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2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138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2694篇
基础理论   500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贵州红枫湖后午重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芯按每2cm分层,研究了沉积物中含水量、孔隙度、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垂向分布规律,并推算出污染沉积物的环保疏浚深度。结果表明,含水量和孔隙度在沉积物上部30cm内递减,30cm往下剧减。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生物有效磷的垂向分布规律相似,分别在6~12cm和15~16cm两个层段出现了转折,在底部30cm后趋于稳定。沉积物表层16cm中NaOH-P和有机磷含量的剖面变化,反映了红枫湖近20年来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根据含量拐点法和环保疏浚经济成本的考虑,可将后午区域疏浚层的深度定为30cm。  相似文献   
152.
湖泊沉积物质量基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湖泊沉积物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建立切实可行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是对受污染沉积物进行科学评价和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本论文介绍了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概念和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的主要方法,并对当前沉积物质量基准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当前亟待开展复合污染条件下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研究,应注重数值型沉积物质量基准和生物响应型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有机结合,加快建立沉积物毒性试验的标准方法体系,加强沉积物污染物的赋存形态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区域特点的沉积物质量基准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提高沉积物质量基准的准确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3.
水位波动可有效调节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干湿交替过程引起的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途径的改变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将加速沉积物有机碳的分解,强化沉积物硝化与硝化作用的偶联,促进沉积物磷的酶促水解和厌氧解离,从而增加再度淹没之后水中溶解有机碳和生物可利用性磷的浓度,并减少溶解无机态氮的浓度。有机质的分解是上述过程的关键步骤。因此,必须系统描述湖泊水陆界面土壤和沉积物基本理化性状与水生生物特征,分析干旱过程中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途径的变化,了解淹没过程中水柱营养状态与浮游生物群落对沉积物营养释放的响应,从而揭示水位波动调控富营养化过程的机制,即诱发营养脉冲或维系其持续补给,改变营养阈值,进而导致稳态转换。  相似文献   
154.
文章采用析因设计的方法,研究沉积物水浸提液掺杂的多种重金属Cu、Cd、Zn、Pb和Ni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重金属浓度和发光菌发光抑制率的关系模型:T=97.983Cu+41.111Cd-27.297Zn+129.869Pb+16.715Ni-5 803.639Cu*Cd+2 270.182Cd*Zn-6 411.870Cd*Pb-675.052Cd*Ni-3 108.544Pb*Ni+15 9552.434Cd*Pb*Ni+274 718.434Zn*Pb*Ni。模型分析结果表明:Zn对联合毒性产生负的影响,Cu、Cd、Pb、Ni对联合毒性具有正的贡献;Cd*Zn二元交互作用和Cd*Pb*Ni、Zn*Pb*Ni三元交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Cu*Cd、Cd*Pb、Cd*Ni、Pb*Ni二元交互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而重金属四元和五元交互作用对联合毒性的贡献不显著。上述重金属联合毒性的作用可为沉积物中重金属复合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洪泽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张文斌  余辉 《环境科学》2012,33(2):399-406
为了揭示洪泽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2008年6月采集了洪泽湖淮河入湖口附近、湖西和湖心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分析其总氮、总磷、有机质和重金属Cu、Zn、Pb、Cd、Fe、Al、Cr、Hg、Mn、As的垂向分布特征,揭示了营养盐演化规律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淮河口附近沉积环境受淮河流域影响较大,营养盐中TN、TP、OM的含量分别为390.8~643.7、428.6~538.6、5 194.3~9 164.9 mg.kg-1,Zn、Cd、Al、Fe和Mn受人为影响较小,其余重金属人为影响较大.湖西区沉积环境受淮河及湖西周边城市影响,TN、TP、OM的含量为633.4~2 677.3、480.0~1 115.9、7 140.8~47 849.7 mg.kg-1,TN、OM和重金属污染程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加剧,90年代以来有所改善,As和Cr受流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余重金属受人为影响较小.湖心来源主要为流域碎屑物质,TN、TP、OM的含量为904.7~1 585.4、526.3~750.1、10 635.6~19 020.6 mg.kg-1,营养盐和重金属相关性显著,垂向分布均相似,含量从底层至表层呈上升趋势.沉积柱中营养盐、重金属元素具有比较一致的污染特征,与洪泽湖流域发展阶段相吻合,洪泽湖沉积环境属于洪水冲刷型堆积模式(Turbidity Flood Model方式).  相似文献   
156.
利用连续分级提取方法,对天津汉沽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的含量水平、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P的含量在525.68×10-6~688.39×10-6之间,平均含量约为618.18×10-6,其中86.98%以IP的形式存在;而在IP中,FA-P是其主要的赋存形态,平均约占TP的59.54%;IP含量范围为48.52×10-6~146.72×10-6,平均约占TP的13.02%。P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生物有效P主要包括Ads-P、Fe-P和OP等3种赋存形态,而天津汉沽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有效P含量约为465.87×10-6~609.79×10-6,平均约占沉积物TP的89.14%,表明研究区域内沉积物具有很强的释P潜力。  相似文献   
157.
温州近海海域海水及滩涂沉积物中PFOS和PFOA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温州近海海域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污染状况和特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法分析了采自乐清湾、瓯江口、西湾、飞云江口及洞头半屏岛的近海海水和滩涂沉积物中PFOS和PFOA污染水平。结果显示,温州近海海水普遍存在PFOS和PFOA污染,其中,PFOS的浓度范围为<1.0~31.36 ng/L,中位浓度为2.29 ng/L;PFOA的浓度范围为<1.0~23.66 ng/L,中位浓度为5.29 ng/L。滩涂沉积物样品中PFOS和PFOA的浓度范围(干重)分别为(<1.0~11.91)×10-9(中位浓度为3.60×10-9)和(1.84~34.01)×10-9(中位浓度为6.83×10-9)。温州近海海水中PFOS和PFOA的污染水平明显高于香港沿岸、中国南海海水、韩国沿岸海水和近海珠江三角洲,与大连湾的海水相当,海岸滩涂沉积物中的PFOS和PFOA浓度远高于珠江和黄浦江沉积物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8.
湛江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湛江港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d和Hg的含量,并与有机质含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同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沉积物中Cu、Pb、Zn、Cd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5~27.2)×10-6、(24.4~68.1)×10-6、(15.7~115.2)×10-6、(未检出~0.202)×10-6和(0.026~0.167)×10-6,平均含量分别为17.6×10-6、36.9×10-6、67.0×10-6、0.065×10-6和0.091×10-6。除Pb与Hg之间,各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除Pb和Cd之外,各种重金属与有机质之间相关系数较高。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湛江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较小,属轻微生态危害。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Hg>Pb>Cd>Cu>Zn。  相似文献   
159.
测定了深圳湾海域10个站点表层沉积物中的AVS、TOC和同步浸提重金属(SEM)的含量,对AVS、SEM的平面分布及AVS与SEM和TOC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表层沉积物AVS含量范围为0.06~7.41μmol/g,平均值为2.51μmol/g;SEM含量范围为0.71~5.15μmol/g,平均值为3.06μmol/g;AVS与SEM的平面分布较一致,呈从湾顶到湾中向湾外逐渐递减的明显趋势。调查海域AVS与SEM和TOC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大多数站点∑SEM-AVS的差值均0<(∑SEM-AVS)<5,说明该海域可能存在重金属的中等毒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0.
大连小窑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9年在大连小窑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监测数据,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湾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地理空间表达,结果表明:调查研究海域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该海域的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因子为Cd和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