤粉热解仅出现一个显著失重峰。与煤粉热解相比,废轮胎粉热解开始失重温度和失重基本结束的温度相对较低,失重速率较大,且失重量较大。煤粉与废轮胎粉的显著失重存在重叠的温度区间(360~450℃),说明废轮胎粉与煤粉可以进行共热解。随废轮胎粉质量分数增加,共热解物料总失重率增加。废轮胎粉与煤粉共热解存在协同效应,在280~540℃时协同效应抑制共热解挥发分的逸出,导致失重量降低,最大失重速率峰温升高;高于540℃后,协同效应促进共热解反应,使共热解总失重率增大。  相似文献   
69.
为防止硝铵共浆溶液在配制、储存、运输和生产复合肥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利用自制实验装置对硝铵共浆溶液的热安全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硝铵共浆溶液低于纯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硝酸铵的浓度对硝铵共浆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的影响很大,硝酸铵浓度越高,其临界爆炸温度就越低,也越易爆炸;氯离子有促进硝铵共浆溶液爆炸的作用;油脂会降低硝铵共浆溶液的热稳定性,降低其临界爆炸温度.研究结果对相关化肥企业的安全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对比了岷江砂、沱江砂、青衣江砂、沸石、活性炭对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中氨氮的吸附去除效率,基于氨氮去除能力、购买成本与运费的比较,筛选出性价比较高的基质--岷江砂作为四川地区人工湿地的基质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吸附实验表明,砂对氨氮的去除率随振荡时间和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吸附等温曲线Langmu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