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半导体光催化降解气态三氯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W主波长为254nm的紫外杀菌灯为光源,锐钛型二氧化钛为催化剂、能够使气态三氯甲烷发生半导体光催化降解反应。空气流量和光强对反应有较大影响。反应产物中氯离子和氢离子浓度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2.
该文分析了饮用水消毒的现状,提出保持氯消毒不变,用羟基自由基氧化法对饮用水进行后处理,去除氯消毒产生的卤代烃,以提高饮用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83.
挥发性卤代烃的天然来源及其生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产生的挥发性卤代烃(VHC),对大气中VHC的源汇平衡有显著影响。不同生态系统中VHC的天然生成机制存在很大差异,有许多天然过程还不为人们所了解。该文对海洋,陆地等生态系统中VHC的天然来源及其产生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4.
运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于2016年6月对东海海水和大气中5种短寿命挥发性卤代烃的浓度含量、分布来源特征及海-气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CH3I、CH2Br2、CHBrCl2、CHBr2Cl和CHBr3浓度平均值及范围分别为8.93(0.39~23.49) pmol/L、15.02(4.77~32.75) pmol/L、0.97(0.30~2.16) pmol/L、9.35(6.8~18.46) pmol/L和12.24(2.60~50.04) pmol/L.受陆源输入、水团和生物活动释放的影响,表层海水中CH3I、CH2Br2和CHBrCl2的浓度分布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CHBr2Cl和CHBr3浓度呈现点状分布.相关性分析发现CHBr3和Chl-a存在显著相关性,推断浮游植物生物量可能影响CHBr3的浓度分布.大气中CH3I、CH2Br2、CHBrCl2、CHBr2Cl和CHBr3浓度平均值及范围分别为3.52×10-12(1.72×10-12~10.00×10-12)、3.82×10-12(0.20×10-12~34.95×10-12)、1.40×10-12(0.46×10-12~6.18×10-12)、1.55×10-12(0.16×10-12~4.66×10-12)和6.63×10-12(2.20×10-12~11.61×10-12).受陆源气团输送、生物生产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春季大气中5种短寿命挥发性卤代烃浓度分布较为复杂.海-气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春季东海是大气中CH3I、CH2Br2、CHBrCl2、CHBr2Cl和CHBr3的源.  相似文献   
85.
建立了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7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分析方法。对色谱条件、吹脱时间、实验用水等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分析参数如线性相关性、相对标准偏差、最低检出限及加标回收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在1.0μg/L~20.0μg/L范围内,7种卤代烃的质量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0.0μg/L的7种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溶液经重复7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30%~8.71%;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86.3%~110%之间;最低检出限在0.17μg/L~0.96μg/L之间,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饮用水和地表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6.
对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排放浓盐水的6次水样中11种挥发性卤代烃质量浓度进行分析,依据3个基础营养级水平(藻、蚤、鱼)的急性毒性效应(L(E)C50),采用商值法对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中的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四氯乙烯和三溴甲烷进行了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1,1-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3种挥发性卤代烃的环境质量浓度/无影响质量浓度(PEC/PNEC)比值大于1,存在一定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7.
海洋中挥发性卤代烃(VHCs)的产生和释放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于2021年4月1日至19日搭乘“向阳红18号”科考船和2021年10月9日至30日搭乘“东方红3号”科考船对东海海域进行了大面积调查,探讨了春季和秋季东海海水和大气中CFC-11(一氟三氯甲烷)、CH3Br(溴甲烷)、CH3I(碘甲烷)和CH2Br2 (二溴甲烷)4种VHCs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海水和大气中VHCs的分布和海-气通量进行了季节对比。结果表明,受气团来源、海表温度、水团、生物释放和河流输入的影响,VHCs在大气和海水中的分布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表层海水中VHCs的浓度高值主要出现在闽浙沿岸和东部外海某些站位。CFC-11的分布主要受油气开采平台和陆源气团输送的影响。浮游植物释放是秋季表层海水CH2Br2的主要来源,而CH3I主要受到河流输入和海表温度的影响。大气中CH3Br和CH3I在两个季节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春季CF...  相似文献   
88.
杨静  杜健  邱鹏  黄伟  高冰 《中国环境监测》2024,40(1):216-225
针对固定污染源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的排放监测需求,采用称量法制备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各组分具有浓度差异),并开展制备不确定度评定研究。通过分析原料试剂纯度、液态/气态组分称量、混合液配比、摩尔质量、气体残留等因素和环节引入的不确定度,确立标准气体制备不确定度评定流程。最终,确定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用挥发性卤代烃标准气体制备过程引入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2)小于1%。液态/气态组分称量和上一级中间气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对特性量值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大,原料试剂纯度对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小,摩尔质量和气体残留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89.
天然水中离子对消毒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立  孙卫玲  倪晋仁 《环境化学》2004,23(4):413-419
以天然水中的腐殖酸为研究对象,用其活性片段苯二酚和天然水做对比,研究了氯化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的生成机理,并分析了天然水体中常见离子对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过程中三卤甲烷和三卤乙烷是稳定产物,随着反应时间和加氯量的增加产生量增加;烯烃为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实验过程中偶尔有检出;1,1,2,2-四氯乙烷为相对稳定的中间产物。随着反应时间和加氯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天然水中的溴离子对挥发性卤代烃的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铵离子和镁离子对氯化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碳酸根离子对不同的挥发性卤代烃产物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芳烃和卤代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建立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9种芳烃和卤代烃方法。阐述了样品管制备、采样袋预处理、现场采样和实验富集等过程。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进行了自动热脱附仪的吸附和解吸效率的试验,各组分的吸附效率均在97%以上,解吸效率达98 9%。最低检出质量浓度氯乙烯为0 0003mg/m3、1,2-二氯乙烷和1,2-二氯丙烷为0 0002mg/m3、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苯乙烯和邻二甲苯均为0 0001mg/m3。试图以不更换TenaxTA吸附剂标准冷阱来测定齐鲁石化环境空气中特征污染物乙烯,由于冷阱对乙烯的二级吸附未能很好地解决,试验效果不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