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9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416篇
安全科学   1526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286篇
综合类   1656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161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4 毫秒
921.
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生成与减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恶英(包括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简称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简称PCDFs)是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强毒害作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因此,二恶英的生成与减量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各种减量化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22.
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73,自引:11,他引:173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增长最快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利用近50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5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研究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高强度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并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表明,近5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基本变化过程,其中分别在1958~1963年、1985年前后和1993年前后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其形成机制主要是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驱动。  相似文献   
92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出了一种新的絮凝剂产生菌 ,并对产生的絮凝剂进行了絮凝研究 ,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强、絮凝范围广 ,是一种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并且Ca2 +是其较好的促凝剂  相似文献   
924.
天然海水中碳钢缓蚀剂吸附和阳极脱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锌盐、葡萄糖酸盐为主要缓蚀成分复配的适用于天然海水中碳钢的高效缓蚀剂,采用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图分析了该缓蚀剂的阳极脱附行为.结果表明,碳钢在海水中的零电荷电位约为-0.6 V;缓蚀剂的吸附电位区间为-0.5~-0.8 V,缓蚀剂在该区间内存在特性吸附.当阳极极化电位超过-0.45 V时,极化电流迅速增大,缓蚀剂因发生大量脱附而失去对阳极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925.
温度对稻田甲烷产生有显著影响,温度每升高10℃,甲烷产生率约增长3倍。水稻在插秧后和收割前出现甲烷产生高峰,在生长中期产生率较低。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的垂直分布与有机酸含量的垂直分布一致。水稻植株对甲烷产生率有巨大影响,即种植水稻比不种水稻甲烷产生率显著增加。稻田土壤排到大气中的甲烷不到其产生量的20%。  相似文献   
926.
湿地甲烷的产生、氧化及排放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甲烷研究已倍受科学界关注,不仅由于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贡献率达25%,还因为单分子甲烷的增值潜势是二氧化碳的15~30倍.湿地是甲烷的重要来源,估计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甲烷排放的贡献率约为20%,即为100~200Tg a?1.湿地甲烷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在土壤氧化层以及根际中部分氧化,然后通过土壤、水体和植物体排放到大气中去.就近10a来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产甲烷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环境因子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尤其集中在稻田产甲烷菌的研究上,因此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突破.产甲烷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要对甲烷排放量估计、甲烷排放动态研究以及在甲烷排放建模等方面取得进展,必需在甲烷产生机制上进行突破.甲烷氧化菌的研究集中于菌群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其自身氧化能力上,应用研究还不是很深入.甲烷氧化过程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氧化过程具体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需要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甲烷传输过程是研究甲烷排放动态的基础,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国内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稻田研究上,对高寒湿地的研究则几乎是空白.湿地甲烷通量的研究是目前温室气体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大气中甲烷气体浓度增加与湿地甲烷通量的关系.湿地甲烷通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对影响湿地甲烷通量的因素的研究相当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对生物因素的关注.由于学科的发展,近10a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之过去更为全面和系统.图1表1参68  相似文献   
92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优化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从土壤中筛到1株絮凝剂产生菌BY-28,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BY-28.菌BY-28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KH2PO40.4%,黄豆饼粉0.1%,MgSO4·7H2O 0.05%,CaCl2 0.05%,pH 7.0,30℃,180 r/min摇床培养2-3 d,产生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该絮凝剂对水中无机悬浮物和有机染料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尤其是能够有效地去除肌苷发酵液和肌苷生产废水中的菌体及悬浮物.图3表4参16  相似文献   
928.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位于青枯雷尔氏菌GMI1000菌株的染色体上的读码框RSc1087可能编码一个龙胆酸1,2-双加氧酶.本研究克隆、表达了该基因,并通过亲和层析对该基因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酶学测试结果证实,该基因编码的正是龙胆酸1,2-双加氧酶.SDS-PAGE结果表明,该酶亚基分子量约为38×103.基因的定点突变揭示105位、107位和146位组氨酸残基是该酶活性中心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929.
本文把水分循环与辐射能量转换两个功能过程结合起来,研究蒙古栎林生态系统中的辐射能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作用层与林地作用层由于获得不同待征的辐射能量,导致水分交换的数量与方向不同。约74.5%的净辐射用于森林的水分蒸发散,而蒸发散又占降雨量77.45%。可见,辐射能量的大部分用于水分循环。本文还研究了辐射能量对融雪过程的影响,发现针阔混交林在冬季由于具有获得适度辐射能量的特点,使得它是一种较理想的融雪径流产流模式,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某化工厂火灾后周边土壤和底泥中的多环芳烃(PAHs)和硝基多环芳烃(Nitro-PAHs).结果表明,距离爆炸地点最近的几个采样点PAHs的含量均在16.61μg·g-1以上,其中厂东北采样点的PAHs总含量甚至高达417.4μg·g-1,污染最为严重;部分样品中检测到三环以下的硝基多环芳烃,三环以上的几乎均未检出.说明在燃烧爆炸过程中产生了多环芳烃,但没有显著产生高致癌性、致突变性的硝基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