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510篇
基础理论   178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卤代烃是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上,用卤素基团取代出氢的卤化产物,这个变化使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增大,这是卤素有机态毒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卤代烃在生物水解或降解过程中,又会重新释放出带正电荷的卤素,与水结合后成为次卤酸而具有无机态卤素的生物毒性。作者在提出这种卤代烃生物毒性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在含卤代烃废水预处理与生物处理中的解毒、降毒、抗毒和减荷及提高可生化性的措施,以提高含卤代烃废水的综合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2.
不同碳源和泥龄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4个SBR装置(1#~4#)中,对4种不同比例的丙酸/乙酸合成废水采用厌氧/缺氧方式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B),研究了碳源浓度和污泥龄对除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厌氧段碳源COD浓度越高,释磷越充分,溶解性正磷酸盐(SOP)去除率越高;但当碳源COD浓度超过某个浓度值时,未反应完全的有机物残留于后续缺氧段对缺氧吸磷产生抑制作用。(2)污泥龄SRT=15 d时,活性污泥的性能较好,达到了较好的除磷效果。(3)在相同碳源浓度和相同的污泥龄下,随着丙酸/乙酸比例的提高,SOP的去除率逐渐的降低。说明在厌氧/缺氧环境下,碳源中丙酸比例的提高不利于系统中磷的去除。高乙酸含量的碳源更适合反硝化除磷系统。  相似文献   
73.
利用超声波辅助合成乙酸苯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酚和乙酰氯为原料,直接反应合成了乙酸苯酯,研究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溶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成乙酸苯酯的最佳工艺条件:n(苯酚):n(乙酰氯)=1:1.2,在超声波作用下室温反应40min,收率达98.53%。  相似文献   
74.
7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MCM-41中孔分子筛,紫外、红外及XRD表征显示铁离子已进入中孔分子筛骨架。以H2O2为氧化剂形成类Fenton试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加入量为1 g/L、H2O2体积分数为6%、pH为4、反应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35℃的条件下,处理质量浓度为50 mg/L的2,4-D废水的降解率达94.95%。宏观动力学研究显示,该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分别为0.21667 min-1和26.65 kJ/mol。  相似文献   
76.
"二噁英"是指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和生物特征的一族化合物,分别属于三大类别: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以及多氯联苯(PCBs).PCDDs和PCDFs无商业目的性生产,而是在大量的人类活动中产生的.自然过程也可以产生PCDDs和PCDFs.在过去的十年里,环境立法机构和企业一起致力于减少二噁英的排放.  相似文献   
77.
聚苯乙烯基硫代磺酸钾树脂的合成及其与卤代烃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萼  刘秀芬 《环境化学》1998,17(3):237-242
由聚苯乙烯基磺酰氯树脂与硫化氢钾反应制备聚苯乙烯基硫代磺酸钾树脂(I),树脂I与亲电的卤代烃反应,生成聚苯乙烯基硫代磺酸酯树脂(Ⅱ),树脂Ⅱ经过乙硫醇处理,使卤代烃结构部分以不对称二硫醚的形式游离下来,用GC/MS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不对称二硫醚的结构可推导出原卤代烃的结构,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基硫代磺酸钾树脂的转化效率为1.11mmol·g^-1。  相似文献   
78.
吕昕  张晓健 《环境化学》1998,17(1):34-37
本文研究了邻二氯苯 和邻氯酚生物处理过程中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通过测定等温吸附曲线,表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等温式:属于在疏水键力作用下的表面物理吸附,对难溶于水的邻二氯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9.
采用石墨电极对含α-氯代环己基苯基甲酮的氯化清洗水进行电化学降解。结果表明,电化学降解对COD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并且随着电流密度增加,COD的去除效率逐渐升高,电流密度由15 mA/cm2增加至100 mA/cm2, COD的去除率从39.7%升高到72.3%;电化学降解作用下,水样可生化性显著提高,降解2 h后,(BOD5)/(COD)由原水的0.22提高到0.46;电化学降解过程中,COD的降解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此外,还对电化学降解过程中α-氯代环己基苯基甲酮的降解途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80.
珠三角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碳及其与卤系阻燃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珠江三角洲130个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10类卤系阻燃剂(HFRs)的含量,并探讨了TOC与HFRs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珠三角表层沉积物TOC范围为0.16%~5.76%,平均值为1.25%,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化.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东莞和广州,沉积物中HFRs与TOC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西江和珠江口沉积物中HFRs与TOC的相关性较差,可能与珠江三角洲水动力过程、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和HFRs不同的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