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435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5 毫秒
741.
初级再生水回用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两个难题是腐蚀和微生物的控制。通过对锦西石化分公司初级再生水对各循环水场现用药剂的缓蚀阻垢效果及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综合评价,考察缓蚀阻垢性能、杀菌性能及药剂加药量的影响,并根据水质情况及药剂评价结果提出了初级再生水的最佳pH值及COD值范围,并根据水场及水质情况选出最优药剂,为合理加药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2.
随着再生水不断地推广应用,对其在回用过程中各类风险因子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利用荧光定量q PCR法对青岛市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中的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轮状病毒(RV)进行检测,基于检测结果,结合剂量-反应模型,参照USEPA提出的风险评价“四步法”,得到如下结果:4个样品呈现AdV阳性,检出浓度在ND~924.44 copies/L,EV与RV均未检出。WWTP-2一期工程三级出水、WWTP-2四期工程三级出水回用于城市绿化、道路降尘、景观用水、家用绿化、冲洗厕所等途径时,AdV对职业人员和非职业人员均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且对职业人员的一次感染风险高于非职业人员。不同的回用途径下,对职业人员健康风险高低依次为:城市绿化≈道路降尘≈景观用水>家用绿化>冲洗厕所,对非职业人员健康风险高低依次为:城市绿化>道路降尘>景观用水>家用绿化>冲洗厕所。该研究为当地再生水回用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43.
为分析再生水铸铁管道腐蚀管垢的物质组成特征以及管垢形成的理化因素,并与自来水管垢进行对比,采集两种铸铁管的典型腐蚀管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微观表征技术,系统性地研究了两种腐蚀管垢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化合物构成等物理-化学双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管垢具有相似的分层结构,但再生水管垢的沉积层厚度大,且内核层的孔隙小、沉积杂质丰富。两种管垢成分均以铁的(羟基)氧化物为主,自来水管垢的主要成分为α-FeOOH和Fe3O4,而再生水管垢除了α-FeOOH、γ-FeOOH、Fe(OH)3等主要成分外,还包括再生水的沉积物SiO2、Ca(OH)2和Al(OH)3等。影响再生水管垢异于自来水管垢的主要原因源于再生水的水质成分及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744.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条件致病菌,潜在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以生物膜慢滤-消毒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该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的去除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较慢滤对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好;滤速越小对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越好,最佳滤速为5 cm/h,此时生物膜慢滤对二级出水中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分别为92.9%、94.0%、65.7%;慢滤与生物膜慢滤对颗粒黏附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优于自由悬浮态条件致病菌,对颗粒黏附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在最佳滤速下,对生物膜慢滤出水用次氯酸钠(NaClO)和紫外(UV)进行消毒,根据投加消毒剂后水中的条件致病菌含量,确定NaClO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8.0 mg/L(以有效氯质量浓度计),UV的最佳辐射强度为40 mJ/cm2;紫外消毒较次氯酸钠消毒对慢滤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更佳。在生物膜中存在假单胞菌属、嗜酸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与乳酸菌属,这些菌属均对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NaC...  相似文献   
745.
为了提高污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检测效果,降低检测成本,对其检测关键环节浓缩、分离和染色进行了方法改进研究.结果表明,以1:25稀释的Giemsa染液染色15-20min更利于对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鞭毛虫包囊的观察;对于杂质较多的污水处理出水,筛网预处理不但能减少镜栓时的背景杂质干扰,还能提高卵囊和包囊的检出率;在过滤速度明显变慢时,更换滤膜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采用涡旋振荡器剧烈振荡可有效提高卵囊和包囊的回收率;而乙酸乙酯-福尔马林可实现较好的分离效果.使用改进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