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评估广东省西北部地区近地面O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影响关系,文章统计分析2016年O3和气象要素逐时监测资料,结果表明,粤西北地区O3污染是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受本地排放和外来输送影响造成的,并已成为影响当地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5-11月上旬污染较重,其中6月为O3超标率最高月份,9月O3平均浓度最高。受气象条件影响,冬夏半年O3浓度日变化分别在15:00-16:00和14:00-15:00达到极大值。O3浓度变化与气温和日照数据相关性最好,平均气温超过25℃、最高气温超过30℃、日照时数介于4~6 h或超过10 h、气压介于995~1 000 hPa、湿度介于70%~80%、风速介于1.5~2.0 m/s且主导风为较大偏东风或东南到偏南风时有利于O3污染加重。造成O3浓度超标的天气形势由重到轻依次有台风外围、均压场、副高、变性高压脊、冷锋前,其中副高和冷锋前天气形势造成的O...  相似文献   
42.
频繁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是冰期气候的典型特征.末次冰期时,南极和格陵兰在千年尺度呈现出反相位的温度变化:当格陵兰气候处于暖期时南极缓慢降温,当格陵兰处于冷期时南极缓慢升温.这种南北极遥相关现象被称为Bipolar Seesaw.Bipolar Seesaw对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并且Bipolar Seesaw背后的物理过程与冰期大气CO2浓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Bipolar Seesaw对于理解冰期气候的运行机制,探究大气CO2变化的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末次冰期Bipolar Seesaw现象的观测研究已较为全面,但Bipolar Seesaw的具体机制仍有众多问题未得到解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关于Bipolar Seesaw的研究进展,并归纳了Bipolar Seesaw未来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
川西北至重庆市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GC-ECD 气相色谱仪对川西北至重庆市土壤剖面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71~28.94ng/g,HCHs 和 DDTs 的浓度分别为0.06~2.10ng/g 和0.12~27.04 ng/g. 分析推测,部分地区有新的HCHs 和DDTs 输入. DDTs 的残留水平随着高程的增加呈跳跃式下降的趋势,而HCHs 的浓度分布则比较均匀.高海拔地区有机氯农药的大量残留证明了大气传输和山风作用是造成有机氯农药迁移、聚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2001年4月的一次中亚强沙尘暴过程的观测事实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源自中亚的强沙尘暴扬起的粉尘,通过西风急流远程传输到韩国、日本、北太平洋、北美大陆.北太平洋地区的沙尘沉积通量空间分布将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沙尘沉积通量随传输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传输路径上粉尘有较高的沉降通量;沙尘过境时的降水空间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粉尘的沉降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5.
46.
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及其辐射区的研究,有助于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与辐射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评估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空间分布格局,利用混合单颗粒拉格朗日整合轨迹(HYSPLIT)模型模拟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识别与计算防风固沙服务的辐射区和辐射效应。结果表明,2020年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总量为1 220万t,防风固沙能力整体表现为西南部偏高、中部和东北部相对较低,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为195条,大部分向东北和东南方向扩散,两个方向分别为83和70条,占总数的78.46%,辐射范围主要涉及东北、华北及黄渤海海域。中国境内陆地部分辐射区面积为184.82万km2,防风固沙服务减少下风向沙尘量为597.78万t,受益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东、北京、河北和辽宁等11个省(区、市)。该研究对辽西北防护林工程防风固沙服务辐射效应实现了量化评估,可为筑牢该地区生态屏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7.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8.
中国北黄海发生的两次海洋褐胞藻赤潮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1993年8月中旬和1995年8月中旬,中国北黄海近岸各发生一次海洋褐胞藻赤潮。调查结果为海洋褐胞藻的生物量为(1.7-11.7)×10^8个/m^3,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范围为(2.5-15.4)×10^8/m^3。赤潮海区的表层水温25.8℃,盐度12-17.6,pH8.5-8.6,透明度1.5-1.6m。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陆源淡水入海,可能是这一海区海洋褐胞藻赤潮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49.
50.
该文以全国部分大中型污水厂运行资料为依据,结合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几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污水处理厂企业化运营、自负盈亏、还本付息、运行成本、水价预测及污水费征收途径等进行了分析,探讨污水处理厂企业化运营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